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吉伟班”:十六年的青春接力
“今天我走上这个竞选讲台,就是想锻炼一下自己,为大家实实在在办点事。”当年在班长竞选会上,胡吉伟那真诚朴实的话语至今还在同学们耳边回响。
“学姐,我现在勤工俭学足以改善生活了,你们把钱捐给更需要的学生吧!今后还请继续做我的知心姐姐……”临近开学,四川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女生晓双(化名),给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第六届“胡吉伟班”——金融学1401班学生何贺敏发来这段微信留言。
2013年,晓双家因四川省芦山地震受灾。当年,第五届“胡吉伟班”——经济学创新实验班1101班全体同学,通过网络对她帮扶。
这场跨越1100余公里的缘分,延续至今。
在华中科大,“胡吉伟班”是有名的英模班,它不是一个固定的班级,而是每隔三年,在经济学院二年级本科班中创建评选而出。
迄今,接力棒已传至第六届。以德为先,团结互助,德才兼备,实践报国,沉淀为“胡吉伟班”最鲜明的精神气质。192名学生,在这里沾染英雄气息,随后,又将善举播撒出去。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通过创评英模班,在班风学风建设中,把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集体成才的强大动力,16年来,华中科大“胡吉伟班”探索出一条高校思政工作的新途径。
“以英雄的名义”编辑本段
科学家、思想家、伟人……华中科大的校园里,有许多名人塑像,其中,青年园里静静矗立的一座褐色、学生模样的塑像前,时常有学子驻足缅怀,或摆上一捧鲜花。
浮雕上的青年一脸刚毅。
他叫胡吉伟,出生于1981年,华中科大经济学院2000级、经济学-数理学双学位002班学生,辽宁绥中县人。2001年7月31日,在家乡,为救一名落水小学生,胡吉伟献出了生命(本报2001年10月13日曾报道)。
胡吉伟牺牲后,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先后授予他“舍己救人的优秀大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英雄已去,举校悲恸。为纪念、学习英雄,当年,华中科大举办了胡吉伟英雄事迹宣讲报告会,排练先锋话剧,建设网上纪念馆,树起胡吉伟塑像,组织祭扫……一时间,通过多种形式,传播英雄精神。
学习、纪念的浪潮过去了,怎样更好地将胡吉伟的精神传承下去?成了彼时摆在华中科大、经济学院两级党委面前的问题。
经济学-数理学双学位002班时任辅导员刘雅然印象很深:吉伟牺牲后,她能明显感受到,所带的班级学生的心理触动挺大,“能不能在学校建立起一个类似‘雷锋班’的英模班级,将吉伟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带着这样的初步思考,在得到院、校两级党委的支持和肯定后,“胡吉伟班”这个具有创新性意义的班级,开始酝酿。
2001年12月,经济学院正式决定,创办“胡吉伟班”,通过班级这一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单元,在班风学风建设、“比学赶超”的氛围中,让英雄的精神更深刻、更实在地浸染到更多学生。
什么样的班能成为“胡吉伟班”?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翻阅首届评选标准看到,7条细则,分精神文明、班级学风建设、班级工作三方面。第一条,“心怀祖国与人民,拥护党的纲领政策,有崇高的道德追求”。
“立德为先。”刘雅然说,创建“胡吉伟班”的初衷,就是要将吉伟精神传承下去,学院在拟定评选标准时,这条被当仁不让地最先确定下来。
2002年4月,全院除毕业班外,15个本科班报名参加预审。
经评审答辩,当年4月10日,第一届“胡吉伟班”在学校东七楼诞生,胡吉伟所在的经济学-数理学双学位002班当选。
班风首倡“团结互助”编辑本段
这个全校建校以来第一个以学生英雄命名的班级,怎么体现英雄精神?具体来说,胡吉伟英雄精神又有哪些内涵与外延?创建初期,这样的困惑,曾不止一次出现在班会讨论中。
同学们聚在一起,回忆吉伟生前的种种“小事”,首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吉伟救人,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源自“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品格。
胡吉伟生前,是经济学-数理学双学位002班班长。同班同学彭玉磊记得,当时,一些深奥难懂的专业知识,让不少同学学起来有些吃力。胡吉伟便在班上以寝室为单位,成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由学习成绩较突出的同学,将一些难题解题思路详细写出,分发给其他同学,让他们逐步理解、消化,确保不让任何一位同学掉队。这一举措,在班上大受欢迎。
“吉伟当班长期间,一直恪守着入校竞选时‘为同学们做点事’的诺言。”同班同学林岚说,一次,班上组织秋游,自己犹犹豫豫没去。吉伟虽然感冒了,却一如既往按计划忙前忙后。
晚上回到宿舍,林岚看到,自己桌上竟放着秋游的零食。原来,这是吉伟特意给他留下带回来的。这让林岚十分感动。此后,每逢班级活动,林岚一改消极躲避的做法,积极融入到同学中去。
