按字母顺序浏览:

搜索“TAG:侗族”找到相关内容40篇,用时0.234178秒     

侗族款约
编辑:0次 | 浏览:79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20:39
标签: 侗族 村寨 组织 社会 地区

摘要:2014年11月,“侗族款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阅读全文]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编辑:0次 | 浏览:67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58
标签: 侗族 鼓楼 风雨 建筑 民居

摘要: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三江县最出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三江侗族木质建筑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工艺堪称一绝。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接合缜密,有极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阅读全文]

侗族傩戏
编辑:0次 | 浏览:92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39
标签: 侗族 角形 天井 新晃侗族自治县 锣鼓

摘要:“咚咚推”流行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天井寨,因演出时在“咚咚”(鼓声)、“推”(一种中间有凸出的小锣声)的锣鼓声中跳跃进行,“咚咚推”由此而得名。“咚咚推”起源难以查考,天井寨最早的居民为龙姓侗族人,明永乐十七年(1419)从本省靖州迁来。“咚咚推”的表演在舞蹈中进行,演员的双脚一直是合着“锣鼓点”,踩着三角形,不停地跳动。祭祀时必演“咚咚推”,每逢天灾或瘟疫时,也要演唱“咚咚推”。“咚咚推”有简单情节的舞蹈,一部分是具有戏剧雏形的傩戏。所有的演唱全部用侗语。2006年5月20日,侗[阅读全文]

侗族播种节
编辑:0次 | 浏览:50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14
标签: 芦笙 客人 侗族 有的 主人

摘要:播种节,又称三月三节,是报京侗族的一个民俗节庆,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毗邻地区。侗家为劝民适时耕种而设,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节期三天。节后进入春耕大忙。节日活动各地不一,有的舞春牛,有的放花炮,有的踩芦笙,有的走亲串寨。[阅读全文]

侗族杉木吊脚楼
编辑:0次 | 浏览:89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13
标签: 杉木 侗族 有的 一座 开槽

摘要:侗族人住居的多是杉木作的吊脚楼。一般都是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展翼欲飞。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讲究的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阅读全文]

侗族音乐
编辑:0次 | 浏览:79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13
标签: 侗族 曲调 山歌 琵琶 民歌

摘要:侗族 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歌主要靠口头流传。侗族习 俗每逢年节,村寨之间赛歌、赛芦笙,婚嫁喜事时唱盘 歌、拦路歌,民间音乐活动绚丽多姿。侗族音乐形态多样,内容丰富。据统计各地侗族音乐和曲调约100多种。虽然有差异,但是他们都有侗族音乐一些共同特质。[阅读全文]

侗族打油茶
编辑:0次 | 浏览:100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11
标签: 油茶 侗族 茶叶 黄豆 茶油

摘要:打油茶亦称“吃豆茶”。侗族传统待客食品。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用油炸糯米花、炒花生或浸泡的黄豆、玉米、炒米和新茶配制成。有的还加葱花、菠菜、猎肝、粉肠。侗族在不同的场合吃不同的豆茶。[阅读全文]

侗族风情
编辑:0次 | 浏览:113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10
标签: 侗族 鼓楼 地区 有的 村寨

摘要: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阅读全文]

侗族宴席
编辑:0次 | 浏览:42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10
标签: 侗族 词条 鼓楼 客人 好了

摘要: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宴席上最欢腾。[阅读全文]

侗族吃新节
编辑:0次 | 浏览:47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09
标签: 侗族 有的 糯米 祖先 节日

摘要:“吃新”是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盛行于广大侗乡。各地吃新的时间和仪式不尽相同。天柱、锦屏、三穗等县的侗族村寨,有的在小署后的第一个卯日,有的则在七月的“寅”日或“卯”日举行尝新仪式。节日之前,家族中的妇女,依长房二房的顺序排列,集体到河边将竹筒、水桶及粽巴叶、干蕨菜洗净,回家以糯米、高粱和盐巴拌匀,腌入坛中备用,并用刚从井里担来的“新水”泡糯米,酿制甜酒。节日菜肴以鱼为主,还要吃不放盐的玉米和瓜菜,这是“忆苦饭”。[阅读全文]

侗族赶社节
编辑:0次 | 浏览:138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09
标签: 侗族 后生 这一 节日 广西

