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空地球仪”走红网络背后的故事
山东省济南市69岁的单孟渤是济南蛋雕、刻瓷的“双料”传承人。对雕刻的热爱,改变了他的后半生。年近古稀,他仍没过上清闲的养老生活,而是料理着自己的一间工作室,传承非遗。
用他话说,“从来没像现在这么忙过,也从没像现在这么充实过。”
进行镂空蛋雕的单孟渤。
半路“出家” 兴趣酿就的非遗人编辑本段
在单孟渤看来,他能成为民间艺术家,起初全倚仗“兴趣”二字。大多非遗传承人的传承项目是他们的“传家宝”,有着血脉传承的基因。单孟渤却并非如此,人到中年,他才开始接触并痴迷刻瓷和蛋雕两项艺术,是“半路出家”。
1949年,单孟渤出生于济南。他从小就爱好绘画、雕刻,工作之后还一度迷恋摄影。上学期间,全班同学的钢笔上都是他雕刻的花鸟鱼图案,甚至有同学央求父母为自己多买几只钢笔,专门拿来让单孟渤雕刻。自小他就表现出对美术艺术的浓厚兴趣与异人天赋。
心之所向却并没有一开始就成为他事业的落脚点。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单孟渤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之后留校任教,按部就班过着已经规划好的人生。
单孟渤的瓷雕工具。
而和刻瓷的缘分要回溯至1992年他到淄博出差,当时恰巧赶上当地陶瓷琉璃艺术节,单孟渤在展会上看到现场有艺人表演刻瓷,立刻被这门美丽的艺术“惊艳”了。“在瓷盘上能刻出各种画面,真是不可思议!”
回到济南,单孟渤便对刻瓷着了魔,开始自学起来。刻瓷用的工具很简单,一支铅笔、一把小斧头和錾子。为了挑选适合的刻刀,他找了十几种不同质地的硬铝合金反复试验,请朋友帮忙焊接,而家里所有的盘子、碗,甚至烟灰缸也都成了他的试验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素描基础好,单孟渤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做出了令人惊叹的作品。后来单孟渤又开始尝试原材料更难把控的蛋雕。二十多年过去,他似乎对雕刻这门艺术总有掘取不尽的兴趣。
单孟渤的人物瓷雕作品。
今年3月,他用鹅蛋所雕的镂空地球仪在网上走红,也带火了蛋雕这项非遗技艺。单孟渤说,“不管是蛋雕和瓷雕都是非常小众的,大多数人从未接触过。”网络让非遗不再阳春白雪,更易走入大众视线。凭着热爱,单孟渤一路钻研,成为刻瓷、蛋雕界的大师,并肩负起这两项艺术传承发扬的使命。
苦练技艺 地下室一待就是十年编辑本段
单孟渤的刻瓷启蒙老师朱振啓曾评价他,“有着深厚的基础,属于厚积薄发,谁都不能简单一下子就刻出这么好的艺术。”
单孟渤的雕刻事业起初并不被身边人看好,连妻子也对自己的“不务正业”表露出不解。瓷雕噪声大,创作时间长,为了不影响家人和邻居,单孟渤每天吃完晚饭就自己钻进楼下的地下室。这片创作天地窄小闭塞,光线极差,环境艰苦,但无论严寒酷暑,有整整十年,单孟渤的闲暇时光就在那里度过。
单孟渤最钟爱的作品之一《老》,脸上满是皱纹的老人借着煤油灯翻阅着残破的书卷。
创作的路上也会有难以突破的瓶颈。学习刻瓷快一年的时候,单孟渤决定给自己的定位转型,改为主要从事人物肖像雕刻,同时用材也从白盘到黑盘,“人的毛发很难处理,线条的细腻要表现出来,我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走了一段弯路。”
谈起自己对技艺的执着,单孟渤提到一个时髦词--“匠人”。一幅瓷雕作品,要用小錾子凿少则几万下,多则几百万下,单调枯燥的动作不断地重复,而一幅复杂的作品往往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
日积月累的雕琢,让单孟渤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我最擅长的是在黑釉盘做人物雕刻,随着刻刀一点点打下去,黑釉盘的白胎浮现出来,刻法的深浅造就出不同的黑白灰色调。”对人物毛发的雕刻单孟渤始终一丝不苟,其中的技法只有他自己能掌握,因为只有不断锤炼才能习得。
单孟渤受邀前往韩国讲学。
精益求精 雕刻出人生的艺术编辑本段
如今,单孟渤家的客厅就是他的个人艺术馆,对着门的墙壁上,挂满了他的刻瓷作品。电视墙上,一枚枚精美的蛋雕也让人目不暇接。一枚枚薄而脆的蛋壳上,山水、人物肖像、动物、书法等题材应有尽有,鸟笼、音符等造型各异。“每次完成一幅作品,我都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不断端详,正是这种成就感不断激励着我向前。”在单孟渤口中,大大小小的阻碍都不曾使他动过放下刻刀的念头,反而一件件精进的作品让他心中盛满获得感。
退休之后,单孟渤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他成立了一间自己的工作室,全国各地的爱好者上门拜师。带徒之余,他便穿行于各处宣传蛋雕、刻瓷艺术。
单孟渤的晚年生活变得格外充实。
单孟渤在指导学生刻瓷。
单孟渤坦言,蛋雕、刻瓷已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一项技艺开拓了他有苦有乐、积极进取的人生面。“我开始接触这个时一点都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果,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就是一点点钻研,没想到就做成了,人就是这样吧,你付出了总会有收获。”在不断精进艺术的路上,单孟渤也悟出了自己的人生哲学。
现如今,单孟渤有四名正式徒弟作为非遗技艺的预备接班人,“能喜欢能坚持就很不容易了,只要他们愿意学我都不求任何回报倾囊相授。”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蛋雕、刻瓷成为这位古稀老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