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调”线上担当的老兵
四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辑本段
应急办副主任张洋编辑本段
张洋,1979年1月出生,2005年从武警黑龙江省总队第五支队转业,到四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工作,现任该中心第一党支部书记、应急办副主任。2019年被评为吉林省医德标兵。
去年12月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基于职业敏感,张洋就研判此次疫情不同寻常,一边报告主管领导,时时密切关注着疫情信息和全国大疫情网络数据分析,一边开始着手准备应急预案,早早就对中心应急物资储备的情况进行一遍梳理。他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卫生应急工作经验的老兵,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被任命为吉林省防疫队流调组组长,参与抗震救灾防疫工作,并在火线入党。1月15日和20日,连续参加全国卫生应急电视电话会议,他清楚地感到疫情的风暴马上就要来临,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流调担当”,他更深知任务的艰巨。
细致入微,编辑本段
“流调”向险而行编辑本段
1月22日,接到上级命令,他第一时间整装出发,对四平市第一批武汉返回发热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张洋胆大心细,凭借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精通,与几名同事一起判断传播几率和可能感染的风险,初步拟定了流调思路和方案,在二级防护的情况下,进入传染病院负压病房,面对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作为党员,他冲锋在前,为党和人民负责,更要对年轻的机动队员们负责!刚一进病房,室内外温差导致护目镜一片模糊,防护服紧裹着身体、凝固的空气、密闭的口罩和防护服掩护口鼻的地方异常闷热,这些都带来一层层强烈的压迫感,让他窒息得难受。可是一看到坐立不安的患者,像盼着亲人一样盼着他们,恨不得马上就要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被感染了,他们的那份迫切、焦急的心情,使张洋迅速调整状态,心中再理顺一遍流调程序,按照流调工作表一项一项地认真询问、填写。面对情绪焦躁的患者,他换位思考,安抚他们,耐心细致地引导他们尽可能地将发病之前的行动轨迹和行动范围、时间、接触人员等内容回想起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快做出判断,因为无论是与不是,越早一分判断,越能明确下一步防控方向。流调完毕后,脱去防护装备,此时,他发现自己的衣服早已全部湿透了,腊月二十八的严冬夜里,刺骨的寒风瞬间把衣服打透,张洋顾不上换好衣服,马上和同事们带着第一手资料回到单位,立即投入信息分析和初始报告的撰写工作。
争分夺秒,编辑本段
托着病躯开展“侦查战斗”编辑本段
时间就是生命,传染病防控就是要争分夺秒与病魔赛跑。张洋曾经参与过甲流、禽流感、炭疽和疑似鼠疫等多次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是卫生应急工作的中坚力量。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一度病倒。按照国家规定,新冠病例报告必须在2小时完成县市省逐级审核上报。有时候病例报告发生在深夜甚至凌晨,为了保证报告时限,不让大家分担他的工作,开始输液的前两天,有几次,他强打着精神后半夜赶到单位进行网络审核,后来稍好一些,他坚持一边输液一边指挥流调信息小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得出精准科学的流调报告,是为全市疫情防控大局提供科学决策的强有力支撑,必须做到精准溯源,精细责任。随着省、市、县相继启动一级响应,所有机动队员严阵以待,疫情防控形势愈加严峻起来。2月2日开始,随着发热门诊上报的疑似病例逐渐增多,流调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张洋更是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几个人,全力以赴完成手头上越来越多的工作任务。精准的流调、精准查找传染源、精准判定密切接触者和行动轨迹,周而复始,车轱辘话不停地一遍遍重复,协调指挥疫情分析组和机动队员之间有效衔接配合,每天巨大的工作量,让他时刻处在亢奋的状态,饭忘了吃,水也忘了喝,平均每天超过18个小时的超强度工作,体力迅速消耗,累到他根本不想吃饭,刚刚休息一下,电话又再次响起。
集中火力,编辑本段
“流调担当”攻克难关编辑本段
随着疫情发展,四平双辽出现了聚集性病例,作为上级业务指导部门,他代表市一级卫生应急专家被紧急派往双辽一线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工作。抵达后,他迅速全盘审视当地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工作,帮助理清工作短板和不足,提出了许多解决现实问题的建设性建议,他指导当地对确诊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再梳理,再排查,协助开展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排查统计工作,指导当地对所有密接人员采取分类管控,严格加强社区和村屯信息及时上报。经过他们专家组四天三夜的连续奋战,推动双辽市疫情防控工作重新梳理,重新排查,核准密接人员底数,将疫情防控工作力度迅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为全市疫情防控大局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