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的方式,守护我爱的城市”——对话90后志愿者
“以前我是被保护的人,现在我来保护家乡。”22岁商超志愿者郑欣怡的这番话,道出了许多90后志愿者的心声。
疫情之下,他们扛起责任,奔向社区、商超、方舱医院、隔离点,去到每一个有需要的地方。
从前分不清五谷杂粮,现在能熟练分拣蔬菜;从前少做家务,现在能扛能挑;从前脾气急躁,现在懂得为别人着想……年轻的身影依然朝气蓬勃,变化却在悄然发生。
90后志愿者们用不同的方式守护着武汉,责任、义务和奉献,让他们迅速成长。
不同的战场——感受同样的“被需要”
3月16日下午2点,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街中山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23岁的志愿者李哲政把25袋5公斤重的米袋子搬上平板车,拖到汉安里小区一栋一单元楼下,和网格员挨个给楼栋长打电话,通知居民依次来领。
李哲政左右手各提两袋米,帮居民送到家门口。来不及喝口水,又推着平板车开始下一趟。
23岁的李哲政去年刚走出校园,现在是武汉市武昌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员。
2月初,公司组织员工到洪山体育馆参与建设方舱医院。李哲政家住汉口,很想参与却没法自己跨区出行,在家中干着急。后来,公司派车将他和另一名同事接到武昌,住进统一安排的宾馆,至今没有回过家。
在方舱医院,李哲政穿着防护服工作,患者也逐步进入方舱救治。“刚开始有点紧张,后来慢慢就习惯了。”他说,每天脱下防护服时,衣服都湿透了,但工作起来全都顾不上,只想抓紧时间尽快完善建设,让患者住得舒心一些。
方舱医院的工作完成后,李哲政又作为党员志愿者来到中山社区协助开展疫情防控。
“我在家的时候,做家务不多,一直被长辈照顾。”李哲政说,但在社区,或是之前在方舱医院工作时,他会有强烈的“被需要”的感觉。
2月份,李哲政刚刚过23岁的生日。他说,这是一个难忘的生日,他付出了、努力了,也成长了,“疫情过后,我也会坚持继续做志愿者,多多帮助别人。”
不同的身份——发挥所长担起白大褂的责任
“王医生,请问我什么时候做ct检测?”
“王医生,你知道检测结果了吗?”
3月17日中午,隔离点志愿者王志勇在休息时间掏出手机,看见潘爷爷发来的微信消息。最近半个多月,潘爷爷每天都会给他发消息。
王志勇今年23岁,是武汉汉西博仕中医肛肠医院的护士,一年前来汉工作,疫情期间留守武汉。
“各地医疗队驰援湖北,我认识的老师同学都去了一线,我实在坐不住了。”他说,2月4日,他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
2月8日,王志勇根据安排来到武汉硚口区一处隔离点,负责查房、记录隔离人员健康状况等工作。
隔离点老人居多,王志勇对他们格外关注。70多岁的潘爷爷2月27日住进来,由于担心家中老伴无人照顾,有些焦虑,王志勇经常和他聊天,帮他缓解紧张情绪。
一来二去,潘爷爷和他交上了朋友,每天都要和他说说话,有时候报告身体状况,有时候聊聊家里事情。
3月11日,潘爷爷说:“因为穿着防护服,看不清你的脸庞,看到的是一双清澈、诚挚的眼睛,透露出来的是令人信赖、善解人意的目光……”
3月13日,潘爷爷又说:“王医生,上午测体温没见着你,忙别的去了吗?望保重身体。”
温情满满的信息让王志勇感动不已。
隔离点最忙的时候要照看近百名隔离人员,查房从26楼一层层走下来,自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凌晨1点多。
“现在慢慢少了,每天换班工作,一班8小时。”王志勇说,“希望武汉快点好起来,爷爷奶奶们都能健健康康回家。”
不同的方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道折纸题,是不是应该先这样折一道?我们在这里做上记号……”
3月16日晚上7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一学生古丽迪娜·亚鲁坤在租住的小屋内准时上线,对着摄像头讲起了题目。屏幕那头,几名二年级的小朋友正捧着作业,等待她的解答。
两个多小时后,古丽迪娜讲完作业,收拾好演示用的纸,这才开始做自己的事情。
1994年出生的古丽迪娜,2013年来武汉上大学,如今已在武汉生活7年,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今年寒假,受疫情影响,古丽迪娜没有回到家乡新疆乌苏市。
古丽迪娜是个热心的姑娘,她加入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尼加提·雪莲花志愿服务队,平时经常到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机构去看望老人和残障人士,还利用课余时间为新疆在汉务工人员子女做家教。
疫情发生后,由于不能出门,古丽迪娜将家教课程搬到网上,每周定时给孩子们讲解作业、答疑解惑。
不只是在线上做志愿者。2月23日,古丽迪娜得知武汉招募志愿者为小区居民提供食品药品代购服务后,立刻报了名。
每天,古丽迪娜都要时刻注意社区微信群里的消息,一旦居民提出需求,志愿者就要分工代购,并协助完成超市团购统计分发等工作。
对古丽迪娜来说,成为志愿者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当初写入党申请书的时候,我说过要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古丽迪娜说,“我要用我的方式,守护我爱的城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记者手记】青春该有的模样
曾雅青
“我没有想很多,只是觉得这是我该做的事情。”采访中,这是90后志愿者们说得最多的话。
在武汉,在湖北,一大批90后志愿者奋战抗疫前线。
他们本可以待在家里听歌追剧,但他们选择了战斗。
给居民送米那天,中山社区的10来名志愿者中午没休息,1000多袋米卸货花了一个多小时。
采访时,我帮李哲政一起送米,米袋子沉甸甸的。但他来回搬运,一趟就要弯腰数十次,却不喊累。
身为同龄人,他们的选择让我钦佩。
奋斗、奉献,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