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援藏干部郑伟钟:“做一枚螺丝钉”

2016年7月27日,郑伟钟作为中央第八批援藏干部来到西藏。“外地人来西藏有三个不知道——不知道吃没吃饱,不知道睡没睡着,不知道生没生病。”

34761539609002926.jpg

“我爱人带着女儿来过一次西藏,想过来看看我,没想到,她一到拉萨,原本血压正常的她高压一下子升到很高,特别吓人,来的那几天,她几乎都是抱着氧气瓶躺在床上。”这些内容,援藏干部郑伟钟没有发到微信朋友圈,只是和几个好朋友分享,他说:“援藏一年零九个月,我对得起组织交办的这份工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使命,就是对不起留守北京的妻子和女儿。”

2016年7月27日,郑伟钟作为中央第八批援藏干部来到西藏。“外地人来西藏有三个不知道——不知道吃没吃饱,不知道睡没睡着,不知道生没生病。”郑伟钟说,“三个不知道我全部经历了,有一段时间老是流鼻涕,嗓子疼,特别像感冒了,其实是缺氧的症状。如果真是感冒,那问题就严重了,弄不好会肺气肿要住ICU病房。”

郑伟钟的妻子回京半年后血压才恢复正常,她说:“伟钟,我体验到了,你真不容易。”

目录

西藏藏语言文字网的改版编辑本段

2017年5月13日,新华社拉萨分社发布了一条消息:国家语委系统支持的首个民族语言文字网站——西藏藏语言文字网日前在拉萨改版上线。文章写道:“西藏藏语言文字网是自治区最早设有‘藏文版’和‘中文版’两个版本并同步更新相关内容的网站。新版网站建设获得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重视并牵头组织实施,由上海市语委援助建设,上海开放大学负责运营管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近日打开西藏藏语言文字网浏览发现,该网站的访问量已经接近500万。该网站的全新改版和功能升级与援藏干部、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部主任郑伟钟的努力分不开。

郑伟钟目前的身份是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科研处处长。他说,西藏藏语言文字网是全国第一家由国家语委系统援助建成的民族语文网站,2003年开始筹划,2005年网站上线,2017年是第三次改版。“在改版的过程中,我主要是带领处室人员一起出思路,包括原则性思路和具体思路,包括栏目名称、栏目功能、呈现形式、互动功能、搜索功能等,还有具体文字该怎么排版等。”这是郑伟钟援藏工作开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

从2016年进藏工作到对网站改版进行一个月筹划,到多方征求意见后,2016年12月郑伟钟拿出了改版定稿,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领导审定后通过。2017年5月12日,改版后的网站上线。西藏藏语言文字网的藏文化特色鲜明,又吸纳现代时尚的色彩元素,中文版侧重信息发布,藏文版侧重学术交流,为不同需求用户提供相应内容。“网站改版后的浏览量特别高,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援藏一年零九个月,郑伟钟用“充实”和“无怨无悔”来形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西藏藏语言文字网的改版只是他日常诸多工作内容的一个方面。

“把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带到西藏”编辑本段

郑伟钟还记得,自己到拉萨后去买了一个高压锅,因为拉萨海拔高,面条煮不熟,青菜也炒不熟,都要用高压锅加热稍微压一下才能弄熟。

最难过的是晚上,严重缺氧使他整晚睡不着觉。刚到拉萨,住在西藏大厦,同房间的一位人民日报社的援藏干部刚好有一个氧气瓶,就把它借给郑伟钟使用。

“有的人特别向往西藏,援藏之前就来过两三次,来了很快就适应了。我以前从来不曾想过会来西藏,因为确实畏惧高海拔,但既然来了,就要做一枚螺丝钉,只要对党和国家的事业有好处,我就甘愿奉献自己。”郑伟钟说,为了不失眠,他自费买了一台壁挂式制氧机,床头安装了两个出气瓶,晚上休息前打开。