同学们记得,胡吉伟还将献血所得的200元营养补助,捐给了贫困山区学生。“这说明什么?所谓奉献,就是要从‘小我’中解放出来,从关爱、帮助身边的同学做起。”胡吉伟牺牲后,彭玉磊、林岚相继接过了班长的接力棒。
搬宿舍时,全班男生冒着酷暑帮女生扛行李;露营碰上下雨,回校后所有班委不顾劳累为大家买回板蓝根等药品;寒风凛冽的冬天,本来只需班委参加的“WTO知识宣传”活动,全班29名同学自发到齐,一起布置、坚守、清理现场……一件又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无形中拉近了同学的心。
“互帮互助学习小组”的做法,也一届届传承了下来。
郭宁是第五届“胡吉伟班”学生。大二上学期,由于生病住院,同学担心她一人在医院孤单、课程跟不上,就轮流带着上课笔记到医院陪她,帮她赶上课程进度。
那是武汉的冬天,特别冷,有一天下着大雨,郭宁以为同学们当天可能不来了,“当盛医和雷浩然冒雨乘公交、跟往常一样按时出现在我面前,我感动得快哭了。”
一朵花孤芳自赏仅仅是美丽,而一片互相扶持的锦绣却撑起一个春天。“团结互助”的精神气质,一点一滴融入进一届又一届“胡吉伟班”的学生中。
16年来,校园内,只要有“胡吉伟班”学生参加的比赛,全体同学必定到场助威加油;每年寒暑假,“胡吉伟班”放假前就选好代班委,定时走访留校同学、组织活动;“胡吉伟班”还坚持评选“进步生”“积极分子”,从班费中购买奖品奖励……
“倡导团结互助的班风之下,六届‘胡吉伟班’用实际行动,对当前流行的‘精致利己主义’进行了有力回击。”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江洪洋说。
学风引领“创优争先”编辑本段
作为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是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经之路。而这,离不开良好的学风。
华中科大历来有学风严谨的传统,“学在华工”的美誉名满江城。“胡吉伟班”在创办初期,就肩负着这样的使命:不仅自身应成为全院学风建设的标杆,还要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在全院达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事实上,追溯英雄,胡吉伟不仅品德高尚,还十分热爱学习。
胡吉伟曾住过的学生宿舍设有地下室。2000年的冬天,连续好几天,时任辅导员刘雅然夜晚查寝后注意到,地下室透出微弱的灯光。她走近发现,原来是胡吉伟,为不打扰同学休息,他伏在地下室的旧桌子上做题。
“吉伟刚入学时,相比其他同学成绩并不算好,白天又要为同学们服务,就夜里挤出时间补习。很快,学习成绩就赶上来了。”刘雅然说。
胡吉伟救人牺牲后,人们清理他的学习资料发现,早在放暑假前,他已拟订好暑期学习计划。这份计划,对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都有具体内容和要求。
时任校党委书记朱玉泉了解到吉伟平时刻苦学习的事迹,看到这份“学习计划”,曾十分动情地说:“我很认同我们原来的老校长、杨叔子院士说的话:我们的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吉伟是一个高层次的人才,他以他短暂的人生,明白地告诉我们应该这样活着——为他人,为党,为祖国!”
向英雄学习——从胡吉伟生前倡导以寝室为单位的“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开始,到后来组建专项攻关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班,设立学风督察岗,建立线上约自习、线下学友互助平台,举办校友返校系列讲座……六届“胡吉伟班”,在学风建设上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多次创造出大学四年课堂出勤率100%、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100%的纪录;连续15年,被评为“校优良学风班”,有的还被评为全国、省级先进班集体标兵;在校期间,学生累计在权威期刊发表文章4篇,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4篇,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52项。
此外,六届“胡吉伟班”还涌现出一批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者、宝钢教育基金特等奖获得者、荆楚十大新闻人物、省级优秀共青团员、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标兵获得者。
统计显示,前五届已毕业的156名学生中,保研比例27.3%,考研成功比例19.3%,出国深造比例21.56%,就业率100%。
良好学风的带动下,一些学生进步明显。
现已保研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郭宁回忆,大一到大三,学习常常遇到困难,每当这时,她就鼓励自己,“不能放弃!吉伟学长曾说过‘要做最坚强的人’‘不要平凡’,‘胡吉伟班’的伙伴们那么优秀,给我那么多帮助,我没有理由不坚持!”