摘要:赶社节为侗族节日,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赶社节,主要为男女青年进行春游及谈情说爱的活动。“赶社”是具有纪念性信仰类型节日。节日的传说针砭了封建阶级的最高统治者,热烈地赞扬了劳动人民。这一节日集会后来发展成农村集市贸易的交流会,赋予了民俗的实用性,对繁荣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阅读全文]

侗族风雨桥的神话
编辑:0次 | 浏览:58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09
标签: 螃蟹 浪头 木桥 河底 浪涛

摘要:进入侗乡,常常可以看到一座座很别致的风雨桥。说起风雨桥,可有一段神话传说。[阅读全文]

侗族清明节
编辑:0次 | 浏览:33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09
标签: 侗族 清明节 聚会 清明 词条

摘要:清明节是信仰习俗中祭祀家族祖先的节日。一方面有缅悼本家历代祖先之义,同时有望先祖神灵佑护儿孙发达、保佑家业昌盛的心理。侗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古风,清明节要上山采艾蒿,洗净切细后,与糯米、腊肉、蒜苗、五香、盐等混合蒸熟,叫作“清明粑”。[阅读全文]

侗族文艺
编辑:0次 | 浏览:67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08
标签: 侗族 的人 声部 民间 词条

摘要:侗族大歌标准英文译名:KamGrandChoirs是中国侗族地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阅读全文]

侗族姑娘节
编辑:0次 | 浏览:109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08
标签: 柳州 家姑 哥哥 词条 胆力

摘要:“姑娘节”是湘、黔、桂边界侗族妇女的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阅读全文]

侗族芦笙
编辑:0次 | 浏览:69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07
标签: 芦笙 侗族 低音 中音 共鸣

摘要:乐器。侗族民间的能工巧匠,利用竹、木和铜片等三种材料即可制造出各式各样的芦笙,吹出的声音清脆、响亮、浑厚、悦耳。[阅读全文]

侗族花炮节
编辑:0次 | 浏览:25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07
标签: 花炮 铁圈 侗族 芦笙 苗族

摘要:花炮节是侗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花炮分为头炮、二炮和三炮,每炮都系上一个小铁圈,花炮在空中爆炸时,铁圈也被高高抛起。当铁圈落地时,人们便按传统比赛规则奔跑冲撞、争抢铁圈,场面异常火暴刺激,被称为“东方的橄榄球”。[阅读全文]

侗族林王节
编辑:0次 | 浏览:94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07
标签: 楚王 枫树 财主 割草 他的

摘要:历史上的侗族先民,为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举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产生了千千万万难以忘怀的英雄。“林王节”就是锦屏县寨母一带的侗家人纪念明代英雄林宽的节日。洪武三十年,林宽在上婆桐举起了义旗。攻下了龙里守御千户所,大挫明军,接着又进新化、平茶,包围黎平府。明庭震惊,派楚王桢和湘王柏率三十万人马前往镇压。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了,林宽英勇牺牲。侗族人民尊他为“林王”,于每年六月的第一个辰日包着又长又大的粽子祭祀。相传这种粽子是林王军队作战当干粮用的。第二天,周围的寨楼、塘栏、便幌、归宿等[阅读全文]

侗族"三道酒"
编辑:0次 | 浏览:80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06
标签: 侗族 贵客 三道 客人 礼节

摘要:“无酒不成席 无歌不敬酒”是侗族民间酒俗,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诙谐幽默,异彩纷呈,是博大精深的中国酒文化的生动反映。侗族人豪爽、好客远近闻名,侗族人家里凡遇上喜红白事、讨亲嫁女,家里来客都离不开酒,饮酒的礼节是侗族食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酒俗则主要表现在斟酒、敬酒、劝酒等几个方面。“三道酒”是侗族接待贵客的必备礼节。[阅读全文]

侗族村寨
编辑:0次 | 浏览:34次 故事创建者:redpear     创建时间:03-03 14:05
标签: 侗族 村寨 从江 鼓楼 贵州

摘要:侗族的村寨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大寨三、四百户,小寨三、五十户,极少单家独户。侗族多居于“干栏”楼房,一般一幢三间两层楼,左右连“偏厦”,也有三层楼的,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禽畜。楼上住人,前半部为廊,宽二、三米,为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走廊里边正间为堂屋,设神龛,左右侧为火塘,上面有烘烤禾谷的吊炕,这是取暖、煮饭的地方。卧室设于两侧偏厦或第三层楼上,顶楼存积粮食、糯禾多挂在上面,有的在寨边建立禾晾,便于防火。[阅读全文]

 共40条 12››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