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两代“村官”“守土”记

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带着南岭这个被称为“鸭屎围”的“深圳第一穷村”,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深圳第一富村”。全村人均年收入从改革开放前的不足百元增长到如今的16万元。30多年后,已经从深圳南岭村总支书岗位上离开多年的张伟基,依然对这句话记忆犹新。

u=1546903554,1666643130&fm=26&gp=0.jpg

“死了以后,骨灰都不要吹回南岭村!”

30多年后,已经从深圳南岭村总支书岗位上离开多年的张伟基,依然对这句话记忆犹新。

“咱们村有只下金蛋的老母鸡,千万不能做杀鸡取卵的事!”

15年过去,现任深圳南岭村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张育彪,同样在心里刻下了这样一句话。

张伟基、张育彪,一对父子,两任“村官”。

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带着南岭这个被称为“鸭屎围”的“深圳第一穷村”,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深圳第一富村”。全村人均年收入从改革开放前的不足百元增长到如今的16万元。

在张伟基和张育彪看来,南岭村过去的穷困不是命运必然,今天的成就也不是运气使然,只要改革开放的精神不变,只要允许农村继续大胆尝试探索,只要保护好农民的集体利益、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南岭村还可以打造更多的“奇迹”。

目录

“穷,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政策”编辑本段

1979年5月的一天,南岭第一生产队队长张伟基开着拖拉机急匆匆地前往深港边境线,追回了60多名准备“逃港”的南岭村村民。

令他感到痛心的是,自己的妻子竟然也在“逃港”队伍中。有人更是向他撂下狠话:“死了以后,骨灰都不要吹回南岭村!”

35年之后,回忆起当时的一幕,68岁的张伟基依然哽咽难言——那时的南岭,只有破烂不堪的猪栏牛舍,坑坑洼洼的崎岖小路,遍地的鹅屎鸭粪,臭气熏天;而一河之隔的香港却大厦林立,民生富足。

穷,不是因为人懒,也不是因为地贫,而是因为没有一个好政策。不是不想发展,而是不能发展。

“那时国家统购稻谷才9分钱一斤,我们自己加工成大米,就能卖到1元钱。可自己找市场不许做啊!”张伟基说。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宣告成立,在这历史性的转折一刻,张伟基看到了改写全村命运的良机。在他的带领下,南岭村利用几个旧仓库引进港商合作办厂,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内联厂和来料加工厂。

从那时起,各种企业纷至沓来,南岭村迅速脱贫致富。到上个世纪90年代,南岭村创造出了全国闻名的“南岭村奇迹”。

“村官守土有责”编辑本段

许多曾经在改革初期辉煌一时的村庄,因为种种原因又归于平凡,南岭村能否跳出这种循环?

对于“富起来以后怎么办”这个问题,自称有“代沟”、有时争执激烈的张家父子,有着一致答案——“不杀下金蛋的母鸡”。而这只母鸡,就是依托宝贵的土地资源形成的村集体经济。

改革初期,南岭村获得过一笔40万的土地补偿费,有些村民建议分掉这笔巨款,但张伟基坚决反对,坚持把钱留下来扩大再生产。于是40万巨款变成了南岭村的第一桶金,也为日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我家里劳动力多,分钱的话我家里赚最大,但我觉得不能分,集体经济像母鸡,养好了能下更多的蛋。村民们看到我带头这样做,所以才支持我。”张伟基说。

1994年大学毕业回到村里的张育彪和父亲有很多不同,他强调要改变以往农村靠感情、亲情纽带进行管理和“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

“父亲像个工作狂,事事亲力亲为,为集体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提倡吃苦,厉行节俭,艰苦创业。”张育彪坦言,他也认同吃苦、节俭的创业精神,但富起来之后更要强调共享发展成果,群众获得的利益要跟经济的发展成果成正比。

在张家父子眼里,最重要的集体利益就是土地。身处改革开放最前沿,地价不断上涨,但总面积4平方公里的南岭村经过30多年开发,居然还有1平方公里的可利用土地,堪称“另类”。

“有一些农村本来集体经济很强,但由于卖土地卖资产,最后失去了发展后劲,这种集体是没有凝聚力的。”张育彪说。

在张伟基看来,自己和儿子在很多问题上有意见分歧,但在“村官守土有责”上没有任何分歧。他说:“农村走什么道路都好,关键是集体经济要做大做强,不能有名无实,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甜头。现在南岭村资产评估再保守也可以超过一百亿元,全村900多个股民可以享受的股份利益非常大,这也是村民一直跟集体走的原因。”

“改革永无止境”编辑本段

南岭村走过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曾经单纯依靠出租厂房的南岭村“物业型”经济,面临着巨大危机。张育彪回忆说,当时村里有一家企业倒闭,一家企业迁走,10家企业要求减租金。

走出困境必须靠转型升级。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很多村里人不理解。”张育彪记得,几年前,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南岭村第一工业区租约到期,有企业主动上门,希望租下第一工业区,改造成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然而,改造前工业区厂房每平方米月租金15元,改造后反而降了5元,按20年租约计,损失5500多万元。怎么办?经过反复讨论,张育彪痛下决心:“赚长远的钱,不赚眼前的钱!”如今,“中丝园”已连续四年成为深圳文博会的分会场,带来了新的人气与名气,使得周边物业的租金快速上涨,村内60多万平方米旧厂房的改造也由此带动。

尝到甜头的张育彪把“招商”变成了“选商”:企业进驻前,“家底”得摸清,拒绝污染、拒绝“二房东”,不做一锤子买卖……“厂房空置是一时的,关键是我们要明确发展什么产业,引进什么产业,信心要坚定,不要满足于当地主、当房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张伟基说,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的内容鼓舞人心,“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流转,有助于盘活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对农民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张育彪相信,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不再是梦想,而是不远的现实。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女军医张笋:身患绝症仍坚持在临床一线出诊    下一篇 耿家盛:用汗水和智慧磨出“一把刀”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