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环卫工人张校红
疫情期间张校红负责清运隔离区垃圾,每天驾车行驶200余公里。
3月23日清晨,重庆日报记者在南岸区城市管理局环卫处见到了即将出发的环卫工人张校红。
从2月5日起,他负责清运南岸区所有隔离区域的生活垃圾,至今已连续工作48天。
张校红的工作量有多大?南岸区城市管理局环卫处相关负责人吕宁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疫情发生以来,张校红累计收运居家隔离点生活垃圾8。51吨,收运集中观察点工作人员生活垃圾4。39吨,共计12。9吨。“南岸区7个居家隔离点和2个集中观察点的生活垃圾都要经过他的手,做到了日积日清和无滞留,从源头上杜绝了二次污染。”
“希望给我这个机会”编辑本段
2月5日,张校红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
当时,南岸区城管局环卫处要负责全区集中观察点和居家隔离点的生活垃圾运输工作,这存在一定的风险。没想到信息刚发到工作群里,就有多名环卫工人纷纷申请。张校红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还主动打电话给吕宁。
“我现在一个人生活无牵无挂,而其他同事有父母妻儿需要照顾,所以我更适合这项工作,希望给我这个机会。”张校红的诚恳打动了吕宁,经过单位领导再三讨论后,同意了他申请。
“刚开始我还有点担心大家不理解,现在更多的是感到自豪感,越来越多的市民重新认识了环卫工人这一职业。”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张校红需要全身套上防护服,尽量避免与人接触。
张校红感到欣慰的是,每当他去清运垃圾,小区居民并不排斥他。根据规定,外面车辆不能直接进入隔离小区,张校红只能把车停在路边,步行进入。
大家看到张校红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没有表现出害怕,反而很支持他的工作。进小区的时候保安让他第一个测体温,居民也等在原地让他先进去。张校红感受到了市民的认可:“清运垃圾只是环卫工人的本职工作,没想到疫情发生时我们也能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副武装”进入隔离点编辑本段
每天早上5点,天色未亮,张校红已动身赶往南岸区城管局环卫处。测体温、穿防护服、佩戴好橡胶手套和护目镜,还有医用口罩,进行车辆消毒,出行前的准备工作一项都不能少。
“除了这些防护设备,我还要背一个背壶式喷雾器,里面装了10升的消毒水。”这一身装备加起来超过10公斤,对今年已经50岁的张校红而言还是比较吃力。不过,最艰苦的还是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即使外面气温低穿着防护服也像“蒸桑拿一样”,全身被裹得严严实实,在此期间他不能进食、不能喝水,连上厕所也得憋着。
上午7点左右,记者跟随“全副武装”的张校红前往弹子石某个居家隔离区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
“这里的垃圾袋都是双层包装,要比一般的垃圾袋厚,并扎好口严防泄漏。”张校红打开背壶式喷雾器,对着每个垃圾袋喷洒消毒液。“垃圾堆积容易引发病源生物滋生细菌,尤其是隔离区,首先要做好消毒工作。”
随后,张校红把垃圾放在了清运车后部的“翻斗”上,并按下了上升按钮。随着“翻斗”缓缓上升,一袋袋垃圾被倒入清运车的箱体内。“一个隔离点的垃圾装车工作大概1小时内完成,一天平均跑6个点,到中午清运车才能装满。”
每日往返200多公里编辑本段
收完所有隔离点的生活垃圾后,张校红开车前往最后一站——三峰环境重庆丰盛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要在这里进行无害化处理。
“到达之前我会提前给焚烧厂工作人员打电话,我不下车,全程不接触。”张校红把车开进焚烧厂后,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立即对车身进行消毒,并有专人引导车辆前往卸料大厅。
大厅里有专门的泊位,还配备了喷淋系统对车辆实施二次消毒。“隔离区域生活垃圾被倾倒入垃圾储坑后,操作室的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将它抓取至焚烧炉进行处置。”张校红说,隔离区域的生活垃圾一般立即焚烧,普通的生活垃圾进场后需要经过两到三天的发酵,才会焚烧。
回到南岸区城管局环卫处,一般都是下午3点多了,张校红看了下里程表,算下来他每天要往返200多公里。下车脱掉防护服,摘掉口罩、手套等每天需要更换的防护用品,他还有最后一道工序要完成——检查清运车辆。
“挂桶设备正常、刮板正常、轮胎正常、刹车正常。”张校红长舒了一口气,一天的工作总算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