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协和急诊科:每天接诊量500人次左右,喝水时间都要挤

“从发现到完成抢救,一共不到五分钟的时间。”王江山说,急诊就是这样,每分每秒都是非常关键的,一秒也不能耽误。

人们经常把急诊科比喻成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因为这里是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的地方,这里是医院的前沿阵地,每天都在上演着或喜或悲、各种各样的故事。

如果说急诊科是一个战场的话,那么疾病和各种伤害便是凶残的敌人,而急诊科的医生护士更像是披着白色战袍的战士,这里的战斗随时打响,他们无所畏惧地冲在战场最前方,奉献着自己的汗水与青春……

近日,记者来到了全国青年文明号、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走进急诊医生的日常工作生活,了解他们背后的悲欢故事,感受他们对生命的守护和敬畏。

急诊科医护人员正在全力抢救病人。

目录

永远都在与死神赛跑编辑本段

伴随着一阵阵急促的急救车警笛声,匆忙的脚步声混杂着担架车轮声,混杂着病人的呻吟声、家属焦急的呼救声,混成一团的嘈杂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蔓延开来……

在这里,每天都上演这样的场景: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分别,挂号处的窗口永远都排着队,医生和护士的脚步永远是匆忙的,他们争分夺秒,每时每刻都在与死神赛跑。

“采访时间不会太久吧,我一会儿还要看病人。”这是急诊科主治医师、目前还在担任急诊总值班的刘安雷见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

记者了解到,协和急诊科目前每天的接诊量都在500人次左右,医护人员喝水的时间都需要挤。

“前几天刚成功抢救一名老太太,当天早上下着大雨,老太太送来的时候已经呼吸浅快、手脚冰凉了,她的老伴左手拿着沾满血迹的纱布按着她的下颌。”刘安雷向记者说起几天前那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时还心有余悸。

“这是一位口腔癌晚期患者,常年肿瘤的困扰已经让她失去了一半的容貌。就诊时,老太太局部肿瘤出血、血压低、心率快、失血性休克诊断明确。”刘安雷说,“我们在为患者去除坏死组织时,发现肿瘤组织侵犯很深,已经破入口腔内,必须迅速进行栓塞止血,否则肿瘤侵袭颈内动脉,后果不堪设想。”

“眼看着老太太的血压、指氧饱和度不断下降,我们立即组织了多科会诊,经过医护人员长达四个小时的通力合作,完成了补液、扩容、配血、输血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患者出血最终得到控制。”刘安雷说。

当老太太和儿子的手紧紧相握的那一刻,也是刘安雷感到最自豪和温暖的时候。

一楼急诊流水区域,是最忙碌的地方。大厅、回廊、过道,凡是能站人的地方,绝对不会空着。

“白天还好一些,晚上的时候更是座无隙地。”流水区的主治医师王江山告诉记者。

当记者问到紧急抢救的时候,王江山说,故事太多太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一位已确诊淋巴瘤并开始接受化疗的患者因为发热来到急诊就诊,看完之后我开出了一些检查和输液治疗,但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他还没有回来找我。我有些着急了,因为担心这个患者病情会加重,于是出门去找。”王江山回忆说。患者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刚出门便看到女孩的家属匆匆跑来说:“她没有反应了。”

王江山一听这话,意识到情况已经非常危急,飞奔出去在大厅椅子上找到了患者。

“当时我拍拍她已经没有反应了,大动脉也没有了搏动。”王江山说,“我立刻把她放到地上做心肺复苏,同时高声呼叫周围的医生护士来帮忙,边抢救边转运到抢救室。”

“从发现到完成抢救,一共不到五分钟的时间。”王江山说,急诊就是这样,每分每秒都是非常关键的,一秒也不能耽误。

2017年的除夕夜,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一起吃年夜饭。

上班有点下班无时 五年不曾回家过个年编辑本段

24小时×365天,这就是急诊科的上班时间。

对于常人来说,下班后就可以回家,节假日可以休息,而对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他们从没有过真正的节假日。

“其实都是有明确的下班时间的,真正按点下班的次数实在是回忆不起来。”在急诊科,记者问了几位医护人员的下班时间,他们的回答都是模糊的,没有确切的时间,往往都会比规定下班时间晚两三个小时,甚至更多。

“急诊科不可能说关门休息,必须全天全年的开门看病。”王江山说,哪怕是休息半天,情况也是不堪设想的,这是关乎生命的头等大事。

王江山的家在北京怀柔,虽然从单位到家的距离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是自六年前参加工作以来,每年回家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前五年的大年三十都没有能陪着父母的身边,这些年来,对父母很愧疚。”王江山说,还有自己的妻子,谈恋爱的时候就会经常失约,或是推后,妻子怀孕期间都没有陪过产检。

“一定好好吃饭,一定好好上班,一定好好给人看病。”王江山告诉记者,每次打电话母亲都是这几句话,虽然不能经常回家陪伴父母,但是父母和家庭却对他的工作一如既往地支持着,成为他强大的后盾。

王江山不是个例,在急诊科,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默默地付出着,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这里边有汗水、有眼泪,更有微笑。当患者被他们从死神手里抢夺回来时,那一时刻他们觉得所有的付出全部都是值得的。

急诊科部分医护人员合影。

平均年龄30余岁 担的却是生死大任编辑本段

“我们科室一共有150多人,平均年龄30余岁,大都是年轻人。”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朱华栋是科里的一名“老”大夫了,他笑称自己是科室“第二老”。

“对于一名医生来说,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我们的本分工作。”朱华栋说,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家属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条生命,更是亲情和家庭。“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掌握正确、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救治率。而另一方面,要从患者家属的角度出发,为家属和他们的家庭着想。”

刘安雷回忆起2015年夏天的一个深夜,他正在抢救室值班,急救车送来一位中年男性,情况十分紧急,患者已经呼之不应,没有了心肺功能。

“经过快速判断,患者为急性心梗,我们马上组织抢救处理。当我们在为患者做胸外按压的时候,发现患者竟然有了意识,还可以开口表述自己的疼痛。”刘安雷说,“但是一停止胸外按压,患者的心肺功能便又全无。”

常规胸外按压应该是半小时,如果无效就可以宣布死亡。可是刘安雷和他的同事们为患者做了足足两个多小时的胸外按压,抢救工作持续了四个多小时,直至凌晨五点多钟才结束。

“患者后来去世了,这段记忆一直挥之不去,让我很是惋惜。”刘安雷告诉记者,“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考虑,意味着他还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这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击。”

“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办院理念,在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身上,记者清楚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

都说急诊科里,看尽人间万象,我们却看到了更多正能量正在闪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出海并扎根:中国创业者的泰国故事    下一篇 “草原曼巴”王万青:一个上海人在玛曲草原行医43年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