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高伯军:50余年情系乡村讲台

在1972年2月至1974年8月期间,高伯军成功地坐上了当时“塘田市公社”文化站站长的位置,每月拿着24元的工资。但是,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的他要求重登讲台,并于1975年8月再次跻身教师队伍,每月领取14元的报酬。

u=1851698266,3304612776&fm=26&gp=0.jpg

一栋低矮的土砖房前,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正在清扫垃圾、美化庭院。见有客人来访,他立马放下手中的工具,笑容满面地迎将上来。

他,就是湖南省邵阳县塘田市镇中心完小退休教师、湖南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现年70岁的高伯军。

1964年9月,16周岁的高伯军步入教坛,成为塘田完小一名半天教书、半天生产的“耕读教师”。1965年8月调新宁县搞“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一年后回家务农。凭借家庭是“贫农”成分的政治资本,1968年8月,他被推荐为塘田小学民办教师。然好景不长,11个月后,因其祖父信仰封建迷信而被开除。1970年,他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三线建设”整整3年。由于表现突出,他被授予“建设标兵”,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三线建设”结束后,在1972年2月至1974年8月期间,他成功地坐上了当时“塘田市公社”文化站站长的位置,每月拿着24元的工资。但是,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的他要求重登讲台,并于1975年8月再次跻身教师队伍,每月领取14元的报酬。

目录

租用民房授知识编辑本段

“由于学校教室不够用,我所教的班租用民房上课。”昔日的艰苦环境,高伯军历历在目。他说,当时他教的是一年级。46名学生,就他一个老师。语文、算术、音乐、体育、图画全是一肩挑。租的民房在三皇村,离学校近两公里。名义上的教室,其实就是老百姓用土砖盖的一间堂屋,上面没有铺楼板,窗户没有护油纸。热天上课敞开门,室内倒是亮堂,无论黑板上写字,还是学生写作业都光光明明。而到冬天和春季,敞开窗户和门,课堂就变成了寒窑。而如果关上,课堂立马变为黑洞。他向学校请示,买来十几片亮瓦,自己爬上屋顶装上。然而,由于亮瓦是玻璃做的,夏天太阳毒辣时,强烈的紫外线直直地照在学生身上,酷热难熬。而且刺眼,学生无法睁开眼睛看黑板,不得已,他只得热天时在亮瓦上加盖泥瓦,天冷时又爬上去把泥瓦取开,一年要折腾两回。此外,由于户主经济欠佳,屋顶的瓦片盖得稀薄,每年都会出现一些瓦片破裂现象,导致下雨时漏雨,影响正常上课,他又利用空余时间,背着好瓦爬上屋顶,把烂瓦换掉。

“房子是租的,漏雨的问题应该由户主请人解决呀?”“话是这个理,但是租得很便宜。”他轻松地说:“我干过这种活,举手之劳的事,何必增加户主的麻烦。”

与大多数农村建房一样,在当时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民房的窗户是没有窗页的,更不会安装玻璃。而且,那时候塑料薄膜都非常少,每到冬天,能够用白纸护窗户的就算不错了。为尽可能让学生冬天在教室里少挨冻,高伯军买来白纸,用红薯淀粉调成浆糊把窗户护上,破了补、补了破。

同时,租用的民房周边有多口露天水塘,而房子的四周没有围墙。加上学生都是才几岁的孩子,天性的好奇和贪玩,在没有自控力的驱使下,下课时到塘边玩水成为一种诱惑,更成为高伯军保证学生人生安全的一大隐患。

“好在那时的孩子听话,教他们别去玩水一般不会到塘边去”。他露出成功的喜悦:“我选出的几个小组长都很得力,积极性很高,配合我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这种配合,就是高伯军根据学生所在的院落,每个院落挑选出一名听话的孩子,作为这个院落的小组长。每天上学时,小组长带着自己的“兵”一起来校,放学后一起回家,有效地避免了意外的发生。下课休息时,各小组长认真看管好自己的手下,不要乱跑、不到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去玩耍、不踩、摘农户的庄稼等等。为提高小组长的积极性,提升责任感,激发成就感,高伯军采取口头表扬、挂小红旗、奖作业本的激励措施,培养孩子向上向善精神,得到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的好评,赢得了学生的一致拥戴。

“那时候没有手表,也没有闹钟,上下课时间全凭自己估计,哈哈!”高伯军露出开心的笑容。他介绍,因为他教的班在校外办学,什么时间上课、何时下课、几时放学。没有学校统一的铃声指挥,靠自己凭经验、有太阳的日子看阴影、阴天大概加估计。特别是,“没有办公室,批改作业或备课,只能趁下课或自习在讲台上进行。”一脸无奈的高伯军甩甩头,“课桌就是一块板子钉四个脚,抽屑根本就没有。”高伯军露出一脸的苦笑:“后来我叫学生自己从家里带几块橼皮(屋顶垫瓦用的木板)来,我找些钉子钉起。真的是明朝的房子,清朝的桌子,培养社会主义的苗子。”

饿着肚子教孩子编辑本段

在校外上课的两年时间里,高伯军跟学生一样,走的是通学,中午没饭吃。“一般是7点钟起床,弄点早餐填饱肚子,背着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本,走路8点钟赶到教室。打扫卫生、整理课桌、预习一下当天的课程,迎接学生的到来,9点钟上课,下午两三点钟放学。”

