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李家山奇观:层层砖砌窑洞错落青山坡

1989年,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到李家山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如今,李家山早已是各大美术院校师生,美术、摄影爱好者采风创作的好地方。

fileImg

fileImg

目录

2018年10月23日,9时 李家山村编辑本段

利用生态资源,打造写生基地编辑本段

1989年,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到李家山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如今,李家山早已是各大美术院校师生,美术、摄影爱好者采风创作的好地方。

碛口的形象代言人李世喜就是李家山人。他说相传在明朝成化年间,有李姓的人家在此地开荒落户,故取名李家山。

10月23日9点,阳光正好,当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第一时间看到李家山村的全貌时,颇为惊艳——长达几百米斜约40度的山坡上,层层窑洞排列,错落有致且又各具特色。从山沟底部到山顶,可以数到9层之高。据说有风水先生看过李家山的地形,说村内有两条向南流的小沟,在村南汇合,注入黄河,两沟之间的山峁,形似凤凰头,左右两山则是凤翼了,所以李家山村也叫做凤凰村。村内的两大财主,分别在凤凰的左翼和右翼上建造自己的宅院,彼此还暗中较劲,也因此留下了很多精美的石雕和匾额。

顺着山村的石道行走,是一种不错的体验,高高低低地行进让参观者的步伐会变得趣味横生,但是对于村民来说,则是一桩苦事。“以前交通不便,自来水也没通进村里,所以人们都是到沟底下挑水,再挑到家里,特别困难。冬天用柴和煤,包括置办生活用品,也要走山路,从碛口用自行车往回运,再背上山,往返需要一天时间。”

现在李家山村的名号,早已享誉国内外,因为其特殊的建筑风格,成为不少美术和摄影爱好者扎堆的地方。在村里,采访团就遇到了来自安徽和湖南的两所高校的美术生,大约有150多人。

“以前在长沙,哪里见过这样的风景。第一天来李家山的时候,都看傻了,简直太美了。”来自长沙的美术生小范这样说。在李家山的十多天里,窑洞、村民以及远处的山脉都是他笔下最生动的素材。

就在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期间,还遇到了几位来自广州的游客,他们是从朋友圈里看到李家山村的美景后特意赶来的。游客林敏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以前看照片,总觉得是朋友修图修出来的,没想到来到这里,亲眼见过之后,发现确实很美,眼睛都不够用了。”

随着游客的增多,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李海平是该村“西财主院”的居民,当众多艺术爱好者涌入李家山村后,他瞅准了发展机会,率先办起了农家乐,让写生的师生们在自己家里吃住。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也让周围的村民们看到了致富之路,他们相继行动起来,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小山村热闹了起来。

2018年14时26分 黄河地质公园水蚀浮雕编辑本段

波涛为笔崖为布,黄河奇观自天成编辑本段

在碛口,有一处珍贵的自然遗产,黄河大峡谷水蚀浮雕,这是黄河馈赠给人类最美的一幅画卷。午饭过后,采访团成员们从碛口古镇出发,去赴这场与美景的约会。

经过一个小时的路途,采访团成员来到了位于曲峪的黄河地质公园水蚀浮雕的上船地点。这是采访团在走黄河以来第一次乘船在黄河中行驶。今年的水势比往年大了很多,水面迅猛翻滚着,让人觉得十分紧张。大家乘坐汽艇逆流而上,当行至曲峪镇开阳村附近时,两旁的水蚀浮雕就如画卷般慢慢展开,石壁上时而是惟妙惟肖的动物,时而是笔直挺立的“迎客松”,还有恢弘大气的“清明上河图”……这世上少有的景观,与黄河同行,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美感和震撼。

负责驾船的曹永红师傅,是陕西人,只要是旅游时节,他就会穿梭在晋陕大峡谷之间,带领游客尽享水蚀浮雕的壮美之处。听说山西晚报记者在“千里走黄河”,要沿途记录自然景观和黄河人家的故事时,曹永红有些腼腆地说:“我是陕西人,我媳妇是山西人,黄河是我们的媒人!”原来啊,曹永红家住陕西佳县木头峪村,他媳妇就住在一河之隔的开阳村,两个村的人经常会乘船到对岸转转,少男少女们也因此相识,曹永红就是这样和媳妇相爱的。“在我们村,有好多山西媳妇呢。”黄河两岸人家,用实际行动演绎了“秦晋之好”的传说。

16点30分,太阳的光芒照射在水蚀浮雕的崖壁上,瞬间为壮美的场面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面纱。陪采访团一路行走的李世喜带着大家登上了浮雕形成的石龛里。他说早年有船工如果遇到下雨天,或者晚上想休息的时候,就会躲在这里面。许是想起了往事,李世喜坐在石龛里,唱起了一段船工号子,声音响彻云霄。