一次一次与惰性斗争,一次一次与不坚定斗争,郭宁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大一第一学期,她在全班成绩倒数第三,到大三第二学期跃升为全班第一。其间她也收获了学习进步奖学金、自强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学金、国家奖学金。
在社会大课堂中砥砺成长编辑本段
锻造一块钢铁,最终是为了发挥效用。历届“胡吉伟班”在开展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坚持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与社会实践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胡吉伟班”的同学们,也用实际行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经世济民的使命与担当。
志愿服务,是其中一个方面。
接力帮扶芦山地震受灾学生晓双,只是其中一个缩影。临近开学,第六届“胡吉伟”班的全体同学,已提前做好了继续轮流去洪山区汽标社区做义工的日程准备。
2015年,第六届“胡吉伟班”和汽标社区签下共建长期义工服务基地协议书,针对社区开展全面、规律的义工活动。
帮社区孤寡老人扫地擦窗,为瘫痪老人洗脚,清除墙头地上的小广告,打扫清运垃圾……一开始,有人质疑他们是不是来作秀、装模做样拍几张照片就走了。学生们没有辩解,两年义务服务持续下来,后来再去,居民都要热情地递来茶水与水果。
在汽标社区义工服务的影响下,班上有同学又自发组织参与了“盲校支教”的义工活动。
连续11年,“胡吉伟班”开展爱心家教,关注农民工子女;先后为白血病患者募捐善款。第一届“胡吉伟班”同学还在毕业10年返校之际,设立了胡吉伟奖助金;第三届“胡吉伟班”在国家级贫困县郧西发生泥石流时,发起“情系灾区、义援郧西”爱心义卖活动。由“胡吉伟班”牵头的“心援队”坚持定期看望空巢老人,获得省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16年来,“胡吉伟班”的同学们,还十分关注社会发展,每年假期,到祖国多地调研。
2014年,第五届“胡吉伟班”全体同学,收到了一封来自时任武汉市市长唐良智的3000字信件。
原来,当年暑假,第五届“胡吉伟党支部”联合研究生党支部,开展“聚焦武汉2049 学研互促复兴梦”实践活动,到武汉光谷展示中心、阳逻港、市民之家等地7家企事业单位走访调研。针对学生创业、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同学们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形成了10万字汇报书,引起市长关注。
唐良智点赞说,“你们能把关注的目光从身边的事情,扩展到我们的国家、时代和城市,这种胸怀和眼界难能可贵”。同学们关于城市发展的23条建议,也被批转至政府相关部门。
此外,到江汉平原调查农业发展现状、与美国对比研究;赴湘鄂闽调研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情况,提出从金融机构入手实现精准扶贫等建议;走进河南信阳、湖北广水农村,就新常态背景下茶业发展现状开展调查,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思路……一批又一批的“胡吉伟班”同学在关注社会、奉献社会中增长知识,历练才干。
党旗领航示范效应发酵编辑本段
最近,经济学院对六届“胡吉伟班”学生毕业去向梳理发现,无论去哪里,就业还是深造,无论条件是否艰难,只要祖国需要、组织需要,他们都义无反顾。
一份统计则显示,历届“胡吉伟班”,提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一直是100%,这在全院、甚至全校,都是标杆。
学院党委书记江洪洋说,这离不开校、院两级党委历来对党建育人的注重。
早在10年前,华中科大校党委在学生中开展以“党旗领航工程”为载体的党建工作模式,强化学生基层党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创新学生党员的组织体系、活动形式和发展培养机制,学生党员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模范影响作用逐步增强和提高。
经济学院则开展了争创“五星党员”等活动,分别在思想引领、责任先行、学习优秀、实践创新、助人帮扶等方面,树立优秀典型和党员先锋形象,激励学生党员人人争先创优,营造了争做合格党员的强大磁场。
历届“胡吉伟班”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开展“党员进寝室”“党员接待日”等活动,强化党支部火车头作用,坚持党支部委员会、团支部委员会、班委会“三会联席制度”:召开执委会时听取班团意见,召开班委会或团支部委员会时征求党支部建议。
党旗领航,责任先行。“胡吉伟班”的一批毕业生,主动请缨,响应“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号召,到西部工作。
“我是‘胡吉伟班’的班长,同时也是农民的儿子,我深知三农在经济方面的问题。”第三届“胡吉伟班”班长陈三攀,无论是本硕毕业论文选题抑或是做的研究课题,都是聚焦于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立志要在博士阶段将三农问题研究透彻。
毕业生中,18人留在了高校任教,15人在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任职,多名成员已成行业中坚。出国留学的同学里,63%在深造后选择了回到祖国(还有一部分尚在就读),在自己擅长的金融或科研领域贡献力量。
而追溯英雄,胡吉伟生前在日记中,亦曾写下这样的誓言:“我一定要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祖国最需要的人才,以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种种成果证明:运用“身边的榜样”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最形象最生动,最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成为创建“胡吉伟班”的重要启示。
16年来,经济学院先后经历了三届领导班子,三任党委书记。每一届领导班子,都十分珍视“胡吉伟”这个学院自己的英雄,珍视胡吉伟精神在办学治院中的灵魂作用。
点燃“胡吉伟班”这盏灯,照亮一大片。16年接力传承“胡吉伟班”创建工作,成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的优质载体。“胡吉伟班”的先锋示范效应,正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在全院、全校发酵。
一些没能竞评上“胡吉伟班”的班级,亦纷纷向模范看齐。
目前,经济学院每4个学生中,就有1个是党员;全院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比例达92.5%。
2014年,学院在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斩获4金2银;每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学院均有学生获一等奖,2016年,更斩获美赛特等奖。校优良学风班、校优秀寝室比例,常年居全校前列。
16年,时光荏苒,青年园中,英雄的塑像耸立,身后杉木挺拔葱翠,蔚然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