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冰:我的目标是成为下一个李宁
- 1奥运冠军的庆祝:吃根冰棍
- 2伦敦告别:奥运不只是金牌
- 3创业:不做教练 培训教练
- 4下一个李宁?
- 5奥运冠军的庆祝:吃根冰棍
- 6伦敦告别:奥运不只是金牌
- 7创业:不做教练 培训教练
- 8下一个李宁?
- 9奥运冠军的庆祝:吃根冰棍
- 10伦敦告别:奥运不只是金牌
- 11创业:不做教练 培训教练
- 12下一个李宁?
奥运冠军的庆祝:吃根冰棍编辑本段
回忆10年前的荣耀时刻,陈一冰很平静,但几乎每个细节都记忆犹新。“当时压力真的特别大。因为这是家门口的奥运会,体操又是重点夺金项目,而我自己的吊环又是被体操队寄予厚望的项目。”他说。
即使做了充分准备,也拥有夺金实力,但是,“万一出现万一怎么办?”在决赛前一天晚上陈一冰还是忍不住胡思乱想。“想一想都手脚发麻。但是,好在第二天上场的时候,心态调整得还不错。紧张是肯定的,但要调整好紧张的程度,适度紧张才会兴奋,太紧张会控制不了动作。”陈一冰说。
2008年8月12日,陈一冰和队友们一起获得了男子体操的团体金牌。“因为后面还有比赛,所以大家虽然挺高兴的,但也只是象征性地在运动员餐厅多拿了点儿吃的。教练也只是说了一句,别太晚睡了。然后人生中第一块奥运金牌的庆祝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之后,陈一冰就开始全力以赴地准备吊环决赛。最终,他以一套近乎完美的教科书般动作赢得了评委的高分和观众的欢呼,两届世锦赛冠军的“吊环王”陈一冰,终于在北京奥运会上再次封王。
“我们夺金之后的庆祝方式,可能比大家想象中要简单很多。2008年8月19日,全部比赛终于结束了,我们男团的全部6个人就一起去食堂拿了点冰棍儿,因为平常我们对体重的控制还是非常非常严格的,所以像冰棍儿这种特别容易长肉的,平时是不能吃的。然后我们在奥运村的一个小花园坐下来聊了聊,感慨了一下,很高兴但也没有特别兴奋。”陈一冰回忆说。
伦敦告别:奥运不只是金牌编辑本段
陈一冰1984年出生于天津市河西区,被称为“吊环王”“冰王子”。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 “吊环王”的称号就已经在圈内闻名,但是,奥运夺金之后,他才真正有了一夜成名的感觉。
“虽然之前在各种世界大赛一直蝉联冠军,也拿了不少金牌,但奥运冠军真的不一样,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关注度更高,好像一瞬间就家喻户晓了,出去后会有很多人找你签名,真正被大众所认知,成为一个公众人物。”陈一冰说。
但是,那样的巅峰时刻却也是陈一冰的迷茫时刻:是退役,还是继续坚持。竞技体育是非常残酷的。2008年后,陈一冰其实已经因为伤病萌生了退役的念头。更重要的是,当时已经快25岁的他,如果再练到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就是29岁了,这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说,真的是非常“高龄”了。
但是,北京奥运会之后,体操男队的李小鹏、杨威等3位老将同时退役,如果陈一冰也退役,中国男子体操队出现了青黄不接现象,那体操男队在伦敦奥运会的压力就会非常大。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找到陈一冰,希望他担任国家男子体操队队长。
“当时,我是体操队里年龄最大、资历最老的队员,领导希望我能起带头作用。但后面4年,我真的练得很艰辛,年龄大了,伤病恢复也很慢。”陈一冰说。
最终,陈一冰在伦敦奥运会带领中国体操男队战胜了日本男队卫冕成功,圆满完成了夺金任务。而自己在吊环项目中也获得了银牌。“虽然有点儿遗憾,但也算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队里的培养。”陈一冰说。
2013年,中国男子体操队前队长、“吊环王”陈一冰,带着运动生涯中获得的107枚金牌,其中包括26枚世界级大赛金牌,宣布退役,告别了自己奋斗了25年的赛场。“虽然告别了运动员的身份,但我永远都是体育人。”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作为观众的陈一冰非常兴奋,尤其是看到傅园慧这样的运动员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中国经济发展更高速了,我们能举办奥运会,各方面条件都好了,运动员的保障更完善,训练条件和方法更先进,我们的竞技体育水平达到顶峰,我们不再需要用金牌去证明什么,不再唯金牌论,人们对奥运的理解也回归到了体育本质。”陈一冰说。
