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吉林83岁老人樊桂英:三迁勉学 一生向善

83岁的樊桂英,是吉林省通榆县开通镇的普通农民,不识字、没文化,却让一个四世同堂、36口人的大家庭成为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崇文尚德,言传身教,在儿孙眼里,她不仅是主心骨,更是好榜样。

CgrZE104FBaAXju7AAHdfKmmSv0752.jpg

83岁的樊桂英,是吉林省通榆县开通镇的普通农民,不识字、没文化,却让一个四世同堂、36口人的大家庭成为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崇文尚德,言传身教,在儿孙眼里,她不仅是主心骨,更是好榜样。

目录

累死也要供孩子读书编辑本段

樊桂英出生在内蒙古一个小山村,8岁开始到山里放羊,直到18岁出嫁。

“两个人不识字,啥也不懂,到外面感觉就像个傻子。”和丈夫出过几次门,这些生活体验,让樊桂英觉得还是读书有用。为此,她决心要让自己的7个孩子做有文化的人。“都让他们念书,我就是累死了,也不喊冤。”

1964年,村里小学关闭,14岁的大女儿张启学辍学。当时,生产队找到樊桂英,有意让张启学当会计。樊桂英琢磨着孩子才上几天学,能有啥本事,就谢绝了。

这里上不了学,就搬到别处去上,樊桂英和丈夫举家搬到了300公里外的吉林省通榆县向海乡新兴村,大女儿顺利上了初中。1980年,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樊桂英又将家搬到了通榆县郊区。

对于樊桂英这样的普通农民,供儿女上学绝非易事。举家搬迁到通榆县,作为外来户,没有土地,加上丈夫体弱多病,一家只能靠给生产队打零工维持生计。樊桂英什么脏活累活都做过,挣来的钱全部供子女读书。

现如今,这个36口人的大家庭,出了20多名大学生,有的当了检察官,有的做了教师,还有的投身国家航天事业。

“如果没有她含辛茹苦,一家人的命运咋能改变。”大女儿张启学说。

一心向善,做给子孙看编辑本段

尽管已经80多岁,樊桂英还是尽可能每年都回趟新兴村,看望困难时期曾帮助过自己的老邻居。“别人给的好处,她一辈子都记在心上。”四女儿张启莲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品质,对这个大家庭影响深远。

多年来,全家人在樊桂英的感染下,长期资助当年生活过村镇的6名孤儿,并通过捐助、救济、资助等方式,累计向社会捐献资金达60余万元。

樊桂英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可帮助别人一点也不吝啬,她经常把自己的新衣服拿出来,成包捐给社区有需要的困难户。“过去我们日子苦,现在有能力了,就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樊桂英不仅说给子孙听,也做给子孙看。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自己”……樊桂英有太多朴实的话,烙在家庭每个人的心里。每周一小聚,每月一大聚,成为樊桂英满堂儿孙的习惯。

一心向善,樊桂英在儿孙中培育了崇文尚德的淳美家风,潜移默化代代传承。大女儿张启学多次被评为优秀组工干部、三八红旗手;大儿子是民政干部,大儿媳是医生,夫妻双双救死扶伤,帮贫济困……在樊桂英的言传身教下,儿孙们个个不负期望。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多年来她总计献血5000毫升 相当于一个成年女性全身的血液总量    下一篇 生命的最后,他还因承诺的捐助中止而说“对不起”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