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全校无一伤亡的最牛校长如何创造奇迹
叶志平给中学生讲逃生。
对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师生来说,这个教师节有些沉重。
照例要开优秀教师表彰会。副校长王成友对着候选名单反复斟酌,却已找不到“叶伯”——老校长叶志平商量,“心里空落落的”。
照例要祝福最敬爱的老师。“叶爷爷,愿您在天堂节日快乐。”已升学读高二的刘昱伶在手机里调出那个熟悉的号码,含泪按下“发送”。
不会有回复。2011年6月27日,曾在“5·12”汶川地震中保护了两千余师生生命的叶志平因病离世,享年57岁。他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却留下了一座安全、美丽的新校园,一个中考成绩16连冠的乡镇中学,一种“好校长、好老师、好大哥”的动人情怀。
人们称他为“最牛校长”。他也的确很“牛”,如孺子牛般守护着学生的安全,呵护着学生成长,在教育园地默默躬耕,直至献出生命。
一个乡镇中学的“16连冠”编辑本段
“如果孩子们终生仅有初中文凭,那是我们的耻辱”;“爱孩子,就把最美好的明天给他们。”
下课了,学生们在校园里嬉戏,时常有好奇的目光掠过教学楼上悬挂的四条红色标语。“我校囊括2011年中考所有科目全县第一”、“上重点线338人,全县第一”……
这是叶志平当校长的第16年,也是桑枣中学连续第16次卫冕全县中考冠军。似乎在等着什么,6月27日,当夫人趴在耳边把第16个喜报告诉他不久,昏迷24天的他便撒手人寰。
泪光中,教导处主任彭才河想起了1995年叶志平上任时的情形——学校处于低谷,只有500多名学生,升学率不理想。
叶志平许诺,要让学校当年大变样。他召开动员会,语重心长地说:“如果孩子们终生仅有初中文凭,那是我们的耻辱!”“爱孩子,就把最美好的明天给他们。”
深入课堂听课,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开展教研活动,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叶志平忙得像个陀螺。
副校长林强当时刚来校任教,看到同事们都在你追我赶地学习、培训,他丝毫不敢放松。“好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否则,别看你是本科生,教几年初中,就只有初中水平了”,叶志平这样勉励他。
叶志平听课常不打招呼搞“突袭”。一天,语文老师李朝林正在给初一学生讲课,叶志平悄悄从后门走进来细听。课后,他和李朝林谈心:“好老师应该像个好导演,调动演员、启发演员,然后把舞台让给演员。学生就是演员,是主体。”这成了李朝林的座右铭。
很快,学校夺回了丢失多年的中考冠军。叶志平趁热打铁,贷款改善环境,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逐渐吸引了来自全县甚至绵阳市的优质生源和教师。1998年,他又停招职高班、全力办初中,把桑枣中学建成了全县第一个示范初中。
叶志平看重的并不只有成绩。
他擅长小提琴、钢琴等多门乐器,也希望学生们感受艺术之美。学校每年举办艺术节、演讲比赛,还建起了舞蹈社、民乐团、文学社。在旧校区,他曾亲手打造了长近百米的“孔子文化走廊”;他逝世前,一份浓缩中国古典文学精华的“经典100句”也正在编制之中。
地震了!2000余师生无一伤亡编辑本段
“一个娃娃出事是千分之一,可对他父母就是百分之百。”