他非常“羡慕”新一代的运动员。“傅园慧事件是一个特别明显的转变,整个社会对竞技体育的心态和对运动员的认知都不一样了。傅园慧可以在赛后说,我已尽全力了。而老百姓也特别能接受。现在的运动员可以更加个性化。”他说。
创业:不做教练 培训教练编辑本段
退役后,陈一冰先是到天津体操中心做管理工作,担任天津市体操中心副主任和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他还因此成为天津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但是,一年后,陈一冰毅然选择了离开体制,走上了创业这条比较艰难的路。
“运动员退役之后应该去做什么?留在国家队当教练?到地方做管理干部?我不喜欢那种一眼就能看到退休那一天的工作。其实,我一直对商业感兴趣,创业这件事情是早就想好的。”陈一冰说。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体育产业被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予以重点培育扶持。
“当时看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就像被击中了一样,我一直非常看好全民体育,因为它要比竞技体育空间更大,如果全民对体育认知还不好的话,竞技体育再好也没有意义。所以,我决定去创业。”陈一冰说。
2015年,陈一冰创办了型动体育,专注体育人才培训和资格认证,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和运营体育从业人员服务平台。他透露,型动体育于2015年获得数千万人民币融资,目前估值达到5亿元,并已经实现了盈利。
之所以选择做人才培训,是因为陈一冰发现,很多中国人对体育的认知就是竞技体育,但是在欧美,很多人都喜欢体育,每个人都会非常熟悉一两个项目,能看懂、会参与。“中国在竞技体育达到顶峰开始转向全民体育的时候,谁来带动全民去参与体育运动?全民体育链条上最缺乏的就是专业的运动教练和运动领袖。培训、培养和服务这些人,才能推动全民体育的蓬勃发展,这个工作一定需要有人去做。”他说。
陈一冰坦承,这件事的初心是为了一种情怀。很多现在从事健身教练和运动教练的人,都是退役运动员或者退伍军人。他们很小就开始体育训练,退役或者退伍后大多只能接受强制分配的工作,但他们往往很难适应,因为发挥不了特长,缺乏成就感和信心。陈一冰希望做一些事情,改变他们的现状。
“并不是所有游泳运动员都能游成孙杨,但是他可能也同样是游了十几年,这些经历和经验肯定是有价值的,是可以用来去服务大众,并帮助自身就业的。”陈一冰说。
变成“陈总”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是抱着一个情怀,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还是需要在商言商,要盈利,这个很不易,会经常被人误解。”不过,陈一冰认为,创业者和运动员很像,都要不断创新,不断试错,不断克服未知和困难,做不好就从头再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下一个李宁?编辑本段
2018年,陈一冰还以合伙人的身份成为傅园慧创办的趣游泳的股东,趣游泳在今年下半年会登陆新三板。“我的目标是希望成为下一个李宁,他是从运动员到体育人的榜样。”
其实,陈一冰和李宁颇有渊源,李宁在1984年获得了奥运会的吊环金牌,而陈一冰是那一年出生的,时隔24年,陈一冰又拿到了第二块吊环奥运金牌。
“李宁哥在竞技上的成绩最好,转型也是最成功的。我从小练体操,李宁哥那时候就是我们的偶像,而且从小也穿李宁牌的服装。当看到李宁点燃奥运火炬的时候,真的非常兴奋,因为这既是运动员的骄傲,也是体操人的骄傲。”
陈一冰说,自己非常感谢李宁,也包括姚明、李娜、大杨扬等转型非常成功的运动员们,“他们让大家看到了退役运动员的可能性,不是只能当教练。”
在陈一冰看来,改革开放40年,自己赶上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好时代,几乎每一天都能看到世界在变化、在进步,每天都有新鲜事在发生。
“创业是需要时代和时机的。李宁的年代中国制造业在崛起,他抓住了那个时代的机会,勇敢地做了转型。而现在中国,最好的产业就是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它会让我们这个时代的创业,实现更快速的发展,并成长为伟大的体育公司。”陈一冰说。
奥运冠军的庆祝:吃根冰棍编辑本段
回忆10年前的荣耀时刻,陈一冰很平静,但几乎每个细节都记忆犹新。“当时压力真的特别大。因为这是家门口的奥运会,体操又是重点夺金项目,而我自己的吊环又是被体操队寄予厚望的项目。”他说。
