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金牌女运动员吸毒 “警察妈妈”帮她戒掉毒瘾

刘颖还记得,她到沈阳市公安局戒毒所报到时,当戒毒所的大门徐徐打开,她感到一股异样的气息扑面而来,“那决不是正常生活里该有的味儿。”“那时候我真有些怕”。

一名年轻戒毒女的死亡,深深触动了女警刘颖。

那个叫郑灵的女孩走出戒毒所时,向刘颖保证“重新做人”。可离开戒毒所的第二天,她就因吸毒过量而死。

“我自以为很了解她,其实从未走进她的内心。” 刘颖曾经认真反思。那件事发生17年后,如今50岁她已是经验丰富的禁毒民警,成了许多戒毒人员眼里的“警察妈妈”。

刚到沈阳戒毒所工作时,刘颖因为抵触“社会阴暗面”而想当“逃兵”。后来,她学会了与戒毒人员交朋友,学会用“爱”去渗透、帮助和拯救。

“她们其实比任何人都渴望帮助,”刘颖说,“既然我遇到了她们,就必须扶她们一把。”

刘颖在对一名未成年人进行帮教。

目录

女孩复吸致死引发反思,“要关心,更要关爱”编辑本段

成为戒毒警察之前,刘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技术女”,在锦州市公安局计算机室从事技术工作十年。

2000年,刘颖因丈夫的工作关系随军调至沈阳市公安局,此后被分配到戒毒所。

刘颖还记得,她到沈阳市公安局戒毒所报到时,当戒毒所的大门徐徐打开,她感到一股异样的气息扑面而来,“那决不是正常生活里该有的味儿。”

“那时候我真有些怕。”刘颖说,自己一直从事技术工作,没有接触过“社会阴暗面”,“到了戒毒所,整日面对的是一群吸毒人员。”

到戒毒所上班才一周多,刘颖病倒了。她对戒毒工作有抵触,想回原单位上班。丈夫没有反对她的决定,和她“推心置腹”地深谈了一次。

“他问我,如果戒毒所里的是自己的孩子,我会不会嫌弃她?”刘颖至今记得丈夫的那句话:“她们只是一时犯了错,不应该被抛弃。”

调整了心态的刘颖,很快从医院返回戒毒所上班。慢慢地,她适应了和戒毒人员打交道,经常耐心地给她们做“思想工作”。

那段时间,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进入刘颖的视线——正在戒毒的郑灵,性格外向,时常主动人聊天。

刘颖了解到,郑灵来自单亲家庭,曾要过饭,当过“小姐”。“有客人给她吸食毒品,她没能拒绝,就这么陷了进去。好几次聊到她的遭遇,我忍不住陪她抱着头哭。”刘颖用了半年时间关注郑灵,努力帮她戒掉毒瘾。

2001年8月,郑灵戒毒期满离开了戒毒所。刘颖记得,离开之前,郑灵反复向她保证,出去之后一定“重新做人”,开始新的生活。

可没多久,刘颖听到了郑灵的死讯,这令她震惊不已。她后来了解到,郑灵离开戒毒所后第二天,就因为吸毒过量而死亡。

“我意识到自己半年的工作白做了。我自以为很了解她,其实从未走进她的内心。” 郑灵之死让刘颖自责了很长一段时间,她深刻反思,对戒毒人员仅“关心”不够,还要“关爱”。“要走进她们的内心,明白她们真正在想什么。”刘颖觉得,“工作以外的沟通”十分重要,她开始转变自己的工作方式。

刘颖看管的女性戒毒人员,年龄普遍偏低,有些还是未成年人。据刘颖的同事介绍,刘颖与戒毒人员之间的沟通,不再像起初那样“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戒毒人员“内心”,将关爱扩大到生活细节,甚至会“渗透”到对方家庭,“她会尝试与她们的家人沟通,与家长一起挽救这些孩子。”

工作中的刘颖

15岁少女沾染毒品,她在公园出现又刻意消失编辑本段

周晓彤至今还记得与刘颖的第一次见面。那是在沈阳市中山公园,刘颖穿着便服过来。她送给周晓彤两本书,一本书名叫《感谢生命的美意》,另一本是《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那一年,周晓彤15岁,是一名初二学生。青春期的叛逆,让她对父母和老师的管教产生严重抵触。一次与家人吵架后,她与朋友前往夜店“解闷”。

周晓彤告诉澎湃新闻,起初她对毒品了解不多,在夜店结识“朋友”越来越多后,受他们影响,她逐渐从抽烟、喝酒发展到吸毒。“他们很多人都吸,每次都有人劝我吸。”周晓彤回忆,“我推脱了几次,最终抵挡不住好奇心,就跟着吸了。”

