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糕干
- 中文名称
- 杨村糕干
- 主要食材
- 小站稻米,江米1千克,红小豆
- 特点
- 外观洁白,不粘牙、不掉面、绵软筋道、内味独特
- 荣誉
- “佳禾”铜质奖章
目录
杨村糕干又名
外观洁白,不粘牙、不掉面、绵软筋道、内味独特
杨村糕干出于杜氏,《杜氏家谱》始创于清嘉庆初年,同治初年续修,至1943年三修,今存三修本,一册,铅印本,是由十二世杜鸿年、杜涵等人纂修。
据谱载,杜氏原为浙江
和珅与“杨村糕干”
“杨村糕干”是津门特产。曾被
主料和辅料:
按成品40块计算,天津小站稻米4千克,江米1千克,红小豆500克,红糖2500克,玫瑰250克,青梅、瓜条各100克,熟芝麻仁75克,松子仁、瓜子仁、桃仁、蜜桔皮、青丝、红丝各50克。
1.将小站稻米和江米洗净,用清水泡胀,控去水分,上石磨磨成潮湿的米粉。
2.将红小豆洗净、晾干、磨成干面,与红糖、玫瑰酱、熟麻仁和剁碎的青、红丝搓匀成豆沙馅。另将松子仁、瓜子仁、桃仁、蜜桔皮青红丝切成碎块。
3.将铺好屉布的箅子放在案子上,上面再摆上厚约3.3厘米的长方形木模。然后将潮米粉均匀地撒入。撒至米粉占木模厚度的1/3时,把豆沙馅均匀地撒上。撒至木模只剩1/3厚度时,将潮米粉再撒入。撒好后,用木刮板把米粉与模子刮平,再用小铁抹子抹出光面,用刻有细直纹的木板按压出直纹、撒上切好的多种小料,再用刀将糕干生坯切成40块。
4.拿去木模,将糕干生坯上蒸锅蒸约10分钟。见糕干没有生面、豆沙馅裂开时即熟。
杨村糕干经历了500多年的历史沧桑,有过兴旺,也有过萧条。真正得以巨大发展还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1984年以后杨村镇恢复糕干的生产,聘请杜氏传人操作,使得杨村糕于重现了昔日的繁荣。
尽管杨村糕干属于正宗的糕干,但是作为后起之秀的天津芝兰斋糕,却成了天津糕干的代表。芝兰斋糕干是在1928年,由一位叫做费效曾的人始创的。他本是糕干店的学徒出身,十分熟稔糕干的制作。为了在杨村糕干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费氏集各派糕干之所长,创制作出独具特色的天津糕干。
芝兰斋糕干与杨村糕干的区别是:杨村糕干本色本味,不带馅料;而芝兰斋糕干则在糕干中夹进去豆沙、白糖、红果、菠萝等多种馅心,再在表面撒上松干仁、瓜子仁、核桃仁、青红丝等多样佐料。另外,芝兰斋的糕干不像杨村糕干那样只是吃干的,而是既可热吃,又可凉吃;如果放干了,回锅蒸一下,味道仍然不变。在芝兰斋糕干的影响下,杨村糕干也不断改进,目前他们的质量已经难分伯仲了,因之泛称“天津糕干”。 附:芝兰斋糕干
芝兰斋糕干始于1928年,创始人费效曾在沈庄子大街以芝兰斋字号出售糕干。这种食品物美价廉,农历正月间食者最多。芝兰斋糕干与天津杨村糕干之区别,是后者不带馅料,本色本味,前者则在制作过程中辅以豆沙、白糖、红果、菠萝等多种馅心。上撒松干仁、瓜子仁、核桃仁、青红丝等多样作料。
将天津特产小站稻米和上等糯米泡涨,磨成米粉。将其填入木模内,抹上各式馅心,再盖上米粉,将其刮平、抹光,并用刀划成小长方块,撒上剁碎的松于仁、瓜子仁、核桃仁、青梅、瓜条、橘皮、青丝、红丝,用大火蒸10分钟即成。
成品松软洁白,馅心、馅料多色多样,各具滋味,入口柔软而有韧性,不噎口,不粘牙,越嚼越香,凉吃热食均可。
天津万福堂糕干厂坐落在武清区下朱庄街南北辛庄村,主要产品是“杨村糕干”,杨村糕干是天津颇具特色的民间小吃,又名茯苓糕点。它以易消化、健脾胃、松软可口而著称于世。1956年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来杨村参观,杨村糕干成了招待贵宾的佳品。
万福堂糕干厂是杜家第十三代传人所设,传统的生产工艺与现代的设备相结合。精益求精,生产出让消费者更加青昧的杜记杨村糕干。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