即使做了充分准备,也拥有夺金实力,但是,“万一出现万一怎么办?”在决赛前一天晚上陈一冰还是忍不住胡思乱想。“想一想都手脚发麻。但是,好在第二天上场的时候,心态调整得还不错。紧张是肯定的,但要调整好紧张的程度,适度紧张才会兴奋,太紧张会控制不了动作。”陈一冰说。
2008年8月12日,陈一冰和队友们一起获得了男子体操的团体金牌。“因为后面还有比赛,所以大家虽然挺高兴的,但也只是象征性地在运动员餐厅多拿了点儿吃的。教练也只是说了一句,别太晚睡了。然后人生中第一块奥运金牌的庆祝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之后,陈一冰就开始全力以赴地准备吊环决赛。最终,他以一套近乎完美的教科书般动作赢得了评委的高分和观众的欢呼,两届世锦赛冠军的“吊环王”陈一冰,终于在北京奥运会上再次封王。
“我们夺金之后的庆祝方式,可能比大家想象中要简单很多。2008年8月19日,全部比赛终于结束了,我们男团的全部6个人就一起去食堂拿了点冰棍儿,因为平常我们对体重的控制还是非常非常严格的,所以像冰棍儿这种特别容易长肉的,平时是不能吃的。然后我们在奥运村的一个小花园坐下来聊了聊,感慨了一下,很高兴但也没有特别兴奋。”陈一冰回忆说。
伦敦告别:奥运不只是金牌编辑本段
陈一冰1984年出生于天津市河西区,被称为“吊环王”“冰王子”。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 “吊环王”的称号就已经在圈内闻名,但是,奥运夺金之后,他才真正有了一夜成名的感觉。
“虽然之前在各种世界大赛一直蝉联冠军,也拿了不少金牌,但奥运冠军真的不一样,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关注度更高,好像一瞬间就家喻户晓了,出去后会有很多人找你签名,真正被大众所认知,成为一个公众人物。”陈一冰说。
但是,那样的巅峰时刻却也是陈一冰的迷茫时刻:是退役,还是继续坚持。竞技体育是非常残酷的。2008年后,陈一冰其实已经因为伤病萌生了退役的念头。更重要的是,当时已经快25岁的他,如果再练到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就是29岁了,这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说,真的是非常“高龄”了。
但是,北京奥运会之后,体操男队的李小鹏、杨威等3位老将同时退役,如果陈一冰也退役,中国男子体操队出现了青黄不接现象,那体操男队在伦敦奥运会的压力就会非常大。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找到陈一冰,希望他担任国家男子体操队队长。
“当时,我是体操队里年龄最大、资历最老的队员,领导希望我能起带头作用。但后面4年,我真的练得很艰辛,年龄大了,伤病恢复也很慢。”陈一冰说。
最终,陈一冰在伦敦奥运会带领中国体操男队战胜了日本男队卫冕成功,圆满完成了夺金任务。而自己在吊环项目中也获得了银牌。“虽然有点儿遗憾,但也算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队里的培养。”陈一冰说。
2013年,中国男子体操队前队长、“吊环王”陈一冰,带着运动生涯中获得的107枚金牌,其中包括26枚世界级大赛金牌,宣布退役,告别了自己奋斗了25年的赛场。“虽然告别了运动员的身份,但我永远都是体育人。”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作为观众的陈一冰非常兴奋,尤其是看到傅园慧这样的运动员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中国经济发展更高速了,我们能举办奥运会,各方面条件都好了,运动员的保障更完善,训练条件和方法更先进,我们的竞技体育水平达到顶峰,我们不再需要用金牌去证明什么,不再唯金牌论,人们对奥运的理解也回归到了体育本质。”陈一冰说。
他非常“羡慕”新一代的运动员。“傅园慧事件是一个特别明显的转变,整个社会对竞技体育的心态和对运动员的认知都不一样了。傅园慧可以在赛后说,我已尽全力了。而老百姓也特别能接受。现在的运动员可以更加个性化。”他说。
创业:不做教练 培训教练编辑本段
退役后,陈一冰先是到天津体操中心做管理工作,担任天津市体操中心副主任和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他还因此成为天津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但是,一年后,陈一冰毅然选择了离开体制,走上了创业这条比较艰难的路。
