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为了“地下长龙”的耳聪目明,10年间这个女汉子的脚步一刻不停

别看田文建样子文弱,一旦有紧急抢修任务,她就是“女汉子”,能把装有板卡、测试表等几十公斤重的工具箱“抡”到工具车上。

每天,川流不息的地铁把数百万人载往城市各处。你也许想象不到,掌控北京地铁10号线这条最繁忙线路通信信号系统的,是一位娇小女子。田文建,带领着她的年轻队伍为这条庞然长龙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微信图片_20180817173217

田文建 北京地铁通信信号分公司维修七项目部总工程师,全国三八红旗手。曾荣获第八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北京市技协成果一等奖、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二等奖。

目录

为了“地下长龙”的耳聪目明编辑本段

呼啸而来,奔驰而去。地铁,每天承载着数以百万计的人流,在城市地下横贯东西穿越南北。掌控北京地铁10号线这条庞大“地下长龙”通信信号系统的田文建,却是一位身材娇小声音温软的女子。这几天,项目部特别忙,天天开会研讨近期和明年的技术创新项目。

“这些都是工作室研制的创新成果。”田文建指着操作台上的几台设备说。“尤其这台模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的信号机柜,前两天才完工。等贴完标签,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这台信号机柜的研制历时一年半,能模拟显现列车运行过程中自动驾驶状态下信号设备的所有状况。有了这套设备系统,可让10号线这条“地下长龙”变得更耳聪目明,可以在离线状态下进行故障模拟、设备功能检查,分析导致异常的原因,为地铁平安运行又增设一道防线。

田文建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出门,乘坐地铁10号线,50分钟后就坐在了办公桌前。在地铁里,她是一名乘客也是“督查”,一路审视与观察着行进中的地铁列车。

10号线全长57公里,每天有96列列车穿梭运行,运载乘客一百六十余万人次,是北京市地铁中最长、最繁忙的一段路线。如果90个候车车站上都有列车停靠,势必还有6列车正行进在地下隧道中……

“频繁的运行,车辆各种硬件设备满负荷运转,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我们的任务是做好所有的事前防护,一旦有紧急事件,能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处置。”

假如地铁在行进中出现故障怎么办?不用担心。地铁工作人员会迅速切断地铁自动信号系统,改为手动操作,把故障车上的乘客送往站台后,再驶入备用车道,等待维修人员检修。“我们是用分钟来计算故障时间的。维修人员一路跑步争分夺秒。”有时,他们顺着站台走进故障车;若是故障车停在车站区间的隧道中,则要沿着铁轨摸黑向前走,旁边时而会有飞驰而过的运行列车,其危险可想而知。

“小事故,大影响,落到谁头上都是百分之百的责任。”保障地铁运行安全,是田文建和她的同事们每天的责任。

做突破技术壁垒的尖兵编辑本段

“当初选择这一行业,是好奇心的驱使。”田文建大学专业是计算机,天天跟数字代码与程序打交道。1993年大学毕业,她进入北京地铁公司工作。“当时觉得地铁整天在地下钻来钻去,神秘极了。”

真的成为地铁人,她感受到的是辛苦。凌晨,人们还在梦乡,地铁人则在检修、维护忙碌了一天的列车。而节假日,别人出游,甚至她的家人都出去玩了,她还要盯守岗位。她记得一个春节长假的晚上,巡查地铁线路时,看着平时人满为患的站台空空荡荡,她心里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怅然。也许,这就是奉献的代价吧。

她见证了北京地铁从慢到快、由简至精的成长经历。她参加过地铁1号线首次信号系统改造工程的施工调试;设计、施工、调试了地铁复八线、13号线、八通线信号系统;负责设计联络、计划方案编制、施工调试2号线的既有线路信号系统改造工程,进行多条线路的车载信号设备的国产化试验……

从小学到大学,田文建学的外语都是俄语。而工作接触的设备、说明书和图纸,却是英语。她只能从ABC学起。2003年,13号线通信线路改造,外方设备厂家不提供中文资料,拿到手的是一厚摞英文说明书。看着沉甸甸的资料,田文建欲哭无泪。总不能被英文吓倒,她拿起专业字典、翻译器,一句一句对照翻译,再进行业务术语梳理。从那以后,她发狠学英语,绝不被它难倒。

