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奥生物:让专利从“墙上”走下来
2002年9月,第五届中关村电脑节,位于海龙广场前的巨幅宣传口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博奥生物科技公司设有亚洲最大的造血干细胞样本库,库内有140台超低温冰箱,存有140.7万份样本,并以每年16.5万份的速度增长。
10年前,提及“中关村”,映入脑海的恐怕便是那海龙门前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
10年过去了,“中关村”的概念早已超越了“电子一条街”。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规划面积达232平方公里,已发展为“一区十园”。聚集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为代表,以研发和服务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
在不久的将来,中关村的“版图”还会继续“扩张”。来自中关村管委会的最新消息显示,中关村有望扩大到“一区十六园”,面积将达488平方公里。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生命科学园博奥生物 时间:2012年9月9日至12日
不久前,毛毛妈妈拿到北京一家儿童医院给毛毛出具的报告,很着急。
这份名为“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报告显示,出生两个多月的毛毛被发现带有母亲传给他的“基因12SrRNA A1555G突变型”,提示受检者可能与遗传性耳聋或药物中毒耳聋有关。
妈妈马上带毛毛进行复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毛毛是药物性耳聋易感基因携带者,但听力正常,只要注意用药,避开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十多种药物,宝宝就能拥有健康的人生。
毛毛是幸运的。他将获得一张终生“用药指南卡”,看病出示此卡,就能避开这些药物。
和毛毛一样,2012年北京约20万新生宝宝能享受到这种便捷快速的耳聋基因筛查。他们中的数百人有望避开耳聋的风险。
这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是生物芯片。
位于北京西北角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里,博奥生物有限公司的近200位科学家,在一片树叶状的环形建筑里开发了数百种生物芯片。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只是其中的一种。
如果说,CPU的硅晶片是构建中关村互联网产业的“基石”,那么生物芯片则是中关村生物产业中的一颗“明珠”。
小小玻璃片汇聚大科技编辑本段
2012年9月9日,还没踏进博奥生物大厦,楼外的风景便吸引了我。
别致新颖的树叶状大厦,绿色的玻璃外墙,DNA双螺旋结构的花园小径……进入大厦,映入眼帘的前台被设计成一颗受精卵状的“恐龙蛋”,大厦顶部是形状各异的“细胞灯”,公司展台的支架由象征染色体的“X”和“Y”组成。
博奥生物医学市场部的培训师袁莉说,这座大厦的主题是“生命”,凝结了企业文化和公司对生命奥妙不断探索的梦想。
博奥生物还有一个名字,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取来一滴血液,放到芯片上检测,不久一份个人遗传信息的报告就呈现在医生面前,医生凭借这份报告诊断健康和罹患相关疾病的风险。这就是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是指在一块指甲大小的玻璃片上,通过技术手段固定细胞或细胞内相关基因或蛋白的生物信息。
在博奥生物的展台,我见到了生物芯片,一块约1厘米宽、5厘米长的玻璃片上,分布着指甲大小的4块细密的“点阵”。
博奥生物的工作人员说,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玻璃片”,它能通过技术手段固定细胞内DNA的生物信息。临床时,通过收集人体血液、尿液、痰液等待测样品,与芯片上已有的DNA信息发生“碱基互补”反应,产生相应信号,再用计算机分析数据,就能获得待测样品的基因信息,用于基因检测,治病,预防等领域。比如可以通过收集新生儿的微量血液,检测他们是否有致聋基因;通过收集咳嗽病人的痰液,确诊他们是否患有结核和是否有耐药性。
毛毛的筛查报告,就是通过收集他的微量血液,检测出是否有致聋基因。
像这样的生物芯片,博奥生物的近200位科学家,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已经开发出数百种。
致聋基因筛查列入实事编辑本段
在博奥生物公司大厅,挂着许多奖牌和证书的“专利墙”格外引人注目。
不过,在博奥生物副总裁张志坚看来,比荣誉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挂在墙上”的专利“走下来”。
“千手观音那21个女孩,有18个是因为小时候吃药造成的耳聋。”张志坚说,中国最多的残疾人是耳聋患者,有2780万。
很多孩子本来听力正常,但因为生病时注射了链霉素等药物,导致“一针致聋”。
张志坚说,许多正常人体内可能遗传有一种药物易感基因,比如耳聋基因,服用链霉素等药物时,带有这种基因的人就会耳聋。而链霉素等药物廉价有效,也不可能停产。过去,这种基因常规检测方法必须进行基因组测序,检测难度非常大,全国只有两三家实验室能进行检测,通常要两周才能拿到结果,还需要专家详细解读。
2009年,博奥生物率先研发出生物芯片,历时四年。
张志坚介绍,有了芯片,检测费用和难度大大降低。医院只需要购买基因芯片和配套的检测仪,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开展检测。普通医生就能在电脑上直接读取检测结果。
市场价格仅数百元。医院只要购买一台检测仪和几块芯片,就能检测,普通医生在电脑上就能直接读取检测结果。
据张志坚介绍,芯片研制成功后,经过中关村管委会的协调和支持,博奥生物的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在今年获得了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4800万项目采购。