“运动员退役之后应该去做什么?留在国家队当教练?到地方做管理干部?我不喜欢那种一眼就能看到退休那一天的工作。其实,我一直对商业感兴趣,创业这件事情是早就想好的。”陈一冰说。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体育产业被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予以重点培育扶持。
“当时看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就像被击中了一样,我一直非常看好全民体育,因为它要比竞技体育空间更大,如果全民对体育认知还不好的话,竞技体育再好也没有意义。所以,我决定去创业。”陈一冰说。
2015年,陈一冰创办了型动体育,专注体育人才培训和资格认证,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和运营体育从业人员服务平台。他透露,型动体育于2015年获得数千万人民币融资,目前估值达到5亿元,并已经实现了盈利。
之所以选择做人才培训,是因为陈一冰发现,很多中国人对体育的认知就是竞技体育,但是在欧美,很多人都喜欢体育,每个人都会非常熟悉一两个项目,能看懂、会参与。“中国在竞技体育达到顶峰开始转向全民体育的时候,谁来带动全民去参与体育运动?全民体育链条上最缺乏的就是专业的运动教练和运动领袖。培训、培养和服务这些人,才能推动全民体育的蓬勃发展,这个工作一定需要有人去做。”他说。
陈一冰坦承,这件事的初心是为了一种情怀。很多现在从事健身教练和运动教练的人,都是退役运动员或者退伍军人。他们很小就开始体育训练,退役或者退伍后大多只能接受强制分配的工作,但他们往往很难适应,因为发挥不了特长,缺乏成就感和信心。陈一冰希望做一些事情,改变他们的现状。
“并不是所有游泳运动员都能游成孙杨,但是他可能也同样是游了十几年,这些经历和经验肯定是有价值的,是可以用来去服务大众,并帮助自身就业的。”陈一冰说。
变成“陈总”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是抱着一个情怀,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还是需要在商言商,要盈利,这个很不易,会经常被人误解。”不过,陈一冰认为,创业者和运动员很像,都要不断创新,不断试错,不断克服未知和困难,做不好就从头再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下一个李宁?编辑本段
2018年,陈一冰还以合伙人的身份成为傅园慧创办的趣游泳的股东,趣游泳在今年下半年会登陆新三板。“我的目标是希望成为下一个李宁,他是从运动员到体育人的榜样。”
其实,陈一冰和李宁颇有渊源,李宁在1984年获得了奥运会的吊环金牌,而陈一冰是那一年出生的,时隔24年,陈一冰又拿到了第二块吊环奥运金牌。
“李宁哥在竞技上的成绩最好,转型也是最成功的。我从小练体操,李宁哥那时候就是我们的偶像,而且从小也穿李宁牌的服装。当看到李宁点燃奥运火炬的时候,真的非常兴奋,因为这既是运动员的骄傲,也是体操人的骄傲。”
陈一冰说,自己非常感谢李宁,也包括姚明、李娜、大杨扬等转型非常成功的运动员们,“他们让大家看到了退役运动员的可能性,不是只能当教练。”
在陈一冰看来,改革开放40年,自己赶上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好时代,几乎每一天都能看到世界在变化、在进步,每天都有新鲜事在发生。
“创业是需要时代和时机的。李宁的年代中国制造业在崛起,他抓住了那个时代的机会,勇敢地做了转型。而现在中国,最好的产业就是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它会让我们这个时代的创业,实现更快速的发展,并成长为伟大的体育公司。”陈一冰说。
陈一冰
不知不觉,2008年夏天那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已经过去了10年。但直到今天,北京奥运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犹在眼前:“大脚印”焰火一步步迈向鸟巢、姚明拉着地震小英雄亮相、“北京欢迎你”的歌声、“体操王子李宁”飞天点燃火炬、五星红旗51次升起……
10年后,你我尚且难掩激动,更何况当年那些深度参与者。
陈一冰就是其中之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陈一冰获得了体操男子团体项目和体操男子吊环项目两块金牌。“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一个运动员在运动生涯当中,能够赶上一场家门口的奥运会,已经非常难得了,还能在此达到运动生涯的巅峰,就更加难得了。”陈一冰告诉记者。
