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做“人工呼吸机”,按压3千万次延续儿子生命
9月24日,王秀珍察看在熟睡状态中儿子的呼吸情况。
夫妻俩经常一个按压胸口,一个对孩子肢体进行按摩。
面对不能自主呼吸的儿子,24小时轮替、3年来3000多万次按压辅助呼吸……王秀珍、邵明才夫妇为了身患进行性肌肉萎缩症的儿子邵达,用不离不弃的执着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这对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许镇邵楼村平凡的农民夫妻,以平凡而伟大的爱努力延续着儿子的生命。
“我要为儿子撑起一片蓝天”编辑本段
王秀珍夫妇每天要给邵达擦洗身体、按摩四肢。在他们精心照料下,邵达从没有生过褥疮,房间也没有任何异味。王秀珍在院子和房间里都摆上绿色植物,在墙上贴上很多装饰画,门上也挂上各种小装饰。夫妻俩用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方式影响着儿子的性格。
邵达卧床期间熟读了父母买来的《上下五千年》、《名人传记》等书籍,现在他通过手机上网记录自己的心情。邵达热爱诗歌,在专为母亲写的诗《夜晚的付出》中,他表达出自己的心路历程:“放弃的瞬间,曾脑海浮现,放弃坚持疑两者之间,现在的局面犹秋天落叶,缓缓飘下留着思念。”
王秀珍夫妇3年坚持24小时帮儿子按压辅助呼吸的事迹,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反响。网民“水中月_87021”说:“父母太伟大、太无私了!”网民“舞蹈的萝卜”说:“向顽强的生命致敬!向操劳的父母致敬!”
大许镇镇长朱方利介绍,镇政府已为邵达办理了低保和重残补助,每个月的补助和护理费一共有320元,现在正在争取为他们全家办理低保。
社会各界也纷纷前来探望和捐钱捐物表达对邵达一家的支持。徐州市慈善总会在中秋节为邵达送去了价值数万元的呼吸机、护理摇床等设备。
王秀珍说,每个人的帮助她都要去感谢,谈起对未来的打算,她说:“最希望有新的医疗科技看好孩子,看不好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延续孩子的生命,这是母亲应尽的责任,我要为儿子撑起一片蓝天。”
不抛弃不放弃共同面对磨难编辑本段
2013年9月24日,徐州大许镇邵楼村一间普通民房中,24岁的邵达向左蜷缩着身子躺在床上,母亲王秀珍站在一旁用平缓均匀的节奏按压着邵达胸口,睡着的邵达微微张开的嘴唇,跟随着母亲按压的节奏一开一合地呼吸着。
“儿子6岁那年,一次在学校准备爬楼梯时突然感到自己双腿瘫软,连一个台阶都跨不上去。后来儿子就经常双脚无力,自己和丈夫一起带着儿子到徐州各大医院检查,最后医生都给出了同样的结论——进行性肌肉萎缩症,而且这个病治不好了。”王秀珍对记者说,“我们不甘心,就带着儿子邵达跑遍南京、上海各地的医院诊治,结果医生都说治不好了,有医生还说孩子最多只能活到18岁。”
医生的断言并没有改变夫妻俩让孩子好起来的愿望,他们对孩子隐瞒了病情,继续带着儿子四处求医,并把孩子活到18岁作为家庭的一个目标。
“我跟儿子说,先好好上学,等到18岁以后,就可以做手术,然后病就可以治好了。”王秀珍说。夫妻俩精心照顾着儿子,然而邵达12岁那年病情突然加重,不得不辍学回家休养。
在家期间,邵达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肌肉萎缩病症的介绍,他第一次向母亲歇斯底里地发了脾气,王秀珍只能含泪告诉他实情……知道实情后,邵达的脾气变得暴躁,经常向父母发火。王秀珍夫妇心里难受,但仍是默默承受着笑脸以对。
3000多万次按压我们一同呼吸编辑本段
在王秀珍夫妇的悉心照料下,邵达度过了自己的18岁生日,但病情却未见好转,3年前的一天,邵达突然呼吸困难被送到医院抢救,连着挂了16天吊瓶,医生对王秀珍夫妇说,以后邵达只能靠呼吸机维持呼吸了。但是,高额的住院费用,这个家庭根本无力承担,夫妻俩无奈只能提着氧气袋将孩子接回家。
“当时也没有医生教我们这样按,儿子睁着眼的时候呼吸会好一点,睡觉的时候耳鼻就开始发青,真的担心儿子有生命危险,能够延续儿子生命一分钟、两分钟自己心里都会好受些。”王秀珍说,夫妻俩想起在医院看到医生经常用手按压儿子胸口帮助呼吸,王秀珍试着在儿子胸口按压,从表情上看邵达也明显好多了,不再吃力呼吸。从此以后,王秀珍夫妇成了儿子的“人工呼吸机”。他们24小时轮流交替着用双手每两三秒一次、两三秒一次按压着,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父母双手中得以延续。
白天邵明才要下地干活,王秀珍就一直守在儿子旁边按压,到做饭时才由丈夫换班,在做完饭和家务后再接丈夫的班,这样一直坚持到凌晨3点,交给丈夫换班。王秀珍每天只有3小时睡觉时间,到早上6点她又得起床接丈夫班。
“凌晨的时候是最困的,按的频率稍不正常小孩马上就会不舒服,为了清醒,我就咬自己的手,我这个手上都是牙印子,我们大人无所谓,能减轻儿子痛苦就好。”王秀珍说。
记者注意到,王秀珍手臂上布满了牙印,关节处也因为长时间受力变成了黑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