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黄小明:巧手凿化万年珍 他让东阳木雕再续传奇

他爱好游山玩水,从西部草原到雪域高原,从热带雨林到南极大陆,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旅途中,他用双眼欣赏美,用双手记录美,旅行结束后,再以所见所闻为灵感,用木雕作品重现美。

  

zjrb2019082900009v03b003.jpg

资料图。

前不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特别忙碌,他不时奔波在东阳、北京两地,张罗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木雕艺术展。

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艺术首次亮相中国美术馆,主题“明心慧木”寓意以敬畏之心,惜木之情,弘扬木雕文化,这也是黄小明从事木雕艺术创作40年的感悟。

为了办好这个展览,他格外用心。开幕当天,烈日炎炎,他郑重地穿了一套暗红色西装,仔细打了领结,实在感觉热了就把西装纽扣解开,露出里面平整无褶的白衬衫。

虽然是初次见面,但他一头标志性的浓密头发在人群中辨识度极高,他热情地跟记者握手,用一口熟悉的江浙口音略带歉意地说:“照顾不周啊!”这一天,他又是接受媒体采访,为大家讲解自己的作品,又是迎宾送客,与老友寒暄,忙得不亦乐乎。

目录

一刀一木塑乾坤编辑本段

在故宫皇极殿,乾隆蟠龙宝座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宝之一。200多年前,木雕艺人历时3年制作了这套宝座。上世纪60年代,宝座被送往沈阳故宫博物院。200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决定复制蟠龙宝座,他们选择黄小明担纲这一重任。

回忆起当年这项大工程,黄小明感慨万分:“这不光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东阳木雕艺术能否再创辉煌的历史性考验。”

复制乾隆宝座有多难?先不说木工结构、金箔罩漆的技术难题,仅仅是蟠龙雕刻这一过程,就面临着上千条大小不一、姿态各异的龙。

“雕龙的难度太大了,比如说栏杆柱头上的球形蟠龙,龙头、龙爪和龙尾都在球外,龙身在球内,这可怎么雕?雕好了又怎么往里头上漆?”黄小明带领团队尝试了许多解决办法,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直到他在沈阳故宫博物馆测绘乾隆宝座原图纸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

他在一根破裂的栏杆上意外发现,球形蟠龙上的每条龙是由独立的三块木头雕刻完成后,用榫卯拼接组合而成。

天衣无缝,不愧是老祖宗的手艺啊!黄小明恍然大悟,他边研究边摸索,复原了多项传统雕刻工艺,并结合东阳木雕技艺中的镂空雕、高浮雕、圆雕等技法,为每一条龙制作出泥稿,按泥稿雕刻,将上千条蟠龙再现得风格迥异、栩栩如生。

2007年,历时两年复制完工的乾隆蟠龙宝座运抵北京故宫博物院,并安装成功,成为东阳木雕发展史上里程碑事件;2016年,黄小明的木雕作品进入G20杭州峰会主会场,以东阳木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惊艳世界;2018年,他主持设计制作了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木雕装饰,东阳木雕再次享誉国际舞台。

40年雕刻不厌倦编辑本段

在东阳,坐落着这样一座园林,风格古朴而精致,薄浮雕、深浮雕、高浮雕、镂空雕,处处雕花,园中建筑从立柱、横梁到花几、桌椅,乃至墙体、书柜,没有一根钉子,全部以木质榫卯工艺固定。

这是黄小明在东阳自家庭院历时四年营建的“个木园”,是他从艺40年来最大的一件作品,也是东阳木雕回归建筑本源的代表作。

东阳木雕,以平面浮雕为基础,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与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鲜明特色,又因保留原木本色纹理,不施浓墨重彩,崇尚清雅素淡,故称“清水白木雕”。

“与木头打了一辈子交道,辛苦吗?”听到这个常被人提起的问题,黄小明笑了:“辛苦的话早放弃啦,只有觉得很幸福才会一直坚持,你说是不是?”他告诉记者,来家里作客的朋友聊天聊到一半被“赶走”是常有的事,因为他要挤出时间来创作。“我不打牌不喝酒,最大的乐趣就是创作。”

黄小明说,学手艺的过程就是从不懂到懂,到喜欢再到热爱。“前两年不是有首歌特别火嘛,叫《时间都去哪儿了》,要我说啊,时间在哪儿,收获就在哪儿。”朴实的一番话也是黄小明对女儿传授的人生经验。“我昨天跟女儿谈心时还说,坚持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只有永葆初心,才能成就自己,成就艺术。”

对黄小明来说,他对木雕艺术的执着坚守,他在事业有成风光无限背后的淡泊沉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工匠世家环境的影响。

他的父亲黄树银是一位东阳竹编老艺人,10多岁开始做学徒,从事竹编工艺至今已有80余年,他经常教育儿子,学手艺要脚勤、手勤、嘴勤。光口头教育还不够,老人家还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有件事常被黄小明提起——父亲90岁的时候特意为自己做了一件福字竹编作品,忙活了两天眼看就要完工了,不料一早起来,黄小明却发现半成品被父亲扔进了垃圾桶,一追问才知道,父亲不小心编错了一处细节,执意要从头开始做。

老人家做事尚且一丝不苟,更何况年轻人呢?后来,这件小事经常浮现在黄小明脑海中,不断提醒他,就算在旁人眼中自己已是颇有名气的工艺大师,但是求艺之路永无止境,不可懈怠!

跟着木雕去旅行编辑本段

一说起“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眼前总会显现出恨不得一天24小时泡在工作室里埋头钻研的手艺人形象,黄小明恰恰相反,他是个非常“爱玩”的人。

他爱好游山玩水,从西部草原到雪域高原,从热带雨林到南极大陆,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旅途中,他用双眼欣赏美,用双手记录美,旅行结束后,再以所见所闻为灵感,用木雕作品重现美。

他特意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了一个叫《跟着木雕去旅行》的栏目,以个人游记形式展现各地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并解读以此为灵感创作的东阳木雕作品背后的故事。

同记者说起南极之行,黄小明仿佛还沉浸在当时的兴奋与激动之中。他曾在游记里写道:“南极凌厉的大风,在这些坚硬的冰川表面留下了沟壑纵横的痕迹。望着这些雄伟的冰川,我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肃然起敬,南极的风才是最厉害的雕刻家!”

南极的自然美景令人震撼,而真正让黄小明爱上南极这片土地的,却是那些在酷寒中繁衍生长的憨厚可爱的企鹅。这段经历促成了他在艺术探索道路上一次难忘的尝试——首次以东阳木雕艺术表现极地景观。

19只形态各异的企鹅或相互追逐打闹,或独自发呆沉思;或静静地在沙滩上孵蛋,或嘴衔石块向异性求爱;或低头整理羽毛,或抬头引吭高歌;更有数只企鹅穿梭于海水中,或潜入水中捕捉鱼虾,或在海面飞跃穿行……在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黄小明木雕艺术展上,作品《企鹅》让人眼前一亮,赢得好评如潮。

以刀为笔,以木为纸,精雕细琢,融贯古今。作为新时代的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把传承与创新东阳木雕作为自己的使命。“创新是永恒的,创意是无限的。”怀抱着这样的想法,他独创了“速写木雕”“超写实木雕”“竹简木雕”“造物木雕”“取景框木雕”等多种木雕形式,将传统艺术风格与现代审美融会贯通,致力于开创传统与创新并重的木雕艺术新风格。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在防疫一线,她用生命诠释党员风采    下一篇 硬核教学!100岁教授要站着授课,感动……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