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劳光荣:“官职”虽小更努力 尝尽酸苦方见甜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南部山区,一片青翠大竹海,大街乡贺田村有如竹海中的一方碧玉。无论是古朴的卵石道,还是平坦的水泥路,行人都很难见到一只烟蒂;无论是新建别墅,还是多年的老屋,房前屋后也难见垃圾,多有鲜花绿树、潺潺溪水,引人入胜。
这就是贺田村党支部书记劳光荣发起开创的“贺田模式”——在农村实现了“垃圾不落地”,解决了垃圾分类这一在中国城市里也同样棘手的难题。年逾花甲的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0年。
2010年,为了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劳光荣带领村干部四处取经,结合村情设计了“源头分类可追溯、减量处理再利用”的模式,将垃圾分为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建筑垃圾和有害垃圾。有机垃圾可以还山还田,可回收垃圾可以卖废品,建筑垃圾可以填坑造地,有害垃圾则要及时清运。
贺田村划分了5个责任区和24个投放点,给每个农户配备2只垃圾桶,每月给他们发放黑黄两色、有编号的垃圾袋,黑袋装不可回收的有害垃圾,黄色则装可回收垃圾,农户要在上午8点前或下午5点后投放垃圾袋,保洁员要在上午9点半前清运完毕。每个月,村里要现场评分,张榜公布,年底还要举行颁奖晚会。
制度设计之初,不少村民都觉得是“小题大做”,甚至还有人说村干部是“吃饱了没事做”。但是在村两委的坚持下,良好的习惯慢慢养成,垃圾减少了六成,小卖部的粘蝇纸没了市场。村民很看重清洁排行榜,比邻居低了还要给劳光荣打电话问理由。
劳光荣感慨地说,贺田村地处生态保护区,办不了乡镇企业,山林田地也已经按户分配,集体经济薄弱,自己读书四年半,文化水平有限。“我是一名共产党的基层干部,没钱、没文化、没能力,但这些都不是不做事的理由,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从群众的切身利益服务起,从小事做起,发动大家的力量,村子就会发展就会进步。”
1993年,劳光荣走马上任村支书,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订立村规民约,禁止盗伐竹木。盗伐风刹住了,5000多亩竹山,当时的每亩立竹量只有40多根,稀稀拉拉,现在已经长到每亩160-180根,郁郁葱葱。
村党支部逐渐有了威信。但是劳光荣自家遇到了困难,1997年,妻子重病住院,欠下40多万元的债务,为了能挣钱养家,他没有参加新一轮村支书选举。一年之后,乡党委摸底调查:“心中最想要的村支书”,全村18岁以上的村民有600多,500多人都写了“劳光荣”。
重回岗位的劳光荣始终一马当先,有村民不肯给父母“养老粮”,他带头给老人撑腰;有村民违章搭棚,他登门连听了五六天的“骂声”,直到对方解气才拆棚;和他关系不错的老张想办低保户,他主持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无记名投票,把名额给了条件更差的农户,自己私下上门慰问老张。“共产党员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才能团结群众,发动大家的力量。”
2011年11月,经过多方筹资,村里建成了一座集老年公寓、老年活动室、老年棋牌室、残疾人康复室和卫生室于一体的大楼,一位98岁老人在卫生室高兴地对劳光荣说:“共产党好啊,给我们办了那么多好事,这下子可以长命百岁了!”
“人生四种味道,顺序要‘苦辣酸甜’,干部要吃得起苦,碰得了辣,还要忍得住酸溜溜怪话,才能尝到甜味。”劳光荣说,我希望在有生之年为村里做更多的事,让更多的村民都能从心里喊一句“共产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