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拉有玉:36年先后参与建设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世界之最”

仅仅5年,拉有玉就带领团队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建成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成功结束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CgrZE10-T_WACQtlAAEy6TmXvHA627.jpg

“我修了一辈子铁路,生气最多的事情就是工程质量出问题。一次次发火,一次次处罚相关责任人,是个痛苦的过程,但是对质量问题必须零容忍。”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少有的闲暇时分,拉有玉最爱唱这首《天路》,因为歌声能带他回味修建青藏铁路的日子。

56岁的拉有玉是兰新铁路新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已跟铁路打了36年交道。

目录

“‘两高一长’是我此生的骄傲与自豪”编辑本段

“这辈子您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作为藏族穷孩子,赶上中国高铁发展的大时代,参与中国铁路史上‘两高一长’的建设,这种经历是别人没有的。”

的确,拉有玉从业36年来先后参加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的建设,世界上速度最快、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建设,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风害最严重的兰新高铁建设,获得无数荣誉。有位领导曾开玩笑说,除了三八红旗手,他把能拿的奖都拿完了。他却说,“我就是个修铁路的藏族穷孩子。”

拉有玉桌上厚厚的资料下面,压着一张纸,是2008年青藏铁路工程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时,他获得的荣誉证书。作为副指挥长,在青藏铁路建设的5年中,拉有玉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100多次,仅2004年10月,就7次往返穿越唐古拉山无人区,组织检查工程建设。

“很多人都以为拉总是藏族人,又从小生活在青海,不会有高原反应。但他其实是敏感体质,高原反应特别厉害。”助手孙玉华告诉记者。回忆起2001年第一次进藏时的情形,拉有玉还记忆犹新,“当时坐的是汽车,到唐古拉山的时候我打了个盹儿,醒来就开始头痛、恶心,接下来好几天晚上都睡不着。”

但是,仅仅5年,拉有玉就带领团队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建成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成功结束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11月,还未洗下雪域高原的征尘,随着一纸调令,拉有玉又奉命调任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任副指挥长兼苏州指挥部指挥长。从白雪皑皑的“世界屋脊”初到温暖如春的长江三角洲,拉有玉身体产生了强烈的“低原”反应——心率加快、头昏脑涨,近半年身体处于“醉氧”状态。但他来不及休整,就立即投入新的奋战。

2009年7月21日,拉有玉从京沪高速铁路调任新疆主持修建兰新二线。为了让高龄父母放心,只跟他们讲是到新疆出差,后得知真相的老母亲哭了好几天……他随手拿起桌上的一沓资料,翻开是风洞试验研究数据,“新疆段建设最难的就是防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嘛,施工时我去现场,一说话嘴里全是沙子。”

这个技术员出身的总指挥,带领团队一次次试验、一点点摸索,终于成就了在世界高速铁路工程建设中规模居首位的防风工程,“新疆段运行到现在,没有出任何问题。这与我们前期准备充分、工程质量抓得紧分不开。”

“我发火最多的就是为工程质量”编辑本段

兰新铁路二线的施工方大概还记得一个黑脸膛的藏族汉子:在施工期间,他经常不打招呼就跑到工地上查看施工质量,发现哪里有问题就当场发火、把负责人叫到现场整改,甚至要求他们炸掉质量不过关的工程重新来过——这个汉子就是拉有玉。

拉有玉说刚到新疆时就一个感受:难!难在人员配备不齐,难在理念和标准定位不同,难在施工环境艰苦……对此,他并没有抱怨:“幸福是相对的,只有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的人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幸福。当年修青藏铁路的时候,从高海拔的施工现场到了格尔木,就幸福得跟到了天安门广场一样。”

在艰苦的施工环境下,拉有玉对工程质量丝毫不放松,“我修了一辈子铁路,生气最多的事情就是工程质量出问题。一次次发火,一次次处罚相关责任人,这是个痛苦的过程。但是对质量问题必须零容忍。”这是拉有玉的态度。

正是本着“宁当恶人,不当罪人”和“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专业精神,他自信地表示:工程建设总体上他很满意,工期和安全质量、投资都得到严格控制,环境保护以及施工队伍与沿线老百姓间的关系也很和谐。但“所有事情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不留遗憾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做到少留遗憾,追求更高水平。”

话虽如此,但只要了解兰新二线的修建难度有多大,就会明白拉有玉的“少留遗憾”有多难。开工伊始,吐鲁番地区就出现了30年不遇的罕见大风天气,鄯善至乌鲁木齐达坂城区域最大风速达11—12级,局部达到14级,参建单位均遭受巨大损失。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是必然”编辑本段

拉有玉办公室的墙上只挂着一样东西:地图。借着这张地图,他对中国铁路的发展如数家珍,哪条线什么时间通车均一清二楚。“根据国外经验,高速列车的研制一般需要花费20年时间。在中国铁路当时的技术装备基础上,如果完全依靠自主研发,要系统掌握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技术至少需要10至15年。但是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仅短短5年时间,总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成为世界第一,走完了国际上高速铁路40年的发展历程。《今日美国报》还曾经号召美国‘向中国高铁学经验’呢。”

作为一名铁路人,拉有玉难掩自豪: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拥有系统技术最全的国家。众多高铁路线的开通运营,以快速连通的方式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版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中国高铁是走在前列的,无论建设技术、装备还是速度和投资控制,都具备优势,走向世界是必然。相信随着中国高铁不断地‘走出去’,未来会被更多国家认可,成为中国对外展示国家实力的重要象征。”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孙伯言:奔走24年,在中俄边境竖一座丰碑    下一篇 这位医生每天被病人“查房”,真相暖心……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