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孙文明:一位与阿炳同样载入史册的盲艺人

阿炳的《二泉映月》,流露着受旧社会压迫的底层盲艺人的思绪情感,符合当时的时代情绪,得以广泛流传。而孙文明的音乐更多的是一种纯音乐性的悠扬婉转,对这样一位艺术大师的全面认识有时需要经过时间的发酵。

孙文明

提及二胡,很多人会想起“瞎子阿炳”,却少有人知道同为盲艺人的二胡演奏家孙文明。

孙文明是近代江南有名的民间艺人,生于1928年,4岁因病失明,凭借自身极高的音乐天赋和对二胡的痴迷,通过诸般创新将二胡演奏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遗憾的是,他留下的乐曲和技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成绝响。如今,上海音乐学院汝艺老师历时多年系统整理孙文明的二胡艺术,将他的艺术首度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并重新带回民乐课堂。

在汝艺看来,对孙文明二胡艺术的回望和寻找,是中国民乐人对传统的自觉礼敬和对创新的不懈求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方针的扎实践行。

目录

尘封多年的二胡绝响编辑本段

活跃在20世纪50年代的民间二胡演奏家孙文明,在二胡表演艺术和二胡乐曲方面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丰富和发展二胡艺术的贡献完全可以和刘天华、华彦钧(阿炳)两位二胡界泰斗级大师相提并论。然而,他的名字长久以来却鲜为人知。孙文明其名为何不彰?汝艺认为:“一方面是时代的原因。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社会中充满着对旧社会的控诉和对新社会的歌颂。阿炳的《二泉映月》,流露着受旧社会压迫的底层盲艺人的思绪情感,符合当时的时代情绪,得以广泛流传。而孙文明的音乐更多的是一种纯音乐性的悠扬婉转,对这样一位艺术大师的全面认识有时需要经过时间的发酵。”

另一原因则是,他的技巧太高,非一般人能够掌握。汝艺说:“孙文明的二胡技艺非常高超,弓法、指法、换把在他那里不再只是技术,可以说,炉火纯青的技艺使得孙文明已臻‘自由王国’。而这样的自由带来的结果就是‘无迹可寻’,大多数人因此畏难而退,所以孙文明传播至今仍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1960年,孙文明由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邀聘授课。作为孙文明的嫡传弟子,如今年逾八旬的林心铭回忆:“1960年秋,孙老师到上音大礼堂开独奏音乐会,他的演奏时而委婉哀怨,时而欢乐活泼,声声扣人心弦。我就被这乐声迷住了,所以申请向孙老师学琴。后来愿望成真,犹记得孙老师教我的第一课是《四方曲》和《流波曲》。”

孙文明青年时曾跌伤右手臂,所以他的持弓方法与众不同,这对当时的林心铭可谓一大挑战。“孙老师会把二胡夹在双腿之间拉,他有的曲子会把‘千斤’绑很高,有的又不用‘千斤’,这导致把位很大。所以当时我遇到大跳把时,音准便很难掌握。孙老师运弓虚实兼用,变化多端。以《夜静箫声》一曲为例,他用虚弓模仿洞箫音色,至今少有人能像孙老师这般奏得惟妙惟肖。”

除《夜静箫声》外,孙文明二胡中的创新之处不胜枚举。《人静安心》一曲,孙文明借鉴口琴中“复音”的演奏技法,双音与单音在最后一段交替而巧妙地展开;《志愿军归国》则借鉴了民间常见的大雷拉戏手法,又创造性地在二胡上发挥出各种模拟技术,通过频繁地调弦换音,琴弓特技,使二胡发出了令人惊奇的音响效果;《送听》具有浓郁的广东音乐风格,孙文明巧妙运用了八度定弦的双弦演奏,仿佛展现了广东音乐中高胡和椰胡同时演奏的特殊效果。

回到传统的宽阔河流编辑本段

1961年,上海音乐学院录音室曾录制孙文明亲自演奏的9首二胡曲目。1980年,林心铭整理出《孙文明二胡曲集》,并由香港上海书局出版。如今,汝艺继续着孙文明二胡艺术的整理研究工作,并将于近期完成出版孙文明的全版二胡集和演奏录音。