进入地铁公司头十几年,她边干边学,把世界上各种先进的地铁通信技术统统捋了一遍,业务的广度打开了。2011年,她来到七项目部,负责地铁10号线的设备维护和技术管理,业务能力向纵深与精尖发展。

地铁10号线设备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因为涉及知识产权,对方不提供通信线路监测的图纸和测试工具。设备硬件出现故障,只有送到德国原厂检修。且不说昂贵的维修费用,就是漫长的往返时间,对地铁人来说也是付不起的代价。

排除故障、诊断故障线路,线路测试箱是必要的工具。“外方不提供,我们自己研制。”田文建大胆地向知识产权壁垒发起了挑战。

没有通信信号线路图纸,田文建从列车线路总图成千上万个接口中,一根线一根线地“捋”,把信号部分“抠”出来,画成通信线路图。然后,再根据线路图进行设备组装、调试。那段时间,田文建着魔似的,满脑子都是线路、接口,有时看着地铁人流,都像看见电子在密密麻麻的线路上川流不息。

两年后,能够随时提着上列车进行设备线路检修的测试箱,在田文建手下诞生了,运用到实践中,效果显著。这标志着国内地铁设备检修依赖外方厂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2014年,“北京地铁10号线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车载设备便携式测试装置”项目,荣获第八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

捧着金灿灿的奖牌,田文建有些激动,她知道,自主创新、做地铁维护技术的主人是他们责无旁贷的担当。

10年,女汉子的脚步一刻不停编辑本段

微信图片_20180817173227

田文建的颈椎常常不舒服,因为她是不折不扣的“低头族”,每天都要看手机里收藏的通信、交通类公众号的文章。“轨道交通技术更新太快了。我必须要学习,了解新设备,掌握新技术。”

田文建总有一种紧迫感。她要求自己多参加技术交流会,多听课,多到路段了解设备,掌握通信运行情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2015年,在通信信号分公司工会的支持下,“田文建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田文建每天都有用不完的劲儿,与二十多名年轻技术员一道,对设备进行自主维修、自主创新。

田文建是个细心人,她经常通过数据对比,筛选出设备故障率高的问题作为技术攻关项目。地铁车载机柜里的板卡爱出故障,板卡表面吸附了大量金属粉尘,腐蚀了印刷电路板。厂家却说,设备机柜本身带有防尘装置,但在中国却没有原装设计的防尘装置应达到的工作条件。

既然外部环境达不到条件,那就重新设计制作适合的防尘装置。经过半年的科研攻关,能适应各种环境的“车载防尘机柜”横空出世,防尘效果良好,还赢得了厂家认可。目前,10号线全部列车安装了车载防尘机柜。

田文建工作室还改进了车载电机线缆的固定方式,避免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因剧烈颠簸使线缆插头受力不均匀而出现断裂;研制电缆井水位监测系统,远程监控电缆井水位高低实现报警功能,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并节约人工成本……三年来,她领导的工作室自主研发了十余项技术创新项目,实现了车载DIS分线箱、车载地面信号设备等多项自主维修,节省了大量外修费用,更让百姓享有了北京地铁的安全舒适。

“上学时,我连万用表都不会用。现在可好,电焊、板卡检测、电缆接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别看田文建样子文弱,一旦有紧急抢修任务,她就是“女汉子”,能把装有板卡、测试表等几十公斤重的工具箱“抡”到工具车上。田文建常常忘记一天忙了多少小时,但因压过一根根电线、紧握工具抢修的手的疼痛,让她记忆犹新。

田文建总说自己“懒”,太遥远的事情“懒”的想。她注重当下,喜欢脚踏实地做事。因为“如果不做,天上不会掉馅饼”。

蓦然回首,地铁信号设备从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发展到现在的移动闭塞,以及更新的车车通信技术,仅用了10年时间。她愈发觉得时不我待,与飞速发展的新技术同步,伴随北京地铁平安奔驰,是她最大的愿望。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娄筱祎:她让孩子们的童年“变成”一首首诗    下一篇 成都“钉子交警”:就这样在一线干到退休 我也觉得很光荣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