沾染毒品后不久,周晓彤辍学回家,作息习惯变成“昼伏夜出”,“每天的乐趣就是晚上去夜店”。

有一次,周晓彤在朋友家吸食毒品时,被警察当场抓获。在民警和家长的劝导下,她开始戒毒,与之前的夜店社交圈断绝联系。但她已无法回到此前无忧无虑的生活,她抑郁、自卑,没有朋友,终日浑浑噩噩。后来,经管控民警介绍,她答应与“刘姨”见一面。

那天在沈阳市中山公园,她见到了穿着休闲衣服、面带笑容的“刘姨”——从戒毒所赶过来的刘颖。“我当时知道她是警察,但她的穿着,让我看着挺舒服。”周晓彤记得,“刘姨”送了两本书给她,还在公园里跟她聊了很久,“她说话很温柔,像我的妈妈。”

之后的日子里,周晓彤的生活中仿佛多了一个亲人。“刘姨”时常对她嘘寒问暖,经常跟她进行视频聊天或来家看望,帮助她树立生活信心。

周晓彤彻底告别了毒品,重新返回校园。如今,她已结婚生子,生活安定。她发自内心地感谢刘颖,“是刘姨帮我度过了最难的日子。”可她没想到,在她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刘姨”就再也没跟她联系了。

周晓彤不知道,刘颖的“消失”,是刻意为之。

刘颖告诉澎湃新闻,在确认戒毒者完全回到正常生活之后,便是她“功成身退”的时候。“我没有办法陪伴她们太久。”刘颖说,生活中一个禁毒民警的出现,往往会让别人产生联想,甚至猜到戒毒人员曾经的吸毒经历,“她们好不容易回到正常生活,不能因为我的不舍而前功尽弃。”

这些是刘颖在多年禁毒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让她们开始新生活,这个过程不能有半点马虎。”

“警察妈妈”的骄傲与梦想编辑本段

认识刘颖时,贺秋钰17岁。她曾是一名颇具天赋的运动员,在省青少年田径比赛得过金牌,因为交友不慎沾染了毒品。

那是2008年,沈阳市公安局在全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公安民警进万家,千家万户评公安”活动,禁毒支队开展了以挽救帮教滥用药物青少年为目标的“拯救行动”。刘颖与贺秋钰在这次行动中相识,结成“帮教对子”。

刘颖了解到贺秋钰染毒的起因——一位朋友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毒品偷偷放进她的饮料里,这让她很快染上了毒瘾。

“我知道,她其实比任何人都渴望帮助。”刘颖很同情贺秋钰。为了融入她的生活,刘颖经常以“姨妈”的身份去贺秋钰的学校看她,但贺秋钰态度冷漠。

刘颖没有灰心。有一次,她又以“姨妈”身份去学校看望贺秋钰。在刘颖一厢情愿的聊天中,她的手机突然响起,电话另一边是她儿子小学的门卫。原来,当天刘颖一心想着看望贺秋钰,竟忘了去学校接儿子放学。

在一旁听电话的贺秋钰,那天第一次对刘颖说了“谢谢”。此后,贺秋钰开始主动向刘颖诉说自己的心事,刘颖像母亲鼓励孩子般给贺秋钰“加油”,经常陪着她训练,到现场观看她的比赛。

在刘颖的帮扶下,贺秋钰摆脱毒瘾,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训练。“现在她在一所体校当上了助教,过得不错。”刘颖笑道。

在帮助贺秋钰的过程中,刘颖又总结出一些经验,“要做到远离毒品,就必须让她们与以前那些社交圈彻底断干净。”

从警30年来,刘颖帮助一批又一批“瘾君子”戒掉毒瘾。她曾长期帮扶4名家庭困难的孩子,使他们完成学业并找到工作。澎湃新闻从沈阳市公安局了解到,刘颖先后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是沈阳市“人民满意警察”,也是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

刘颖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很多人称她为“警察妈妈”。工作中的她,被认为有母亲般的温柔和慈爱,这往往更容易感化走入歧途的吸毒者。

刘颖说,每一名戒毒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她都会有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骄傲。正是这种不断积淀的成就感,令她在禁毒岗位坚守了快20年。

“无毒”,是刘颖的梦想。她希望通过禁毒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努力,营造出一个干净的无毒环境——无毒校园、无毒社区、无毒城市、无毒国家。

她说,这是每一个禁毒人“最大的骄傲与梦想”。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高原教坛三剑客”:边疆教书播种希望    下一篇 32年来几百名学生通过他搭起的简易桥走出大山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