孙文明的作品,很多有录音没有谱子,给复原工作增加了极大的难度。“最难的就是没有谱子,不知该如何演奏。只能反复听、记下来、演奏、思索……循环往复。”汝艺说。

复原孙文明失传绝技的困难程度,远远超出汝艺的想象。他遍访孙文明的亲友和学生,希望找到破解其艺术宝库的密码。《二琴光亮》这首曲子,虽然只有两分多钟,却尤耗心力。怎样用一把琴演绎出两把琴同时奏响的效果?汝艺曾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发现秘密就藏在“千斤”里。千斤是胡琴类乐器独有的部件,孙文明对“千斤”的使用非常灵活,通过“半千斤”的方式,汝艺终于破解了《二琴光亮》的谜题。

在汝艺看来,孙文明的二胡呈现出和观念中传统二胡迥然不同的特点,真正体现了对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他在音乐创作时从民间音乐中汲取养分,但绝不刻板承袭,模仿前人,而是在接受传统熏陶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音乐个性和风格。由于不断对二胡演奏的新音色、新技术、新表现手法发展开拓,孙文明的作品充满着质朴清新的情韵,又透露出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2017年11月,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建院九十周年系列音乐会之一,由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和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共同主办的“春秋弹乐,四方流波”汝艺独奏孙文明作品专场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行。这是迄今为止孙文明全版作品的首次公演。

谈及那场筹备多年的音乐会,汝艺掩不住心里的兴奋。从《四方曲》开始,他用8把胡琴分别演绎了孙文明创作的11首曲子。其中既有大家相对熟悉的《四方曲》《流波曲》,也有多部首演作品。《弹乐》(上音版首演)《送春》《志愿军归国》《二琴光亮》这四部作品的首演更是极大拓宽了人们对孙文明的认知。

眼下,汝艺正在致力将孙文明的二胡乐曲纳入日常教学中。他始终坚信,传统中不乏创新,吃透传统是创新的起点。汝艺说:“创新是二胡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它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在器乐教学和演奏中,完整保存和呈现孙文明的乐曲形态,也是当下二胡艺术的一种创新。”

回到民间的广阔田野编辑本段

据音乐文化学者白晓炜讲述,民乐从民间被纳入专业教育体系,以及到现在民间和专业并重,是中国民乐的两次转捩点。当代民乐作曲的方向,要么以西方创作思维为主导,要么引入小提琴等西方乐器尝试“中西合璧”。在白晓炜看来,“从前这类乐曲尚具有稳固的中国根基,后来乐曲里中国的味道、中国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少。现在有的民乐连传统乐曲都没有继承下来,更何况文化。在民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把根扎得结实,加强学生对传统的认知。”

如今二胡演奏和教学主要依循的是作曲家和教育家刘天华所创立的现代二胡学派体系。刘天华基于西方音乐理念为二胡制定标准和规范,使二胡得到快速发展。作为民间艺人的孙文明,可贵之处恰恰在于突破了这种标准和规范。汝艺发现,孙文明的二胡艺术不但运用了今天所通用的五度定弦演奏方式,更创新使用了八度定弦、同度定弦、无千斤、双音演奏等特殊演奏技法,使二胡的表现力得到极大扩展。

“孙文明和刘天华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孙文明的二胡艺术特质是开放的,无拘无束的,不会设立固定的标准和模式。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会给传统的评判法则带来积极意义。”汝艺说。

令汝艺感动的是,在整理研究孙文明二胡艺术的过程中,众多艺术家和机构给予了无私帮助。作为唯一健在的听过孙文明流浪时现场音乐会的人,上海民族乐团的老艺术家周皓给出了很多建议。林心铭则把自己的琴拿出来给汝艺使用。目前,孙文明二胡演奏技术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汝艺老师也成了孙文明二胡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上海音乐学院人事处处长曾敏介绍,学校特别设立针对40岁以下教师的“英才助飞”项目和40岁以上教师的“双馨双成”项目,打破条条框框,支持有想法的老师。汝艺对孙文明二胡艺术的整理研究就入选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双馨双成”项目。

在汝艺看来,现阶段对孙文明二胡艺术的传承只是“1.0版本”,先还原技法,接下来会是“2.0版本”。“我用了8把不同的胡琴才复原了孙文明的11首曲子,而他用1把琴就能演完,要钻研的还多着呢。”今年,他希望能背上二胡,去上海奉贤,江苏昆山、苏州等地,跟随孙文明的脚步一路走一路演。“来自民间、田野的鲜活素材,深深植根在孙文明的创作中,这恰恰是我们民族音乐的宝藏和源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这届青年“守护力”,满格!    下一篇 曾是美国外交官却辞职翻译仙侠文 他是武侠世界的“任我行”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