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邵波:讲台就是我的战位
设计并制备的各类高性能器件,取得了多项国际一流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如果说,有人注定就是当老师的料,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教授屈绍波绝对能算上一个。
在第30届教师节到来之际,传来喜讯,屈绍波荣膺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今年全军仅有4名教员获此殊荣。
回首屈绍波大半辈子的人生轨迹,当老师是他每个人生关口矢志不渝的抉择。17岁中专毕业后成为一名农村教师,19岁又重新参加高考考入阜阳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后考取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后特招入伍成为一名军校教员。问及当地方教师和当军校教师有什么区别,屈教授的回答颇有意思:“相同的是都希望能够培养出好学生,不同的是,曾经的讲台是我的行当,现在的讲台是我的战位。”
小作坊里产专利编辑本段
刚来军校时,屈教授就暗下决心:“既然来当兵,就要干出点名堂!”虽然守着“铁饭碗”,但他却始终以捧着“泥饭碗”的心态干工作。
屈绍波学的是物理专业,作为工程类院校,这个专业是基础学科,既与部队装备联系不够紧密,也难以获得经费充足的科研项目。因此,他所在教研室长期处于经费少硬件差的状况。不甘平庸的屈绍波心急如焚,主动到部队调研,力求找到所学专业与部队需要的结合点。带着调研回来的一大堆数据和资料,他顿时干劲十足。
先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再说!他自筹资金,通过“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推动实验室建设”的办法,让自己的小小实验室不仅开始正常运转,在部队和学院也慢慢有了“人气”。
敢闯敢干的屈绍波很快崭露头角,入伍仅10年就破格晋升为教授,并担任了刚组建不久的物理电子学科带头人,这一年他36岁。但屈绍波自己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所面对的学科现状是:三两个志同道合的教员凑在一起,这就是最初的科研团队;一间没人用的小教室,几台将要报废的实验设备,这就是最原始的实验室。
然而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小作坊式的科研团队,在屈教授的带领下连续承担了十几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军队863项目等,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成果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
应用物理教研室主任马华,作为屈绍波的学生,曾经也是这个小作坊里的一员。2011年,屈教授指导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是学院成立以来的第一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回忆起和恩师在实验室科研攻关的日子,他十分感慨,“小作坊里有大梦想,虽然硬件条件不好,但在屈教授的带领下,大家始终充满着激情干劲。”
小作坊里飞出“金凤凰”。屈绍波培养的30余名研究生,2人分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3名博士的论文被评为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屈教授暗下决心:“既然当兵,就要干出点名堂!”
身正为范育人才编辑本段
夜深了,校园里静谧安详,但教学大楼里一间办公室仍然灯火通明。从教以来,屈绍波已经习惯了加班加点的生活,习惯了和他的学生们在一起战斗。
学员周航本科阶段学的是机械专业,成为屈绍波教授的研究生后,他这个门外汉感到处处“碰壁”。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既要进行基础理论的“补差”,又要赶上正常的学习进度,一时手足无措,打起了退堂鼓。
屈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他把周航叫到办公室,给他讲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不要有思想负担,你的师兄们,就连我自己也都是从零开始,一步步积累走到今天的。”一番促膝长谈之后,周航重新鼓起了信心。
既当好兄长,更要当好严师。一年夏天,正在老家休假的博士生赵静波的手机突然响起,“小赵,赶紧到学校来,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赵静波就这样被导师拉回了实验室。
刚走进实验室,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只见屈教授站在仪器旁,仔细地做着数据分析,军装早已被汗水浸透。“我们离项目结题还有几天时间,课题应该还有提高空间。”屈绍波转过身来对赵静波说。
连续几天,师生在“蒸笼”中奋战,终于突破最后关口。这项科研项目结题时,取得了远超实验预期的成绩。“虽然正值酷暑,但是教授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像一阵清风,让我也能迅速平静下来,沉下心认真钻研。”赵静波博士回忆说。
在屈教授的带领下,一批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学术骨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短短4年时间,以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马华和杜红亮、王甲富3位博士生为代表的研究生学员开始在国际科研领域初露锋芒。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全校教职员工和学员网上投票评选先进,屈绍波得票领先,先后被评为“建设大学突出贡献奖”和“最美空工大人”。
攻坚克难成果丰编辑本段
“学好物理,看似不如飞机导弹专业与战斗力的联系那么紧密,但这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一名军事科研人员的成长后劲至关重要。”搞了半辈子的物理,屈绍波坚信这门基础学科也能服务部队战斗力成长。
好学生就是未来的战斗力。屈教授每一堂课都精心备课。每次上课,他不仅仅讲好物理课本上已有的,还会拓展课本之外的前沿知识。更让学生“解渴”的是,他总能把物理在军事中的运用第一时间搬上课堂。点击屈教授精心制作的大学物理课件,一件件军事武器装备、一项项前沿技术无不吸引着青年学子的目光。物理这门原本枯燥的课程,在他的讲解下,变得如此生动鲜活。有创新力才能有战斗力,他鼓励学生大胆创新。2012年,他组织学员参加全军物理创新大赛,所带团队囊括了5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获奖等级和数量位居全军第一。
眼光始终盯着世界科技前沿。超材料是新的人工设计材料的统称,左手材料作为超材料的一种,2001年在国际上刚刚开始兴起。屈教授敏锐地意识到其潜在的军事价值,迅速组建了国内最早的超材料研究团队。面对这个空白的领域,屈教授带领他的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工作,并积极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武器装备预研中去。
十年铸剑,十年探索。屈教授带领课题组一次次赴一线部队实地调查研究。在他的努力下,我国某项隐身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世界上保持了前沿水平。由他设计并制备的各类高性能器件,取得了多项国际一流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产生了重大军事和经济效益。2011年,研究基础学科的屈绍波被评为空军装备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落后不怕,怕的是看不到落后;摔跤不怕,怕的是不敢迈步。”这是屈教授常说的一句话。敏锐的眼光,敢闯的精神,这位兵龄不长却对军旅生活有着深厚感情的教授,让他的三尺讲台向未来战场无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