尽管身体有诸多不适,郑伟钟还是争分夺秒地工作。

郑伟钟到任后全面负责科研处的工作。他主要的任务有几项:一网,西藏藏语言文字网;一刊,藏语文工作杂志;还有一批民族语文方面的科研项目,其中包括教育部语用司的一个项目——西藏边境口岸地区社会用字现状调研。郑伟钟到任后了解到,西藏边境口岸地区社会用字现状调研的项目是一个为期5年的项目,目前已经过去几年,还没有向教育部汇总报告调研结果。他说:“我作为教育部的援藏干部,面对这样的课题,不能坐等,必须要努力一把。”

2017年,郑伟钟和单位另一名来自西北民族大学团委的援藏干部谈起了这件事,并提议与西北民族大学团委合作,招募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并把此项调研活动作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内容,邀请教师带队和学生们一起前往西藏山南、林芝等地区开展“西藏自治区边境口岸地区社会用字现状调研”,在2017年暑假就一举完成了5个边境县的调查,成效显著。

2017年10月,郑伟钟和几位同事来到位于兰州的西北民族大学,与学生和教师就调研报告举行专题讨论会,对调研报告的撰写提出修改意见。今年年初,郑伟钟向教育部语用司提交了《西藏边境口岸地区社会用字现状调研报告》,有7个子报告,包括他主抓的日喀则亚东口岸的报告,上任援藏干部完成的樟木口岸报告一份,西北民族大学教师和学生撰写完成的5个报告。

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领导很惊讶,因为这个项目难度高,已经拖延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出来,大家都快把它忘了。报告正式提交后,该办发布了一份简报,称这样的调研活动“翻开了自治区藏语委办科研项目研究的新篇章”。

对于自己在工作上取得的成效,郑伟钟有自己的出发点:“到西藏来参与援藏,不仅是苦干,还应该把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带到西藏,通过所在单位的工作成果展现出来。”

“公文写作中的语言文字问题”讲座受欢迎编辑本段

在西藏,郑伟钟总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尽管因为缺氧,走路说话都得放慢速度,但他却不能放任自己的工作节奏太过缓慢。“现在慢了,以后回到北京工作可能会脱节”。

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是编写语文教材出身,他对于语言文字表达已经养成严谨的习惯。他制作了《公文写作中的语言文字问题》的课件,前往西藏各地,对当地语言文字工作者进行培训,受到热烈欢迎。

郑伟钟说,有一次从拉萨到阿里去讲课,全程1500多公里,开车去,第一天一大早出发,第二天天黑了才到达目的地,原因是当地有些地方限速,汽车跑不快。“感觉一整天在茫茫无边的地方跑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说。

除了调研、讲座和完成日常工作,郑伟钟还尽自己所能为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引进援藏物资。今年元旦刚过,一台价格为50多万元的打印复印装订一体机就摆在了西藏自治区藏语委办的复印室里。这是郑伟钟从语文出版社争取来的援藏项目之一。

“这个一体机可给我们帮了大忙了!”郑伟钟说,“我所在的西藏自治区藏语委办有两块牌子,还有一块是西藏自治区编译局,每年西藏自治区召开的党代会以及两会,都需要把汉字撰写的文件翻译成藏文,并把最后定稿的文件进行印刷和装订。由于时间紧张,设备陈旧,以前都需要人工用骑马钉装订,很容易出错。因此每到开会的时候,十几个人要彻夜守着机器复印装订检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同事只需要把纸张放进去,出来后就是一个完整的装订好的册子,几个小时就打印了1000多册。”

郑伟钟说:“当时,大家开玩笑说,应该把所有的加班费都给我。而我要真心感谢所有领导和亲人对我工作的支持和付出。”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高思杰:裤脚沾满泥土的新闻人 年发稿量近600条    下一篇 36年“夫妻哨所”的背后有坚韧,也有浪漫: “你热爱的哨所,我们一起来守”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