从今年3月起,北京将为新生儿提供免费耳聋基因筛查服务,凡是在本市130多家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出生的北京市常住人口新生儿均可获得该项服务。
据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雷海潮介绍,在2012年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35个项目中,为北京市常住人口新生儿提供自愿免费耳聋基因筛查服务是其中之一,预计每年将有约20万儿童因此受益。
小团队10年成“参天大树”编辑本段
博奥生物是2003年10月搬进位于昌平区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在拥有这座24000平方米研发大楼之前,它的起源地是清华大学一间2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
1999年,在美国纳米基因公司芯片实验室项目担任研发首席科学家的程京回国创业,成为清华“百名人才引进计划”第一人,任清华大学生物芯片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
创业之初,程京带领4名老师、3个研究生“打天下”。
尽管条件艰苦,但程京是幸运的。2000年2月,程京受邀在中南海“国务院办公厅第十次科技讲座”上,作了题为《生物芯片--下个世纪革命性的技术》的主题报告。
程京在报告中建议:中国应加大在生物芯片研发方面的投资力度,迅速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技术,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中去。
这份建议引起了国家对生物芯片技术的高度重视。
2000年9月30日,博奥生物成立,程京出任工程中心主任、公司技术总监……如今,博奥生物已成为中关村互联网、电子信息之外的另一张名片。
其实,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像博奥生物这样从“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公司还有很多。
而今,这里汇聚了近百家生物医药出口企业。2011年,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收入793.2亿元,同比增长25.9%。示范区生物医药出口企业92家,实现出口总额4.8亿美元,同比增长44.8%。
我这十年编辑本段
从20平米到2.4万平米编辑本段
程京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总裁兼技术总监。
2002年,39岁的程京带领的博奥生物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十年后,博奥生物成为中关村继互联网、电子信息后的又一张“名片”。
博奥生物也从一个2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4个老师、3个研究生成长为拥有24000平方米研发大楼,拥有500多人队伍的国际生物芯片研发和生产巨头。
2009年12月,程京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作为科学家的程京院士,十年来,在科研之外,更加显露出一个关注民生、关注制度建设和完善的知识分子情。
除了在他自己所在的生物芯片领域,程京也曾为改革国内相关医疗卫生制度弊端大声疾呼。
程京曾在《健康报》发表文章《新技术进临床瓶颈在哪》。他认为,虽然用于临床检测的创新产品,为医疗进步提供了很大助力。由于当前的法规政策所限,这些产品在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获得医疗器械许可证后,仍然不能直接进入医院得到应用。
为此,他疾呼对那些能让老百姓真正受益、价格合理的创新成果产品,应该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通过“绿色通道”使其尽快纳入医保。而针对物价在各个省市重复报批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应携手卫生部等相关部委进行解决。
读这十年编辑本段
“新兴产业支撑大国崛起”编辑本段
王德禄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参与制定“中关村规划纲要”专家之一。
王德禄是参与制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专家之一。他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新兴产业是大国崛起的必然支撑,中关村应先行一步,着重发展原创性新兴产业。而生物工程,就是他认为的原创性新兴产业之一。
来自中关村管委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收入793.2亿元,同比增长25.9%。示范区生物医药出口企业92家,实现出口总额4.8亿美元,同比增长44.8%。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总收入占示范区比重逐年提高,生物医药产业成为示范区出口增长亮点。
王德禄表示,国家对中关村的批复是“战略新兴产业策源地”,是要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之一”,当前中关村已经出现了物联网、生物CRO、移动互联网等原创性新兴产业的雏形。中关村这些新兴产业领域与世界发达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并涌现出一些拥有改变世界梦想的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将给中关村注入新的活力。王德禄表示,北京应将生物医药研发外包(CRO)作为生物产业的突破口给予重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