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陆军新锐”的重塑之路:短短4年从连长到营长“三级跳”

“作为陆军转型发展的先行者,在推动部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道路上,我们只是刚刚启程……”旅长朱大治铿锵的话语中,透着忧患,更透出担当。

2Q==.jpg

凤凰涅槃,方得新生。

近年来,第1集团军某旅面对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体制编制调整转型,迎难而上、主动作为,走出了一条重塑之路。

2016年6月中旬,记者走进这支陆军新型作战力量拳头部队,近距离观察他们瞄准信息化战场加快推进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跨越征程。

目录

有了信息指挥系统,不等于具备了体系作战指挥能力——编辑本段

“装备可以配发,打仗的指挥棒不会配发”编辑本段

6个月前,该旅举行老装备移交仪式。

面对挂满荣誉的“老战友”,四营营长许勇和许多官兵一样,内心很难平静:它们是我军第三代陆军主战装备,曾驰骋沙场屡建功勋——首次组织夜间合成营进攻战斗演练,首战完胜某“王牌蓝军”……

几天后,同一场地,第一次集体亮相的新装备,再次让该旅官兵尤其是各级指挥员心绪难平:网络规划、数据管理、无人机……按装备编制的合成营,体系化的武器平台、一体化的信息系统,让各个作战层级、各型武器平台的作战效能高度聚合。

面对全新装备、全新作战样式,自己的体系作战指挥素养能跟得上吗?这个大大的问号,让大家接新装的喜悦,瞬间变成深深的本领恐慌。

“装备可以配发,打仗的指挥棒不会配发。”旅长朱大治的话振聋发聩,“有了信息指挥系统,不等于具备了体系作战指挥能力。”授装仪式上,朱大治带领各级指挥员庄严承诺——从零学起,带头补课!

“学习没有停止过,大脑没有休息过。”对于那次封闭式集训,许勇记忆犹新:每天的课程满满当当,数十名来自新装备设计、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和军地院校专家轮番登台授课,各级指挥员全程参训,生怕落下一堂课。

学习!学习!在训练中学习打仗,像打仗一样训练!记者踏访该旅训练场看到,首长机关人员和基层官兵同吃同住同训练,从基本性能学起,从基本招法练起,快速成长为新装备“明白人”。

从“传统作战指挥能力”到“体系作战指挥能力”,一词之差,折射的却是能力素质的跨越——

对抗演练正酣,记者走进某新型营指挥车内,只见许勇面对指挥席前琳琅满目的各种按键,从容调度所属各作战分队,一幅由陆军新质作战力量编织的体系对抗态势图悄然展开……

未来战争不仅比拼装备信息化含量,更检验官兵信息化素养——编辑本段

“手持倚天剑,别舞成烧火棍”编辑本段

仲夏时节,古城金陵郊外。

一场“大考”,在此悄然拉开帷幕。某新型轮式突击车内,上士班长李振熟练操作车长任务终端,跟踪、瞄准、发射……随着一阵隆隆炮声,炮弹曳着长长尾焰,精准命中靶标。

这是该旅列装新装备后首次组织“一个过程”实弹射击。“满堂红”的成绩单,标志着作为陆军新型作战力量的拳头,他们又一次实现精彩转型。

“如果说以前重在编制体制的‘加减法’,那这次就是脱胎换骨的信息化变革。”对于曾是某型主战坦克“首席教练员”的李振来说,这一幕刻骨铭心。入伍11年,他历经部队3次改制换装,次次从“零”开始,又次次实现华丽转身。

今天,李振和战友再次用优异的射击成绩为自己赢取新岗位“合格证”。但是,对他们而言,取得“上岗证”仅仅是第一步,练就运用新装备沙场亮剑、一剑封喉的绝技,才是孜孜以求的目标。

穿行在考核场,几辆外形比较奇特的轮式车辆引起了记者的好奇。“这就是过去我们一直渴求的战场‘千里眼’‘顺风耳’。”现场组织调试的旅侦察科科长张春雷介绍说,如今依托新型侦察装备,他们构建起旅、营、连三级侦察体系,真正实现情报信息自主获取、实时共享。

“如何让侦察体系嵌入作战体系”“如何合理分配多维侦察力量”……骄阳似火,张春雷带着侦察分队官兵扎在训练场上,心无旁骛地钻研训法战法。

“手持倚天剑,别舞成烧火棍!”张春雷抹着额头的汗珠说,未来信息化战争复杂多变,不仅比拼装备信息化含量,更检验官兵信息化素养,要让新装备驰骋明天战场,今天就得多流汗。

用“打仗刻度”选人用人,才能真正立起战斗力标准的风向标——编辑本段

“明天的战争,从今天的人才战场打响”编辑本段

前不久的一轮干部调整中,该旅7名技术干部被提升到关键岗位,旅司令部自动化站站长刘祖刚就是其中之一。

新装备列装后,缺教材、缺教员、缺经验……刘祖刚主动请缨,带领技术骨干连续奋战两个多月,把全旅所有信息系统构造原理、操作要点、指挥运用等编写成册,为部队训练提供第一手资料。

这一次,刘祖刚被提拔为通信科科长。他对记者坦言:“这次提升,我自己也没想到。”

“明天的战争,从今天的人才战场打响。”旅政委杨华说,新装备入营,上上下下突然发现,火烧眉毛的大事是“缺乏人才”。为此,他们制订出台《信息化指挥人才三年培养规划》,构建能力素质模型并规划实现路径,实施各类人才建设专项工程;与科研院所、生产厂家建立“训育合一”机制,选派人才苗子外出求学“充电”,外请专家进营授课,加快打造高素质人才方阵。

短短4年,一营营长汤田斌便实现了从连长到营长的“三级跳”。熟悉的人都知道,作为该旅首任合成营营长,汤田斌成长的每一步都烙下了“打仗印记”。新装备入营后,上级把合成营战法攻关任务交给他。那段时间,汤田斌白天组织骨干进行战法推演,晚上加班学习“充电”,书越啃越薄、笔记越记越厚,打仗的底气也越积越足。

“用‘打仗刻度’选人用人,才能真正立起战斗力标准的风向标。”杨华说,他们确立“培养一批、使用一批、储备一批”的人才培养思路,确实让人才发挥酵母和辐射作用,为战斗力提升提供可靠支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作为陆军转型发展的先行者,在推动部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道路上,我们只是刚刚启程……”旅长朱大治铿锵的话语中,透着忧患,更透出担当。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栖凤蟠龙:旧县村曾经是个军事重地    下一篇 罗腊英:火海中把生的希望给了他人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