教学质量上去了,叶志平开始“医治”另一个心病——校园安全。
他总看着那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实验楼出神。楼板薄,擂一拳都能抖动;柱子粗细不匀;楼梯摇摇晃晃。有一次,两个男生靠着三楼楼梯扶手嬉闹,一使劲儿,栏杆断了,俩人滚到了二楼楼梯上。摔的人爬起来拍拍土走了,远远看着的叶志平惊出一身冷汗。
危楼加固,刻不容缓。叶志平行动了,却遇到不少困难。
一是没钱。他便一趟趟跑经费。好在上级部门十分支持,每次尽量挤些给他,他也不厌其烦,几万几万地一次次磨。
二是人工费太贵,买完材料后经费所剩无几,请施工队很难。怎么办?自己上。1996年,带着物理老师换电线;1997年,带着教工拆厕所;1999年,发动全体教师加固楼板……连续四五年,共投入40万元,这座危楼才算让人放心了。
2003年,县教育局号召全县学校开展疏散训练,有人劝叶志平“应付应付”,他却当大事来抓。他说:“对学校来说,一个娃娃出事是千分之一,可对他父母就是百分之百,马虎不得。”
想起疏散演习,刘昱伶心里阵阵内疚。她忘不了,2008年刚上初一第一次演练,她和同学们嘻嘻哈哈地手拉手往楼下跑,既觉得好玩,又有些嫌烦。叶校长拿着大喇叭站在操场上指挥,苦口婆心地告诫大家用心,一遍又一遍……
2008年5月12日,那个地动山摇的日子,叶志平的苦心终于得到了回报——在一片房塌屋垮中,加固过的“危楼”屹立不倒,训练有素的师生迅速逃生。“全校师生无一伤亡”,当从绵阳火速赶回学校的叶志平听到这句话,泪水顿时夺眶而出。
那天,他在飘雨的操场上忙了一夜,组织家长登记领走孩子、安抚学生、带领教师们用塑料布搭帐篷,还带头冒着余震一次次冲上危楼,抢出课本……儿子叶茂几次来接他回绵阳,他都没走,只拍拍他肩膀歉意地一笑:“一地震先想到的是学生娃儿们,对不住你们母子喽。”
“电影里的”新校园:不奢华,但是安全编辑本段
“只希望教学的大楼牢牢的,门前的道路宽宽的。”
2010年1月17日,桑枣中学择址重建的校园完工了。
“简直就是电影里的学校嘛!”学生和家长们左看右看,乐得合不拢嘴——大门前红白色地砖铺成的小广场。两侧舒展的三层教学楼。400米的标准跑道。绿茵茵的足球场……
美观实用并不是全部。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很多特别之处。
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的走廊里,随处都有醒目的白色箭头,旁边标识出“疏散逃生通道”。每座楼梯都用粗黄线一分为二,右边上行,左侧下行。每层楼梯拐角处都设有“楼道安全值班岗”,课间操和用餐时段有老师在此值守,防止踩踏。小广场被分成36个区,分别标有全校36个班级序号,方便疏散时跑位集合。
这全是叶志平的创意。这个看似粗放的男人,为了娃娃们的安全,心比针眼细——一年多的援建经历,让中冶集团华冶公司辽宁分公司副总经理赵鹏仁对叶志平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2008年9月,新校区重建开始了,叶志平恳切地向赵鹏仁“交底”:“咱不要求豪华,只希望教学的大楼牢牢的,门前的道路宽宽的,安全第一。”
怎样才算最安全?叶志平没少动脑筋。每天,他都往工地跑好几次,只为了贡献刚想出来的新点子。比如——
教学楼不超过四层高,走廊能一眼望尽,不要像迷宫;
走廊和楼梯加宽些,由原定的1.5米增至2.6米;
楼梯栏杆全用实心钢管,学生娃再顽皮也撞不断;
教室和办公室地面只铺水泥不装瓷砖,防止逃生时滑倒。楼房外墙不贴瓷砖只刷涂料,以防瓷砖掉落伤人;
