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潘盛拥:自力更生脱贫摘帽

  “曾书记,谢谢你们!要不是有你们的帮助,我也不会这么快振作起来、这么快脱贫。”潘盛拥握着泽泉乡花园村第一书记曾峰的手久久没有松开。潘盛拥是泽泉乡花园村的一名贫困户。2017年被纳入贫困户的他,拒绝等、靠、要,靠着自己的双手开办养鸡场,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幸福家庭突遭变故  投放饲料、打扫鸡舍、收鸡蛋……每天清晨7点钟,潘盛拥就在鸡舍里忙碌起来了。1974年出生的潘盛拥,...

  “曾书记,谢谢你们!要不是有你们的帮助,我也不会这么快振作起来、这么快脱贫。”潘盛拥握着泽泉乡花园村第一书记曾峰的手久久没有松开。潘盛拥是泽泉乡花园村的一名贫困户。2017年被纳入贫困户的他,拒绝等、靠、要,靠着自己的双手开办养鸡场,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幸福家庭突遭变故

  投放饲料、打扫鸡舍、收鸡蛋……每天清晨7点钟,潘盛拥就在鸡舍里忙碌起来了。1974年出生的潘盛拥,原本拥有一个十分幸福的家庭。2013年,他与妻子一起经营着一个养鸡场,还有一双儿女陪在身边,日子过得也算安安稳稳。但是,这一切在2016年戛然而止。这一年,他的妻子意外溺水身亡,这个家庭也因此支离破碎。“本来日子过得很幸福,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妻子出了意外。我也就没有心思再去打理鸡场了。”说到这里,潘盛拥红了眼睛。妻子的突然离世给了潘盛拥巨大的打击,越来越颓废的他无心再管理鸡场,于是在2016年底将开了三年的鸡场关掉了。潘盛拥说,如果不是因为有两个孩子要抚养,自己在2016的时候就跟着妻子一起“走”了。

  潘盛拥的大儿子在德安县读高中,小女儿还在念小学。又当爹又当妈的潘盛拥为了照顾年幼女儿的饮食起居,没有办法出门务工,家里的经济来源也就没有了。“没有办法啊,女儿还太小,根本离不开人照顾。”潘盛拥说。就这样,本来还算是普通的家庭因此一贫如洗。考虑到潘盛拥一家的实际困难,2017年5月,通过花园村民主评议,潘盛拥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路上不等不靠

  花园村第一书记曾峰在了解到潘盛拥的实际情况后,便与帮扶干部、村干部一起多次上门做潘盛拥的思想工作。曾峰认为潘盛拥有养鸡的技术,应该重新拾起来,不应该如此一蹶不振。为此,曾峰还积极向潘盛拥宣传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扶贫政策,来打消了潘盛拥的后顾之忧。“虽然你的妻子过世了,但是你的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而且你的两个孩子还那么小,以后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更何况你现在还有劳动能力,还不如将你养鸡的技术利用起来,靠自己的双手重新打造一个幸福的家庭。”曾峰说。

  曾峰走后,潘盛拥觉得自己不能再如此颓废下去了。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潘盛拥决定将已经关闭了的养鸡场重新开起来。但是重开养鸡场缺少一笔资金,于是潘盛拥主动找到曾峰反映了这一情况。“曾书记听了我的诉求之后,积极为我在村里、市里来回奔波,最后为我申请到了4万块钱的政府贴息贷款。”潘盛拥感激地说。4万块钱的政府贴息贷款加上亲戚朋友的大力帮助,2017年底,潘盛拥将荒废一年多的养鸡场重新开了起来。

  如今,潘盛拥每天忙碌在鸡场里,各项工作都得心应手。潘盛拥说鸡场里面目前有三千只鸡,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在打理。潘盛拥告诉记者,自己养鸡的技术都是靠看书自学来的。书看得多了,慢慢地也就懂了。现在给鸡打育苗、用药之类的基本都没有问题。

  自力更生脱贫摘帽

  潘盛拥告诉记者,目前,养鸡场每年可带来3万块钱的收入,两个孩子也享受到了教育扶贫的各类补助,读书没有了后顾之忧。潘盛拥通过各类扶贫政策、帮扶干部的帮助以及自身的努力,今年底就可以成功脱贫。如今的潘盛拥精神抖擞,将生活安排地井井有条:每天早起到鸡场工作,中午回家给上小学的小女儿做午餐,下午继续到鸡场工作。日子也一天一天回到了正轨。“我现在养了3000只鸡,我想再养3000只鸡,将鸡场的规模开得更大、更好,可以给我的孩子们更好的生活”潘盛拥笑着说。

  潘盛拥告诉记者,他今年才44岁,正值壮年,再苦再累再困难,自己也要努力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成人。扶贫政策帮得了他一时,却不能帮助他一世。只有靠自己才能真正地脱贫致富。潘盛拥说,如今自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国家对贫困户有很多政策和照顾,但是我们不能一辈子靠政府、靠政策,要自力更生、自强自立。贫困并不可怕,人穷志不穷,要有这种信念,我们才能走出困境。”潘盛拥感慨地说。

  随着共青城市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进一步被激发,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要我脱贫”转为“我要脱贫”,自力更生,思变谋富。潘盛拥只是共青城市贫困户中自力更生成功脱贫的一个缩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简单的“输血”扶贫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依靠外力”不如“自力更生”来得长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要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干部的关怀,更离不开贫困户自己的脚踏实地、长期付出的决心和恒心。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甘肃陇南坪垭藏族乡:易地搬迁圆了祖辈“脱贫梦”    下一篇 傅璇琮:走出一条学者型编辑之路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