但北京奥运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是多少块金牌,而是它激发了全民对体育的热情和热爱。陈一冰坦承,北京奥运会改变了他的人生,他希望借助体育的力量,去改变更多人的生活。“竞技体育不是体育的全部,中国在竞技体育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一定会向全民体育发展。最终,体育成为一种文化。”
奥运冠军的庆祝:吃根冰棍编辑本段
回忆10年前的荣耀时刻,陈一冰很平静,但几乎每个细节都记忆犹新。“当时压力真的特别大。因为这是家门口的奥运会,体操又是重点夺金项目,而我自己的吊环又是被体操队寄予厚望的项目。”他说。
即使做了充分准备,也拥有夺金实力,但是,“万一出现万一怎么办?”在决赛前一天晚上陈一冰还是忍不住胡思乱想。“想一想都手脚发麻。但是,好在第二天上场的时候,心态调整得还不错。紧张是肯定的,但要调整好紧张的程度,适度紧张才会兴奋,太紧张会控制不了动作。”陈一冰说。
2008年8月12日,陈一冰和队友们一起获得了男子体操的团体金牌。“因为后面还有比赛,所以大家虽然挺高兴的,但也只是象征性地在运动员餐厅多拿了点儿吃的。教练也只是说了一句,别太晚睡了。然后人生中第一块奥运金牌的庆祝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之后,陈一冰就开始全力以赴地准备吊环决赛。最终,他以一套近乎完美的教科书般动作赢得了评委的高分和观众的欢呼,两届世锦赛冠军的“吊环王”陈一冰,终于在北京奥运会上再次封王。
“我们夺金之后的庆祝方式,可能比大家想象中要简单很多。2008年8月19日,全部比赛终于结束了,我们男团的全部6个人就一起去食堂拿了点冰棍儿,因为平常我们对体重的控制还是非常非常严格的,所以像冰棍儿这种特别容易长肉的,平时是不能吃的。然后我们在奥运村的一个小花园坐下来聊了聊,感慨了一下,很高兴但也没有特别兴奋。”陈一冰回忆说。
伦敦告别:奥运不只是金牌编辑本段
陈一冰1984年出生于天津市河西区,被称为“吊环王”“冰王子”。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 “吊环王”的称号就已经在圈内闻名,但是,奥运夺金之后,他才真正有了一夜成名的感觉。
“虽然之前在各种世界大赛一直蝉联冠军,也拿了不少金牌,但奥运冠军真的不一样,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关注度更高,好像一瞬间就家喻户晓了,出去后会有很多人找你签名,真正被大众所认知,成为一个公众人物。”陈一冰说。
但是,那样的巅峰时刻却也是陈一冰的迷茫时刻:是退役,还是继续坚持。竞技体育是非常残酷的。2008年后,陈一冰其实已经因为伤病萌生了退役的念头。更重要的是,当时已经快25岁的他,如果再练到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就是29岁了,这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说,真的是非常“高龄”了。
但是,北京奥运会之后,体操男队的李小鹏、杨威等3位老将同时退役,如果陈一冰也退役,中国男子体操队出现了青黄不接现象,那体操男队在伦敦奥运会的压力就会非常大。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找到陈一冰,希望他担任国家男子体操队队长。
“当时,我是体操队里年龄最大、资历最老的队员,领导希望我能起带头作用。但后面4年,我真的练得很艰辛,年龄大了,伤病恢复也很慢。”陈一冰说。
最终,陈一冰在伦敦奥运会带领中国体操男队战胜了日本男队卫冕成功,圆满完成了夺金任务。而自己在吊环项目中也获得了银牌。“虽然有点儿遗憾,但也算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队里的培养。”陈一冰说。
2013年,中国男子体操队前队长、“吊环王”陈一冰,带着运动生涯中获得的107枚金牌,其中包括26枚世界级大赛金牌,宣布退役,告别了自己奋斗了25年的赛场。“虽然告别了运动员的身份,但我永远都是体育人。”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作为观众的陈一冰非常兴奋,尤其是看到傅园慧这样的运动员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中国经济发展更高速了,我们能举办奥运会,各方面条件都好了,运动员的保障更完善,训练条件和方法更先进,我们的竞技体育水平达到顶峰,我们不再需要用金牌去证明什么,不再唯金牌论,人们对奥运的理解也回归到了体育本质。”陈一冰说。
