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少波:匠心寻得千峰翠
2019年8月20日,“时代新章——国家博物馆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开幕,80后上虞青年顾少波创作的越窑青瓷作品《吾色洗》备受专家好评。“展览呈现了中国当代工艺美术风貌,希望通过它让越窑青瓷得到更大的关注。”顾少波说。
瘦瘦高高的顾少波喜欢穿T恤衫、牛仔裤,看起来和非遗传承人丝毫不搭边。但长期侧身制瓷造成的斜肩,以及衣角、裤腿上的斑斑泥点,却在不经意间表露着,这个笑起来很阳光的年轻人已在越窑青瓷的复兴路上义无反顾地行走了9年。
直到现在,他仍在寻古窑、复古法、谋创新……期望让始于汉、盛于唐,后因原料匮乏等原因导致工艺失传的越窑青瓷重现光华,再次作为日用品走入寻常百姓家。
遍寻古窑编辑本段
碎瓷片里悟传承编辑本段
2014年,顾少波创作的越窑青瓷作品《吾色洗》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百花杯金奖时,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他曾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
1988年出生的顾少波,按部就班渡过学生时代,而后考取高级烹饪师职称,成为宁波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厨师。“如果非要和越窑青瓷扯上点关系,那么就是我的家乡上虞是它的发源地。”顾少波告诉记者,儿时,他经常能捡到一些碎瓷片,但那时并不觉得稀奇,最多是用来打水漂玩。
2010年回家探亲时,顾少波意外在从事青瓷制作的舅舅处看到了一枚古瓷片。“当时我就被上面精美的花纹吸引了。”顾少波说,但当他向舅舅询问制作工艺时,却被告知已经失传。
“这么精美的东西,技艺失传了多可惜啊!”从舅舅家回来后,顾少波心里的失落感久久无法散去。在认真思考了几天后,顾少波毅然决定辞掉工作,为复兴越窑青瓷尽一分力。
自那以后,顾少波一边在舅舅处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技艺,一边骑着小电驴漫山遍野寻找越窑青瓷的古窑址。找到一个后,就会拍照记录一些有意义的古瓷片,以便研究上面的花纹和工艺。
由于古窑址在深山老林,顾少波常需沿着野径爬山。好几次,当他扒开茂密的植被时,才发现毒蛇正和他四目相对。“让人防不胜防的是躲在腐叶下的毒蜈蚣,你手刚下去,就给你来一口,立马肿起来。”顾少波说,由于山上没有医院,被蜈蚣咬后,他只能去附近的山村,用土办法治疗。
“家里人都说我走火入魔了。”顾少波笑着说,每逢休息日,他肯定会一早起床,带着中饭去山里,直到天黑才会回家。即便在家里,他也会对着古瓷片看上大半天,琢磨它的制作工艺,并进行试验性仿制。有时候研究久了,眼睛里都是晃悠悠地小花纹。
“你看,这个针笔图案,我猜测古人是用豪猪毛画的。”顾少波指着一片古瓷片上的圆形花纹说,受生产能力所限,古人的制瓷工具一般是就地取材。画圆形需要有韧性的工具,考虑到上虞山上有豪猪,他就试着用豪猪毛做了一个工具。一试,果真画出了一模一样的图案。
类似的“头脑风暴”还有不少。顾少波屡获大奖的代表作《吾色洗》上的图案灵感就来自于一块不到5平方厘米的古瓷片,而制作图案的竹制工具也是顾少波根据想象复原而来。
上虞上浦镇、梁湖镇曾是东汉至北宋年间重要的越窑青瓷生产地,在跑遍周围100余处古窑址后,顾少波终于梳理出了一幅越窑青瓷的工艺流程。
博采众长编辑本段
古老青瓷获新生编辑本段
走进顾少波的工作室——顾氏越窑青瓷研究所,与古朴厚重的古瓷片陈列区“平分秋水”的是精致实用的越窑青瓷文创产品。“瓷器说到底还是生活用品,如要长久发展,必须走入寻常百姓家。”顾少波说。
为实现这一目标,这些年来,顾少波宁可拒绝重金求他制作仿古瓷器的订单,也要抽出时间来研发文创产品。为了解现代审美,他还奔赴各地参加文化鉴赏活动、与国际专家进行交流、到各大院校进修。
在此过程中,顾少波还学会了拍图、插花等技术。“可能有人觉得我不务正业,但在一定意义上,美好的东西都是相通的。插花的美感,同样可以嫁接到瓷器上。”顾少波说,越窑青瓷要“重获新生”,必须吸收新鲜事物。
通过博采众长,眼下顾少波设计的越窑青瓷文创产品不仅具备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也符合现代审美情趣,非常受市场欢迎。上虞是杨梅的重要产地,顾少波曾制作了30套“手工越窑青瓷+1公斤水晶杨梅酒”文创产品。虽然每套售价高达2666元,但仅半天就被抢购一空,一位意大利客户甚至愿出几倍价钱购买。
值得一提的是,顾少波创作的越窑青瓷文创产品还先后走进G20杭州峰会、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在G20杭州峰会上,他参与创作的“和”字青瓷盘被嘉宾评价为“古朴厚重又不失典雅”。
眼下,顾少波又在进行更大胆的尝试。在他的工作室内,一把把越窑青瓷系列的雨伞格外引人注目:伞柄、伞帽的形状是越窑青瓷中极具特色的瑞兽,材质却选用了不锈钢以增加硬度。伞上还添加了一个越窑青瓷挂件,风一吹就会产生风铃的效果。“虽然不是传统的瓷器,但却融入了越窑青瓷元素,我认为这样的文创产品一样能够让世人了解越窑青瓷。”顾少波说。
传道授业编辑本段
独有手艺不保留编辑本段
九年的孜孜探索,让顾少波收获了“最年轻越窑青瓷传承人”等荣誉,也让他患上了很多职业病。由于长期偏着身子刻花纹,现在他走路都是“一侧肩膀高、一侧肩膀低”。长期研究花纹,也让曾经双眼视力5.0的他戴上了眼镜。
然后,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独一无二的越窑青瓷制作手艺,顾少波却“不想藏着掖着”,更想推广出去。他不仅将工作室申请为绍兴市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还和各大院校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定期教授学生制瓷技艺。
在此过程中,顾少波也曾面临5名学生全部转学其他手艺的尴尬。为挽留他们,他一个个咨询原因,得到的答案都是手艺难学,也看不到好的前景。“我觉得这不怪孩子们。”顾少波说,自己也是技校生出身,非常明白大部分人学手艺是为了养家糊口。
为解决学生们的后顾之忧,顾少波想出了一个激励机制:学生们的作品,只要质量好,可以通过他的平台进行售卖。手艺进步快的学生,还可和他一起进行创作、写论文,享受因此带来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