所有教室和宿舍都装木门,紧急情况下可以一脚踹开……
经过商议,建筑方采用了叶志平的大部分点子。
硬件过硬了,叶志平开始下工夫抓“软件”。
首先是疏散演练。结合地震中暴露出的实际问题,他和老师们完善了演练方案,还把演练频率由原定每学期两次改为一个月一次。
然后是制度建设。《桑枣中学学校安全工作必读》、《安全警示与规定》……叶志平把这些条款做成展板悬挂起来,并汇编成80多页的厚厚一册,发到每个学生手里。
此外,每周二晚自习的第一堂课,都是雷打不动的安全教育;每个班级都设有“安全委员”,负责检查安全隐患、落实安全措施……叶志平忙碌着,他要让新学校变成学生们真正的“安全堡垒”。
天堂带走了“最牛校长”编辑本段
“他庆幸自己没有放弃。有一天陪他在新校园里散步,他慨叹,说已经找到了这辈子的最爱。”
2011年6月3日晚六点半,叶志平从绵阳回来了。招生宣传用的印刷品终于敲定了厂家,他疲惫却高兴。
一岁半的孙子一整天不怎么吃饭,叶志平亲自下厨煮了小肉丸,还炒了儿子爱吃的酸辣肉丝,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吃起了晚饭。
妻子王关莉一侧眼,发现丈夫神情恍惚,一口汤含在嘴里咽不下去,顺着嘴角往下淌。
“志平,你怎么了?”“可能太累了,睡一会儿就好了……”话音未落,人已昏迷。
火速送往医院,确诊结果:脑溢血。
“叶校长病了!”消息很快传开。师生们一拨拨地赶来看望他,一条条祝福在学生们专门设立的QQ群里传递……
6月27日,天堂带走了“最牛校长”。
“志平,你是该好好休息了,这三年来,你太累了……”王关莉哽咽难言。地震后,她眼看着丈夫为了学校重建、学生复课等事奔波劳碌,一天天地黑下去、瘦下去,皱纹多了好几道,背也明显地驼了。好几次吃晚饭,她正跟他说着话,就听到身边传来微微鼾声,丈夫抱着饭碗睡着了。
站在叶志平的遗像前,林强泪满衣襟。他想起了“叶伯”的笑,也想起了他的泪。自从“5·12”之后,林强发现,叶志平的眼窝其实很浅。
科技部送来了一百顶帐篷,他热泪盈眶;开大会呼吁师生们感恩,他泪光闪烁……“叶校长的心很柔软,因为怀着真诚和爱。”林强说。
他爱学生。桑中的学生娃都知道,挨老师批评时,如果叶校长出现,一定会给自己解围;路上遇到问候他,他会笑嘻嘻地跟你聊天,说到高兴处还手舞足蹈。
王成友一直珍藏着一段记忆:上世纪80年代,正上初中的他因为家贫,只能每天吃玉米洋芋饭,冷硬难咽。叶校长发现了,就把他拉到家里,拿大米饭跟他“换饭”吃,还感谢他,说自己爱吃粗粮。在他的长期资助下,王成友从全班倒数变成了三好学生,考上了师范学校。
他爱老师们,最喜欢大家叫自己“叶伯”,没一点架子。“我支持你们,当好你们的后勤部长。”他总这样对老师们说。自从1997年学会用电脑、修电脑后,哪位教师的电脑坏了,他总会跑去帮忙,鼓捣得满头大汗。
他也真心真意地爱着朋友们。施工期间,他把辽宁援建者当成亲兄弟,安排学校每个月给建筑队送一次猪肉,盛夏时还亲自送来西瓜、冷饮。大楼即将封顶时,叶志平从山里拉回一块23吨重的花岗石,刻上“辽宁援建”和“德垂青史,恩泽千秋”几个字,竖在一进校门最醒目处,永志纪念。
不是没有迷茫与动摇,不是没有缺点。叶茂告诉记者,父亲一直在与自己容易急躁的性格作斗争,他的QQ签名始终是一句西谚:耐心,风车从不跑去找风。
“父亲说过,年轻时并不喜欢教书,差点就‘下海’去了深圳。”
“后来呢?”
“他庆幸自己没有放弃。有一天陪他在新校园里散步,他慨叹,说已经找到了这辈子的最爱。”
因为最爱,所以“最牛”。在这爱的校园,在这爱的路上,将因为他永恒的爱而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