2018年10月24日,9时临县三交镇枣圪挞村编辑本段

义居寺里,听大同媳妇讲临县故事编辑本段

从碛口古镇出发向东北方行驶10公里左右,进入三交镇枣圪挞村,远望汉白玉雕的石牌楼,便知义居寺就在眼前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解员温冬霞一点一滴地将这座古刹的历史娓娓道来,带采访团探访了这座千年古刹的“三绝”。

义居寺曾名佛堂寺,因历史上所处位置是临县的义居里而得名义居寺。庙里有一通明万历十九年(1591)的石碑记载:“临邑南二舍许地,名义居里,有寺曰佛堂者,创自宋政和年间。”可知这座寺庙已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义居寺是一座坐西朝东的寺庙,在明代增修禅院之前,佛堂寺中轴线上便建有悬山顶中殿五楹,东西两翼悬山顶配殿各五楹,名为诸天殿、阎罗殿;中殿后为中院,中轴线坐落歇山正殿七楹,东西两翼有悬山顶配殿各五楹,为圣境殿、明王殿;正殿后是后院,中轴线坐落着双曲拱顶庑梁殿砖窑洞三孔,名曰庐阁;东西两翼有硬山顶厢房各五楹。后院庑梁殿顶上有藏经阁楼七楹,内套双曲拱顶砖窑洞三孔,砖窑洞背后是石窟洞。从这样的一个规模看,义居寺当年非常之气派。明万历年间又创建禅院,修禅堂五楹、厨室三楹、方丈室三楹及韦陀殿一楹、左右茶菜房。

义居寺中轴线中院中的天王殿是元代遗构,是义居寺三绝之一。根据寺庙内石碑的记载,明清时对义居寺多有修缮,如今遗存也多为明清。在这些石碑中最为珍贵是明万历皇帝亲写的《御敕新刊续入藏经序》。明神宗朱翊钧之母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三月,将御敕新刊《大藏经》续藏入临县义居寺四十一函,计四百一十卷,朱翊钧为义居寺亲撰此文。

义居寺更为珍贵的是万佛洞以及石窟造像的历史文化价值。在讲解员温冬霞带领下,采访团探访了这些石窟以及万佛洞。据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藏经记》古碑载:义居观石窟“所从来久远,直不知经历几千百年”。这里所说的义居观就是义居寺的前身,正是因为这些不知道“几千百年”石窟的存在,引来一位高僧。

东晋年间,临县来了一位曾西去印度取经的慧达法师(也称刘萨诃),慧达参与了敦煌石窟的修建,回到故乡离石一带后开始弘扬佛法。他早知义居观有石窟,就在其西凿了三个石窟,名曰“佛堂寺”。三个石窟分别为天马行空莲花八卦石窟,窟顶中部有一个直径1.5米的圆形四环石雕彩绘图案:中间是莲花,二环是花草植物,三环是八卦,四环是飞禽走兽。第二窟是七佛小石窟,雕刻有释迦牟尼佛、迦叶、阿难以及文殊、普贤、药师和地藏王站立像,可惜有两尊被盗。第三窟为万佛洞石窟,这一石窟中雕刻有10080尊拳头大小的佛像,布满126.73平方米的墙体。这些石窟便是义居寺的二绝。

温冬霞说,义居寺有三绝,一是天王殿建筑,二是石窟雕像,三是慧达法师的舍利。如今在义居寺的上院中建有四座佛塔,其中有一座佛塔的地宫中便藏有慧达法师的舍利,以及7颗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和五谷金刚砖。

温冬霞的讲解详尽又丰富,细聊才知,小温并不是义居寺的讲解员,她来义居寺做讲解完全是义务行为。她是大同人,曾是中国国旅的导游,在大同云冈石窟做了两年讲解员,后来通过考试,又到五台山做了讲解员,丰富的佛教知识便是从这几年的工作学习中积累起来的。自从嫁到临县,当了临县媳妇,也就对这里的古建筑和旅游资源多了几分关注。

义居寺她来过多次,发现这里的石窟特别精美,她对这里的遗存便进行了研究,并且建议导游一定要为游客重点介绍这些石窟建筑。

闲谈中,能感受到小温对临县文化遗存倾入了感情,尤其是义居寺。她说,临县的文化资源非常多,像紫金山、善庆寺、正觉寺等都值得好好挖掘整理。

1、写生的安徽和湖南美院学生,李家山这两天住了150多人。

2、黄河画廊水蚀浮雕,连绵10公里,是造型奇特的天然艺术景观。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顾少波:匠心寻得千峰翠    下一篇 不当白领当农民 “樱桃公主”把农业“玩”出了新花样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