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5171米的“生命禁区”,挺立着一个坚毅的边防连
天文点边防连官兵在巡逻途中互帮互助。
新疆军区天文点边防连,地处喀喇昆仑之巅,平均海拔5000多米,被称为“生命禁区”。
虽然这里四季冰封,年年极寒,但对天文点边防连官兵来说,他们心上长驻三月风,天天春意盎然——
50多年来,天文点边防连坚持我军官兵一致优良传统,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情同手足,在昆仑之巅圆满完成边防巡逻和战备执勤任务,两次被兰州、新疆军区表彰为边防执勤先进单位,11次被树为基层建设先进(标兵)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3次。
“家”虽小,却很温馨编辑本段
天文点边防连因天文观测点而命名,驻地海拔5171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45%,紫外线强度为平原4倍,是挺立在“生命禁区”的“家”。
这个“家”虽小,却充满温馨。
24年前,新战士于柱年一踏进连队,干部就端上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对他说:“小伙子,你到家了!”这句温暖的话,让于柱年铭记至今。
如今,已成长为新疆皮山县人武部部长的于柱年,时刻想念着天文点。与于柱年一样,曾在天文点战斗生活过的官兵们都说:进过一次天文点,便会爱它一辈子。
天文点边防连连长张祥林说,在天文点这个地方,缺少的是氧气,相伴的是荒凉,但富足的却是战友真情。
2012年6月连队换防后,不少新战士高原反应强烈。对于初上高原的新战士而言,闯过这道关不容易:轻则头疼恶心、浑身乏力,重则引发高原肺水肿、脑水肿。为此,连队总结出“稳住头10天,守好一个月”的“秘诀”,干部坚持从点滴细微之处关爱战士。
新战士周良阔上山第二天,恶心得总想吐,班长丁佳辉强迫他吃饭。那几天,他成天跟在小周屁股后面。小周端起饭碗闻了闻,皱皱眉头又放下。看着几天米水未进的周良阔,丁班长急了:“必须吃,吐了也要吃,这是命令!”在丁班长的“逼迫”下,周良阔吃了吐,吐了吃,逐渐适应了高原守防环境。
在天文点这个极地哨所,有些爱看似严厉,却饱含真情。几十年来,连队形成许多不成文的规定:对于高原反应较重的新战士,连队安排一名干部骨干盯住,24小时不离身;新战士上山第一周,连队不安排站岗巡逻,上卫生间必须有人陪同;干部骨干像父母一样,每天强制让新战士吸吸氧气、服用抗缺氧药物,提高肌体抵抗力。高原气温低,哪怕是在夏季,早晚温差都很悬殊。连队早操前,值班干部会逐人检查着装,没有穿绒衣、棉衣的,责令回宿舍穿上再集合。山上缺氧,地下温室菜窖氧气更少,连队要求进菜窖时必须两人同行,以便互相有个照应;风雪中巡逻执勤,乃至途中休息,即便大家再困再累,也不许须臾打盹,防止一“睡”不起。
把希望留给战士编辑本段
多年来,连队把士兵的生命看得比天大,干部战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09年一次长途巡逻,上士沈国强的脚被冻伤。送到医院,初步诊断要截掉四个脚趾头。听到消息的战友们纷纷打电话给医院,哀求医生保住沈上士的脚趾头。终于,奇迹发生:沈国强的脚趾头保住了。消息传到连队,小小的雪山哨卡一片欢呼。
在高海拔哨所守防,战士的生命极其脆弱。每当这时,干部骨干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
2008年3月的一天,战士刘兆杞头疼发烧。此时的喀喇昆仑,大雪封山,无路可走。战士的病情不能等!指导员许国雷一声“全连集合”,迅速挑选出40名强壮战士,护送刘兆杞下山。积雪挡道,许国雷带领大家挖雪开路,抢通“生命通道”。
让成才梦照进现实编辑本段
一些战士坦言,在高原守防,最担心的就是将来退伍时与社会脱节。连队干部把战士的担心时时放在心上,竭力为士兵成才创造条件。连队细心为官兵制订成才计划,办起计算机操作、机械维修等6个培训班。从战士成长为新疆皮山县人武部部长的于柱年回忆,当时,连队5名战士想考军校。由于高原学习资料奇缺,时任指导员的张欣把大家集中起来辅导,并托人从山下买来学习资料。1990年8月,于柱年等3名战士顺利被军校录取。
2011年年初,上级分配了两个名额参加文化补习班。当时,一心想考军校的战士张小东、马东红、王建龙等高兴不已,但考虑到巡逻执勤任务重,主动提出放弃。指导员燕桂宾深知机会来之不易,为了不让工作耽误战士成才,连队腾出一间房子作为学习室,每晚推迟两个小时熄灯,安排排长王鸿忠等3名干部轮流辅导。最终,张小东如愿考上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