那时候,整个塘田小学都没有食堂,所有教师都在自己家里吃饭。中午,高伯军空着肚子教学,学生忍着饥饿听课,直到下午3点左右。按现在的观点,高伯军可以用保温桶带着饭做中餐呀?而事实上那只是空想社会主义。“学生中午没有吃饭,你老师好意思吃吗?”高伯军笑着说:“最关键的是,那时候我们县里还没有这种‘高科技’产品。即便是有也买不起。”就这样,师生只得饿着肚子坚持。待学生离开,他把课本、学生的作业本装进行囊,背着往家赶。

“还得赶到生产队下午的出工挣工分,不然,14块钱一个月的工资,根本无法养活一家4口人。”

高伯军说,只有夜饭,才是他每天丰盛的晚餐,可以伴着一两个蔬菜下饭。然后在煤油灯下备课,批改学生的作业。“一本作业算看一分钟,两门主课92本作业,完成批改就得一个半小时。”而事实上,每晚批改作业至少要两个小时。加上自己备课,每晚他都要忙到深夜。

“你教的学生如果考试分数不高,家长就不把孩子放到你教的班,这是很丢人的事。”

为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大背景下,保住自己“民办教师”这份职业,高伯军可谓是“挖空心思”:“晚上多家访,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发动家长家庭辅导,配合搞好孩子的学习成绩。”

第一学期,每个星期他都抽出两到三个晚上,拿着一把手电筒,把46名学生走访过遍。一晚一名学生,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学生家庭成员、家庭经济情况、学生父母的身体状况。向学生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态度、学业成绩、资质潜能、助人为乐、思想动态等情况。每次都与学生家长聊得热火朝天,如同亲朋。因为家访,一个学期下来,他买电池的钱,将近要花去一个月的工资。通过家访,他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得到家长的高度赞扬和支持。他在校外上课两年的这个班,每学期全校的第一名都出在他的班上。

拄着拐杖上讲台编辑本段

1989年秋季开学前夕,因分得4亩多的田土而在家晒谷的高伯军不慎从二楼摔下,造成龙骨移位。因住不起院,他在家中用民间土方磨叽着,到开学时,他勉强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为不影响学生的按时开课,不增加学校领导的负担,他坚持每天“四条腿”上课。此情此景,学生周孝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家后跟手握跌打损伤偏方的父亲反映了此事。第二天上午,周孝伟把父亲带到教室“孝敬”老师,送上以虎骨为主的“尊师礼”,还了他的自由身。

然而祸不单行。一天上课时,他感觉左眼不舒服、没在意。不料一段时间后,左眼病情日益加重:泪流不止、疼痛难忍、几近失明:“尺把远的书本都看不清楚。”上课时,他不时地用手捂着眼睛,把眼泪接住,砸到地上,激起尘灰飞扬。校长要他请假到大医院检查,他没领情。同事承诺帮他代课,他未离开讲台。“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想麻烦领导、麻烦同事。”他倔强着,仅到乡医院开中药吃,每次的黄连高达50克,苦得难以下喉。尽管这样,他没有换得“苦尽甘来”。直到第五个月,他才下定决心到县城医院看看。当得知坐车要两毛钱时,他竟然步行前往。不曾想平时不觉得,当天因带着病痛,走起路来非常吃力。走到白仓车站后,他下狠心决定“奢侈”一回。“实在是走不动了,太呷亏了。”

有道是无巧不成书。在白仓等车时,一位白发老人见他老是捂着眼,不停地掉眼泪,便主动跟他搭讪,告诉他每天吃两个猪胆汁,连吃22个。他如获至宝,立即打道回府。每天早晨起床吃一个,放学回家再吃一个。“前面一个星期没有效果,到第八天时开始有了感觉,米把远的茶杯能看到鸡蛋大的影,并一天比一天强。”就这样,他坚持连续吃了24个猪胆,眼睛彻底痊愈!整整半年时间,他没有因病而耽误学生一天的学习。

垫付学费救贫困编辑本段

上世纪80年代初,高伯军的工资涨到48元。那时候,不少学生秋季开学时无钱交学费,家长找到班主任或关系比较好的老师垫付,待秋冬农作物收割出售后再还。高伯军每年要替学生垫付学费100元左右,最多的一年超过200元,接近半年的工资。“不知道有多少没有还,最后不了了之。”但是,唯独有一名学生,他至今还记忆犹新。“12岁了才读一年级,后来我才晓得太可怜了,不要还了。”

这名学生叫唐细云,女孩子。因为父亲在建房时从屋上摔下身亡,母亲改嫁外乡,没有爷爷奶奶的唐细云,带着两个弟妹相依为命,靠着自身缺衣少食的叔父接济。平时,唐细云带着弟妹种些花生、黄豆,水田由叔父帮忙犁耙,三姊妹自己栽插。在家访时高伯军得知,小女孩离学校有5公里,家里喂着一头猪。每天放学后,苦命的女孩沿途拔猪草,回到家为弟妹做饭,然后上山捡柴,或到田里地里干农活。

“太可怜了,我教她一二年级,为她交了两年的学费,没要她还。”高伯军既伤感又自豪地说:“现在这个学生在塘田市街上成了家,建了新房。每次见到我就说‘搭帮你,我还读了两年书’,这声感谢,我很开心。”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钢铁战士”杨金安的粗与细    下一篇 屈邵波:讲台就是我的战位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