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陶艳波:陪读十六年的“同桌妈妈”同上课回家对儿辅导

陶艳波是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2011级机电专业学生杨乃彬的妈妈。为了让失聪的儿子杨乃彬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16年来她成为了儿子杨乃彬的“耳朵”,帮助他完成学业,用行动诠释了“母爱”二字。

???.jpg

2015年2月27日晚,央视一套在黄金时间播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河北工业大学陪儿子杨乃彬读书、被誉为“同桌妈妈”的陶艳波获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陶艳波是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2011级机电专业学生杨乃彬的妈妈。为了让失聪的儿子杨乃彬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16年来她成为了儿子杨乃彬的“耳朵”,帮助他完成学业,用行动诠释了“母爱”二字。

目录

机械学院里的特殊学生编辑本段

在河北工业大学南校区机械学院2011级机电专业班的课桌上,有一位年近50岁的“特殊学生”,她叫陶艳波。和她同桌的是她失聪的儿子杨乃彬。

一岁时,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导致杨乃彬失去了听说能力。为了治好杨乃彬的病,陶艳波一家跑了多家医院,但始终未能如愿。

为了儿子,陶艳波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为了让儿子就读正常学校,她做出了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成为孩子的同桌。

从小学一年级到今年大学四年级,16年了,母子二人同桌一起学习。

在2011级机电专业班教室里靠近讲台第一排最中间的两个座位,是陶艳波和杨乃彬母子俩的固定座位。每次上课,陶艳波都负责记笔记,认真听讲并积极发问,晚上回家再一点点教给儿子。

据辅导员高松岩介绍,上课的时候,杨乃彬主要是听课,他妈妈上课连听带记笔记。妈妈每堂课都尽量将老师讲的内容记下,课下她再花时间讲给儿子,每次下课,她都会追着老师问问题。有时上课听不懂的,她就在课下或是周六、日向老师请教,甚至学习到半夜有不会的问题都会给老师打电话问。有的时候晚上自习,一个问题弄不懂,她自己得琢磨一宿睡不着。

陶艳波说,幸亏自己也是大学毕业,不然这么多年的陪读历程,她就是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力。

“陶艳波的学习比我们很多大学生都好,到期末复习的时候还会给我们的学生讲题,比很多学生学得都好。”高松岩说。

“没有人因为我坐在课堂里而意外,只要想学习,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大学课堂。”陶艳波告诉记者,陪着孩子苦读这么多年,陶艳波现在对机电专业的每位老师都一清二楚。课后,她经常第一个冲上去问问题,老师们都耐心地解答。

让陶艳波欣慰的是,在大学里,杨乃彬和所有正常学子一样,已经通过了60多门科目的考试,每年都能拿奖学金。

精神感动工大师生编辑本段

从杨乃彬考入河北工业大学的那天起,学校、老师、同学都为这对母子身残志坚、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所感动,纷纷为他们提供帮助。

校方考虑到杨乃彬每天都要给人工耳蜗充电,于是给他的寝室修改电路24小时不断电。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已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自2012年开始,学校设立的沈安俊奖学金连续三年对杨乃彬进行资助。机械学院对这对母子也给予很多关怀和帮助,学院团委曾为其组织捐款数千元。

在课余时间,任课教师也经常在家或者办公室对这对爱学习的母子进行单独辅导。通过大家的帮助以及他自身的努力,三年来,杨乃彬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处于中上等。

“陶艳波就是个普通的母亲,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对儿子的爱,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她为儿子树立了榜样,也为我们身边每个人树立了榜样,我们都很佩服这位母亲,都应该向她学习。”高松岩说。

16年的陪伴有了最好的“答案”编辑本段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陶艳波记的笔记摞起来有四大箱,她都珍藏着,她说这是对儿子付出母爱的见证,将来儿子成家立业了,她要把这些笔记给儿子看,让他知道母亲对得起他,为他付出了一切。

陶艳波的辛苦没有白费,2011年,杨乃彬考入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

“别人的孩子19岁考上大学,我儿子也一点儿没耽误,也是19岁上大学,我为我儿子感到骄傲!”说起这些,陶艳波的脸上满是自豪和幸福。

到今年,陶艳波16年与儿子同桌,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耳朵向导,爱的陪伴有了最好的“答案”。今年6月,杨乃彬就要正式从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毕业。

与此同时,让陶艳波意想不到的是,通过基层推选,她成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并最终成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在颁奖晚会的录制过程中,主持人白岩松和敬一丹询问陶艳波:“陶妈妈,辛苦了这么多年,你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提。”陶艳波回答:“不敢提要求,现在心里就一个心愿,乃彬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希望社会上能给他平等的就业机会,让学成的孩子能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人生最大的勇敢之一是经受打击还能保持爱和信任的能力!”记者在杨乃彬的QQ签名上,看到了这样一句有力的语言。

“妈妈是最伟大的!”2月28日下午,杨乃彬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这天中午,他亲手做了地三鲜和黄瓜拌凉菜,妈妈、爸爸非常开心。

“今年6月份毕业后,我打算先试着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杨乃彬说。

本文刊发于中国科学报2015年3月12日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抗战秘史:小脚妇女带游击队炸沉日军敌舰    下一篇 他被誉为岭南“陈青天”,爱民若赤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