他非常“羡慕”新一代的运动员。“傅园慧事件是一个特别明显的转变,整个社会对竞技体育的心态和对运动员的认知都不一样了。傅园慧可以在赛后说,我已尽全力了。而老百姓也特别能接受。现在的运动员可以更加个性化。”他说。
创业:不做教练 培训教练编辑本段
退役后,陈一冰先是到天津体操中心做管理工作,担任天津市体操中心副主任和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他还因此成为天津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但是,一年后,陈一冰毅然选择了离开体制,走上了创业这条比较艰难的路。
“运动员退役之后应该去做什么?留在国家队当教练?到地方做管理干部?我不喜欢那种一眼就能看到退休那一天的工作。其实,我一直对商业感兴趣,创业这件事情是早就想好的。”陈一冰说。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体育产业被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予以重点培育扶持。
“当时看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就像被击中了一样,我一直非常看好全民体育,因为它要比竞技体育空间更大,如果全民对体育认知还不好的话,竞技体育再好也没有意义。所以,我决定去创业。”陈一冰说。
2015年,陈一冰创办了型动体育,专注体育人才培训和资格认证,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和运营体育从业人员服务平台。他透露,型动体育于2015年获得数千万人民币融资,目前估值达到5亿元,并已经实现了盈利。
之所以选择做人才培训,是因为陈一冰发现,很多中国人对体育的认知就是竞技体育,但是在欧美,很多人都喜欢体育,每个人都会非常熟悉一两个项目,能看懂、会参与。“中国在竞技体育达到顶峰开始转向全民体育的时候,谁来带动全民去参与体育运动?全民体育链条上最缺乏的就是专业的运动教练和运动领袖。培训、培养和服务这些人,才能推动全民体育的蓬勃发展,这个工作一定需要有人去做。”他说。
陈一冰坦承,这件事的初心是为了一种情怀。很多现在从事健身教练和运动教练的人,都是退役运动员或者退伍军人。他们很小就开始体育训练,退役或者退伍后大多只能接受强制分配的工作,但他们往往很难适应,因为发挥不了特长,缺乏成就感和信心。陈一冰希望做一些事情,改变他们的现状。
“并不是所有游泳运动员都能游成孙杨,但是他可能也同样是游了十几年,这些经历和经验肯定是有价值的,是可以用来去服务大众,并帮助自身就业的。”陈一冰说。
变成“陈总”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是抱着一个情怀,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还是需要在商言商,要盈利,这个很不易,会经常被人误解。”不过,陈一冰认为,创业者和运动员很像,都要不断创新,不断试错,不断克服未知和困难,做不好就从头再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下一个李宁?编辑本段
2018年,陈一冰还以合伙人的身份成为傅园慧创办的趣游泳的股东,趣游泳在今年下半年会登陆新三板。“我的目标是希望成为下一个李宁,他是从运动员到体育人的榜样。”
其实,陈一冰和李宁颇有渊源,李宁在1984年获得了奥运会的吊环金牌,而陈一冰是那一年出生的,时隔24年,陈一冰又拿到了第二块吊环奥运金牌。
“李宁哥在竞技上的成绩最好,转型也是最成功的。我从小练体操,李宁哥那时候就是我们的偶像,而且从小也穿李宁牌的服装。当看到李宁点燃奥运火炬的时候,真的非常兴奋,因为这既是运动员的骄傲,也是体操人的骄傲。”
陈一冰说,自己非常感谢李宁,也包括姚明、李娜、大杨扬等转型非常成功的运动员们,“他们让大家看到了退役运动员的可能性,不是只能当教练。”
在陈一冰看来,改革开放40年,自己赶上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好时代,几乎每一天都能看到世界在变化、在进步,每天都有新鲜事在发生。
“创业是需要时代和时机的。李宁的年代中国制造业在崛起,他抓住了那个时代的机会,勇敢地做了转型。而现在中国,最好的产业就是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它会让我们这个时代的创业,实现更快速的发展,并成长为伟大的体育公司。”陈一冰说。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