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27年,25万公里!门头沟深山中,有条一个人的邮路

每天往返25公里山路,服务4个村、15个投递点,累计翻山越岭25万公里,坚持这份工作长达27年,他就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城地区唯一的乡邮员——王怀敬。

从河北省怀来县官厅镇下火车,沿着永定河的河谷步行大约8个小时,这条路是资深驴友才会走的,足够挑战,足够寂寞,一路上可能见不到同行人。

走过京冀界牌,喝掉最后一口水,终于迎面看到一座关城雄踞于山谷之中。此城名为沿河城,始建于明万历六年,“沿河以山为城,以河为池,乃京师咽喉之地”。孤城面对永定河,背靠群山峭壁,长城敌楼隐匿其中,“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浑河荡荡,襟带其左”,所谓一片孤城万仞山之势,大抵如此。

问城中老者,若有信件能到否,老者说当然,抬手一指邮局。邮局里有几个人?一个。一封封信,一份份汇款单,一张张录取通知书,就这样穿梭于山谷之中的京西古道。

山间的马路上、乡间的田埂地头上,一辆自行车,两个挎包,200多户用邮村民的邮路上,27个寒来暑往,总能看到一抹独自前行的邮政绿,这抹绿满载的是沿河城地区父老乡亲们的期待。

每天往返25公里山路,服务4个村、15个投递点,累计翻山越岭25万公里,坚持这份工作长达27年,他就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城地区唯一的乡邮员——王怀敬。

目录

推着自行车在飞沙中走编辑本段

在沿河城村里的一个高坡上,有一间孤零零的平房,墙上写着“邮局”两个字,实际是个邮政所。这里只有王怀敬一个职工。2001年邮政企业机构改革,沿河城邮政所与斋堂支局合并,但是为了这里的村民用邮,投递员王怀敬自愿留了下来,于是就有了一个人的邮政所。

王怀敬是土生土长的沿河城人,1993年来到沿河城邮政所工作,主要负责投递工作。沿河城扼守几道山口水口,古称“三岔村”,因位于火车站、向阳口、龙门口三条道路的交汇处而得名。王怀敬每天投递的15个点分布在这不同方向的三个“岔”上,路很不好走。在投递路上,遇到车链子断裂或车轮爆胎是常事,那时他付出的辛苦要比平时多几倍,这些年来,被王怀敬骑坏的自行车有十多辆。

山路、土路、石子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每次出班都是连骑带推,每到寒冬腊月,河岸更是狂风大作,行走都变得特别困难,王怀敬只能推着自行车在飞沙中前行。“有时候逆着风走,感觉自行车都推不住了,迎着风走感觉呼气都喘不过来。”王怀敬在对《工人日报》记者回忆往昔的困难时,仍能清晰地记得那窒息的感觉。

有时,途中还会遇到危险。有一次,为了避让对面来的汽车,王怀敬重重地摔倒在地,当时起来觉得没事儿,推着车继续走。到村里后,村民看到他的裤子上有血,他才知道擦破了腿。“路上陡坡多,在邮件多、包裹重的时候,能骑就骑一阵子,不能骑就推着走。”在一个人的邮路上,王怀敬饿了就啃一口馒头,渴了喝一口自带的清泉水。27年山路上风吹日晒,令他的皮肤黝黑,与同龄人相比显得苍老了许多。

“咱村出大学生了”编辑本段

尽管邮局里只剩下王怀敬一位员工,但是他依然每天按时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邮政支局的办公地点在沿河城村里,王怀敬每天照例简单打扫卫生后,就开始分拣记录邮件的工作,等待着邮政车的到来。

晌午过后,斋堂邮局的邮政车准点来到,接过新来的邮件后,王怀敬迅速进行清点分发。每一次投递信件之前,他都会拿出工具细心检查车子的情况,然后再把信件、包裹、报刊一起装到邮包里,捆绑结实后,开始骑车出发。报纸一天是40多份,包裹最少时是五个,多的时候有十来个。

到了中、高考季节,王怀敬每天都特别留意邮件中有没有录取通知书。有一次他发现邮件里有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是龙门口;一份是向阳口。通往龙门口的邮路是整段的上坡土路,行走困难,而两地又在相反的方向,来回就要走16公里的路,按说第二天送去也不误事,但是他考虑到学子和家人一定在焦急等待,决定当天就把喜讯送过去。

晚上,正在屋外纳凉的村民又瞧见了王怀敬,就问:“怀敬你咋又来了?”王怀敬兴奋地说:“咱村里出大学生了!”他用袖口擦了一把汗,然后从怀里拿出了一封录取通知书。喜讯瞬间传遍了整个村庄,考生家长更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全家沉浸在喜悦之中,甚至都忘了道声谢谢。

王怀敬顾不得多停留,他还得赶到另一个村去,那里还有一个考生在等着。两份通知书送完后,已经夜幕降临,一天跑了两天的路,回到邮局他发现,附近的村民知道他还没吃饭,送来了晚饭。

“搭把手”“顺便”成了习惯编辑本段

27年如一日,王怀敬把村民们的信件、包裹在第一时间送到,收获了村民们的真诚信任,天长日久,大家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村里一些和王怀敬不搭边的事需要帮忙,他也总是来者不拒。有的村子,老人们出行不便,药品、种子、生活用品等一时买不着,就托他代买。王怀敬每次都悉心办好交到村民手上,有时他也买不着,就再托人买。

“搭把手”“顺便”成了习惯。他的电话号码就像是个“服务号”,谁家有事需要帮忙,打个电话就行。王怀敬常说,“人家找咱帮忙,是信得过咱,干好工作是份内的事;但工作以外的事是乡亲们的情分,这两样一个都不能少。”

一次,沿河城火车站有一群民工,想把刚发的工资寄回老家,可往返邮局一耽误就是大半天工,于是大家想托王师傅代办,王怀敬也不出意料的就爽快答应了。当天,王怀敬揣着近6万元工资和一张明细单骑车赶回邮局,逐一算好邮资开出汇款单后,又马不停蹄地把50多份回执送回火车站。

今年为了应对疫情,王怀敬正月初三就返回工作岗位,连续几个月都没下过山。除了做好本职邮政工作,他还担任了志愿者,在沿河城村口义务站岗,执勤、抬杆、填表,他干起来驾轻就熟,“也不耽误工作,我能做点是点。”

如今,这位沿河城里惟一的邮递员已经56岁了,谈到未来,“只要我在这里干一天,就站好一天岗。” 王怀敬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河北77岁患癌女医生:一生未嫁、无儿无女,留下一封“有关生死”的遗嘱    下一篇 “快递叔叔救了妈妈,请别怪他!”7岁女孩一张纸条刷屏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