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修车老汉热衷慈善14年捐10.6万元
修车老人胡汉生在获赠的新流动修车岗亭前修车。
“老胡走了。”消息一传开,大街小巷,人们感叹唏嘘,无不动容。“还差一点就又凑齐一万了。”这是老人的临终遗言。
在江苏南通有这么个“慈善家”,名气不小。倒不是因为他能“一掷千金”、有多大手笔,而是因为他是个地地道道“修车的”!
14年前,刚退休的胡汉生萌生了一个念头:做慈善。他说:“老牛也要在耕地、拉磨中老去。”于是他摆起了修车摊,这一摆就是14年,加上顺带捡废品、卖废铁、做盆景,老胡枯瘦的身体里,每一分力气都在为做慈善而努力。
日行一善,善行一生编辑本段
每天早上6点,胡汉生都会到港闸区风机厂边准时开摊儿。找他修过车的人都知道,老胡的技术没得说。
“我对老胡过意不去啊!”谈起胡汉生,龙潭村村民陆会心撩起衣袖一个劲抹眼泪。“那年下大雪,我下班的时候发现车胎瘪了,就想到老胡,他收摊最晚。”来到摊前,陆会心才发现已经有两三个人等在一边了。老胡戴着旧草帽忙碌着,手上的冻疮红得发紫。“我看修车人多,打了声招呼就走了。”可当陆会心刚把车推到家,老胡就带着工具赶了过来。“他细细地把胎里的玻璃渣子挑出来,再把车胎补好后,就匆匆走了,说是还要赶去下一家。”
别人修车为了糊口,老胡修车却为了行善。补胎只收一块钱,配个零部件只收工本费,遇到困难点的,就直接免费。一年下来,好不容易有了点结余,老胡就琢磨着为大家做点什么。他所在的龙潭村没有直通镇上的大路,一到下雨天就成了“水泥路”。2000年,胡汉生拿出退休金,凑上2.7万元,亲自铺出了一条300多米长的水泥路。“路人人都要走,我这是一为私,二为公。”老胡如是说。
2005年11月,胡汉生修车攒了三年终于凑足了第一个1万元,一大早他就去南通市慈善总会把钱给捐了。“他就是这样,车,一辆一辆地修;钱,一元一元地攒;款,一万一万地捐,14年他捐了10.6万元。”儿子胡振华说,“‘德为本,财为末’,是爸爸这辈子说得最多的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编辑本段
骑自行车穿街走巷的磨刀师傅吴锦泉是胡汉生修车摊的常客。“他老跟我念叨那些贫苦的人,说咱还能自己赚钱,有能力的时候,也得多帮帮这些人。”吴锦泉回忆说,那天,胡汉生捐款回来,得到了一个捐款纪念章。“当时我就想,他能做好事,我也能。”于是,“5·12”地震时,吴锦泉就拿出磨刀攒下的1000元积蓄送到南通市红十字会。从那以后,“做好事”成了胡汉生和吴景泉心照不宣的共同行动,他俩也赢得了一个雅号:慈善双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龙潭,“做好事”已经不再是胡汉生一个人的事。胡汉生车摊旁边的理发店老板卜志华,看着胡汉生做好事,他把理发价格降到全村最低。2011年6月24日,龙潭村村民自发成立了“汉生爱心互助协会”,在胡汉生的带领下,协会募得爱心捐款40万5千余元,爱心惠及800多名困难群众和贫困学生。
“老胡的善事做得朴实真诚,但恰恰就是这种简单的善行更有感染力,让我们都想跟着他做。”胡汉生的老朋友陆善洪说。
积善成德,德行天下编辑本段
“老牛不耕地、不拉磨,一样会老去,我这样老去,才有价值。”收拾遗物时,胡振华在老人练字的废纸中意外地发现了他生前写下的《修车小结》,白纸已经泛黄,但工整的字迹依旧遒劲有力。
2013年4月12日,胡汉生因突发心脏病离世。“还差一点就又凑齐一万了”竟成了他的临终遗言。当晚,前来胡老家中吊唁的人将灵堂挤得满满当当,龙潭村家家户户点起白烛,为86岁的胡老送行。
老胡就这样,在修车做慈善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没有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也没有名留青史的千秋大业,他14年风雨无阻,用一点一滴的善言善行唤醒了人们骨子里最本真的仁厚善德。
胡汉生走了,但是他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却是一辈子的,“汉生爱心互助协会”也会一直办下去。胡振华说:“爸爸把爱留在这里,把他的爱传下去,爸爸就永远不会离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