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香和他的“育林军”:“种树是我的爱好,我这一辈子就跟树打交道了”
今年68岁的郝景香是河北省邢台县冀家村乡东庄村人,自14岁参加村里的造林队开始,就与树结下了不解之缘。2009年,退休后的郝景香拉起了一支30多人的“育林军”,又上了山。
50多年的时间里,郝景香矢志不渝地奋战在邢台县西部太行山区,凭着一股执拗劲儿,硬是把光秃秃的荒山绿化得林丰草茂。截至目前,郝景香和他的“育林军”已造林5万多亩,植树560多万株,成活率达95%以上。
六旬老人“退而不休” 义无反顾上了山编辑本段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
车行驶在邢和公路邢台县西黄村段,道路两侧大片大片排列整齐的育林板非常壮观,鱼鳞坑里的树木也已抽芽吐绿,焕发出勃勃生机……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太行绿”,浸透了郝景香多年的心血。
黝黑发亮的皮肤、干瘦佝偻的身躯、粗糙结茧的手掌,这是记者对他的第一印象。郝景香用一口浓浓的邢台山区口音介绍自己,“我出生在太行山区,长在山区,没多少文化,种树是个爱好,从来没觉得种树累。”
1963年,14岁的郝景香辍学回家,参加了村里的造林队。当时,河北农大正在村里蹲点搞试验,郝景香常跟在专家身后观察,掌握了一些树木嫁接、施肥等方面的知识。
由于工作出众,1985年郝景香被冀家村乡看中,聘为冀家村乡林业协助员,之后他又辗转北小庄乡、西黄村镇两个乡镇担任林业协助员、农业站站长,始终没有离开过造林一线。
2009年,郝景香退休了。儿女希望他能到城里生活,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同事们也说,“老郝干起活来就像头牛,这下卸了套,该歇歇了。”
然而,郝景香还有一块“心病”。郝景香的家乡邢台县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森林覆盖率达44.9%,但在邢台县浅山丘陵区,由于气候干旱、山场贫瘠,形成了一条南北长51公里、东西宽18公里的“绿化断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2009年初,郝景香不顾劝阻,成立了邢台县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造林队伍。郝景香和他的这支“育林军”,拉着被褥、锅碗瓢盆、洋镐镢头,义无反顾地上了山。
创造“郝式造林法” “绿化断带”树苗存活率超95%编辑本段
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在太行山浅山丘陵区种树就像“猴嘴里掏枣、沙漠里种草,简直比登天还难”。但有一股子倔劲儿的郝景香不信这个邪,“不看天、不看地,石头岗也要变绿”。
横在郝景香面前有两只“拦路虎”,一是如何在山上的乱石缝中挖出树坑来,二是如何在没有地表水,地下水开采困难的山上解决缺水难题。
“刚开始不清楚如何用巧劲儿,一镐下去,直冒火星,震得手都发麻。为了解决缺水问题,我还曾用4个农用车,8个柴油机抽水。”郝景香说,他手上的老茧就是那时留下的。
半年多过去了,树没少栽,活的却很少。郝景香找到了问题的根儿,“水根本存不住,天晴后那土地不到三天就又干又硬。保不住墒,树就活不成啊!”
郝景香从解决墒情入手,又开始了试验。他从唐山购买过化学保湿剂,由于成本太高,无法推广使用;他从沧州买回过汽车专用玻璃水瓶,滴水保墒,但工序繁杂、效果较差……
一次老伴儿上山来给郝景香送饭,他看着老伴儿手里提的塑料袋,心里一下亮堂了。他买来塑料袋,将树苗装进袋内填上土,浇透水,再在袋子底部扎十多个小孔,埋进树坑内。经观察,这样能保持两个月湿度不减。
这次成功让郝景香看到了希望。套袋是为了延长保湿时间,能不能用其它材料代替塑料袋呢?他找来玉米轴做实验,先把玉米轴浸泡五六天,埋进树坑,栽上树苗浇透水,这样能坚持一个多月。他又摸索出了“玉米轴保湿栽树法”。
同玉米轴一样,育林板也是他的种树“法宝”。郝景香向记者介绍:“以前雨水顺着山坡流,现在有了育林板,把育林板插在树苗下坡的一面,雨水就能蓄积起来,同时又拦截了坡上方滑落下来的泥土”
多次尝试后,郝景香终于成功了,郝景香在邢台县浅山丘陵区种树的成活率达95%以上。
在林业部门工作25年的邢台县林业局副局长王书和说,郝景香解决了困扰邢台多年的太行山丘陵干旱区绿化难题,郝景香的造林模式可以用“套塑料袋、埋玉米轴、盖石板片、靠育林板”来概括。
“人不能没有爱好,我就是爱种树”编辑本段
“天明出征,日落收工,一身臭汗,浑身轻松。”正是郝景香和他的“育林军”日复一日山场种树的写照。为加快进度,郝景香还在山上搭了帐篷、安了家,每天早晨5点就上山植树,一年中有11个月住在山里。
刚刚过去的春节,郝景香在西黄村镇的山场上度过的,去年春节,他是在太子井乡的山场上度过的。“春节期间,山林内可燃物多,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植树造林,三分栽种、七分管养,不能只栽不管。”郝景香说。
马秀香是郝景香“育林军”的会计,打一开始就跟着郝景香干,而像她这样的老员工在“育林军”里还有很多。在马秀香的眼里,郝景香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倔老头”。“每月准时发工资,从不拖欠,大伙儿愿意跟着他干,但他对栽树要求严格,栽完后都会从土量、密度、深度等验收,一开始我们还不理解,后来也理解了他对树的情怀。”
王书和说,老郝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一些人造林出发点是为了赚钱,也可以理解,但老郝不为钱,他就是爱种树,不仅栽活,还要栽得漂亮,这才成就了精品工程,可以说老郝是邢台县爱林、护林、造林第一人。
有一次郝景香的儿子郝文朕和同事驱车经过邢汾高速太子井段,听到同事赞许两侧山场绿化工程,他向同事自豪地介绍这是他父亲栽种的。
郝景香的精神渐渐也感动了儿女。郝文朕说,一开始并不知道父亲种树的艰难,但随着这两年周末上山时间增多,父亲对我触动特别大,我也逐渐融入到父亲的队伍里。现在为了帮助父亲省钱,我还帮着父亲研制育林板。用上自己家的育林板后,每棵树可以节约一元钱的成本。
郝景香的坚持为他赢来了诸多荣誉:河北省绿化奖章、全国绿化奖章、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8月,河北省造林新技术新模式现场推进会在邢台举行,“郝式造林法”被推广。
“人不能没点爱好,我就是爱种树,很多人觉得种树累,我自己倒乐在其中。”郝景香说,就让我在山上一直种下去吧,也希望能带动更多人投入山区的综合开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