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诸葛亮作为才人,他的选人之道又是什么标准呢?

诸葛亮治蜀,非常重视人才。他大力选拔人才,从不拘于关系亲疏、资历深浅,选贤任能,颇有成效。

360??20200423205406594.jpg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治蜀,非常重视人才。他大力选拔人才,从不拘于关系亲疏、资历深浅,选贤任能,颇有成效。蜀汉政权刚建立时,朝中既有受到刘璋排挤的彭荣,又有刘璋的故吏董和、黄权、李严,还有刘璋的姻亲吴懿、费观等等,他们都得到了诸葛亮的任用。曾为刘璋谋臣的张裔,因办事敏捷先后被诸葛亮任为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将、益州太守。曾经不被刘备重用的蒋琬,被诸葛亮认为有“社稷之器”,提拔为参军。王平士卒出身,但作战经验丰富,在街亭之战立功后,被诸葛亮提拔为讨寇将军。这些人才都为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别人推荐的人才,诸葛亮也非常重视。犍为太守李严辟杨洪为功曹,李严还未到犍为,杨洪已被征往蜀郡;杨洪举荐门下何祗,杨洪尚在蜀郡,何祗已做了广汉太守。诸葛亮求贤若渴,一时间被蜀人叹为观止。对于那些推荐人才的有功之臣,诸葛亮都加以褒奖。姚胄向诸葛亮推荐了一批文武官吏,诸葛亮不仅作《教》赞扬他,还因此提拔他为参军。

对于选拔上来的人,诸葛亮主张因才授任。他说:“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根据人才的特点,扬长避短,为他们选取适合的岗位,“忠直可使理狱,廉平可使赏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对魏延和杨仪的任用就是很好的例子。魏延有勇有谋,但刚愎自用,度量较小,所以诸葛亮每次征战,都以魏延为先锋,多能势如破竹。而对谙熟军国方略的杨仪,诸葛亮以他为丞相长史,往往“规划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

关于人才,诸葛亮在《将苑·知人性》中系统地提出了鉴别人才的七条标准,即“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显然,诸葛亮心中贤才的标准应是志向远大、随机应变、识见不凡、临危不惧、资质出众、清正廉洁和信义卓著,而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品德高尚。

为什么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如此注重道德情操?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举措》中阐述了“治国之道,务在举贤”的道理。诸葛亮说“若夫国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贤之过也。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他把治国比作养身,养身重在养神,而治国重在举贤。就像一个屋子不能没有柱子一样,国家不能没有贤才。对于房子来说,粗壮的好梁能够撑得起高大的屋子,而对于国家来说,只有拥有很多贤才才能兴国安邦。因此诸葛亮重视官员的考核,强调“进用贤良,退去贪懦”。他还认为应该疏远那些小人,在《前出师表》里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李严就是因为苟利其身,情狭志狂,若无天地,而受到诸葛亮的弹劾,廖立也是因为奉先帝无忠孝之心,索求高官厚爵,受到诸葛亮的弹劾。为官者的才能固然重要,但是官德更重要,否则其才越大,其害越大。诸葛亮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得到他的重用。

摘编自《中国廉政史话(人物卷)》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生活清贫的他 多年来默默做善事    下一篇 苏绰:宇文泰最得力的名臣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