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文化建设   
[0] 评论[0] 编辑

留守黄冈继续抗疫,我们想为这位了不起的湘妹子准备一份特别惊喜

3月22日,大部分医护人员已经返程。但还有一部分医护人员选择留守,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护师彭丹,就是其中之一。

在过去近两个月时间里,湖南陆续派出619名医护前往黄冈支援。

3月22日,大部分医护人员已经返程。但还有一部分医护人员选择留守,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护师彭丹,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他们来说,留守也是充满希望和阳光的,充满了樱花的香味。

image.png

3月30日,彭丹从黄冈撤回湖南,受到十多万群众的夹道欢送和最高礼遇。

4月13日,她即将解除隔离,回到自己家中。

目录

“护理工作很讲究”编辑本段

3月30日,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护师彭丹,从黄冈回到湖南,开始在酒店十四天的隔离,32个日夜里,她说,在他们需要我的时候,让我感到了职业价值的最大化。

我在湖北大别山,湖南ICU病房,负责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病人都是危重症,很多病人上有无创和有创的机器,不能说话,没办法和我们沟通,更多的,是听我们说。彭丹介绍,病人里有从普通病房转到ICU的,他们身边躺着的,可能是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人。她能感受到,这些患者心理压力的重量。“年纪越大,顾虑会更多。”彭丹等医护人员和当地医生一起,向外收集过鼓励的小贺卡或者信件,通过志愿者送到医疗服务区,有了这些彩色的加油语,可以让他们心里有所慰藉,就不会那么担心、害怕了。

“有很多人会认为护理工作,就是照料字面上的吃喝拉撒,其实,我们的活儿,细致的很,比如翻身,拍背,吸痰,都有讲究。”

两位70岁的老人,让彭丹印象深刻。

“呼吸道管理很重要。”编辑本段

“这位70岁的嗲嗲,在成功的顺畅拔管后,我们所有成员都很振奋,这代表我们打了一场胜仗,证明我们的付出有了回报,给了我们莫大的信心,很多人都哭脸了。”她说,要知道,从鼻导管到无创呼吸机到高流量呼吸机,最后才是老人身上插着的有创呼吸机,这已经是最高顶配了。

老人的形象,彭丹用了几次重音形容,皮下脂肪少,干瘦干瘦,高度营养不良,老人的年纪大了,很多牙齿都没了,他和我们的交流只有点头或者摇头。“护理最关键的是吸痰,呼吸道管理很重要,翻身,拍背,吸痰,每个环节都很关键,需要特别仔细。”她描述,呼吸机一根管子插到老人的组织气管里,医护对他进行翻身拍背,让他把痰咳到吸管导管内,再插入吸痰管,将吸管导管里的痰吸出。“这其中,也有风险。”她说,如果吸痰效果不好,不仅病人的痰没吸干净,自己也可能被感染。

“老人的痰很多,好在清理的及时,肺部管理得当,得到成功拔管的好消息。”

她说,老人的好转,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医护人员对他的脾胃护理。“老人最初只能靠静脉,输入营养,慢慢的,可以插入胃管,把营养输入到肠道里面,到后来,老人可以直接口服营养素了。”

AAAFB653-F553-4f53-A66C-AE8E3FC3D8FF.png

方言遇上普通话也不影响我接收到你的肯定编辑本段

彭丹向记者谈到,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他们听不懂也不会说普通话。“年纪大的老人家也不会通过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的不理解,让医护和患者间偶尔产生沟通不畅。

回忆起这位70多岁的娭毑,彭丹语速突然变得轻快,相对之前耐心的介绍一系列复杂的医学术语,现在她的语气也渐渐变得温和。

“她比较高冷,当时臀部有红肿的情况,需要帮她翻身按摩,她特别不喜欢这样。”彭丹说,每次给老人翻身,老人都会带着特别正宗的方言对他们说“你们好芍好芍。”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听懂,也觉得没关系,隔着口罩和几层防护服,彭丹扯着嗓门,用普通话对娭毑说,我们会时不时给您翻身给您按摩,别害羞,没什么好担心的,这里没有什么小妹妹、小哥哥,都是您的孙女或者儿子,您不要害羞哟。

熟悉了,彭丹也摸清了娭毑的喜恶。“老人不愿意交流,喜欢吃糖,也很喜欢吃东西,三餐很快就吃完了。”她说,为了娭毑配合护理,自己有事没事就会和她聊天,时不时给她一颗糖。将老人的一日三餐,分成了五餐“少吃多餐嘛。”

“在我看来,她就像自己的奶奶。”彭丹经常对娭毑说:“该睡觉就要睡,该起床的时候就要起,你好了大家都会更好的。不会说普通话没关系,用手指出来,我们也可以交流。”老人的习惯和细节也被她记在了心上,在娭毑睡觉的时候,彭丹会在她脚上加上一床被子,她说这样,会增加娭毑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护理的过程中,彭丹多次抚摸了娭毑的脑袋和手背,赞赏娭毑:“好勇敢呢,很乖哟,今天你的表现最好了。”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娭毑又对彭丹说起那句熟悉的方言:“你好芍”,只是这次,后面又多了一句“但是,你也好灵泛很扎实。”彭丹感觉到这句转折后的方言和前一句不同,她找到和娭毑同地方的患者来进行翻译,这才完整接收到方言背后的赞美。“好灵泛很扎实,是说你很漂亮也很厉害,前面那句是说你看起来好笨,最初我们都听不懂她说的话,没办法和她交流,引来她的抱怨,现在,虽然语言不同,但是我们都能感受到彼此传达的好意了。”

她说,“生活里,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你的,当感受到他们的需要时,那一刻,我特别骄傲,有种很强的幸福感。”

黄冈后勤人员就像家人一样编辑本段

“2月28日来的,现在有24天了。”3月22日,彭丹表示,黄冈出太阳了,樱花也开了,伴随着樱花味的留守,让她感到被需要的骄傲。

在黄冈的24天,除了面对紧张的救治工作,就是酒店房间里的单调生活。两点一线的生活途中,彭丹接触得最多的,就是接送的大巴车司机和酒店工作人员。而这两类人员,成为彭丹切换情绪的切口。

彭丹表示,黄冈的变化,很多时候,来自于上下班路上大巴车司机的转述。比如,外出采购这件事的描述。“现在外面人很多了,老的少的都出来了。”回忆起前几天,大巴车司机介绍“现在可以外出,但是一家只能一个人出来采购”,就已经让彭丹激动了不少,听到最近的状况,彭丹更是兴奋。

“黄冈的后勤工作人员和酒店工作人员超好,就像家人一样。”彭丹说他们身上的温暖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她回忆,有次凌晨下班,2点40分到酒店,“当时外面下着雨,还比较冷”,她在门口徘徊了很久,纠结要不要打电话,叫工作人员开门,“虽然很冷,但是又不想麻烦别人”。她看了眼手机,想着大概再等20多分钟,下一批上班的同事出门,她也可以进去了。

“我徘徊没多久,工作人员用手电筒巡视的时候,看到我了。他说,你怎么不敲门进来呢,要打电话给我啊。我就是不敢睡,怕睡着了听不到你们的电话,就在大厅里面等你们。”彭丹说,那种被人等着的感觉,让她感受到了家人般的照顾。刚准备按电梯门的彭丹,又被工作人员叫住。他说,“妹子啊,我们给你们准备了小米粥还有银耳粥,你一会洗完澡要是饿了,就下来装一碗,如果不想下来,就打电话,我们给你们送上去。”

image.png

彭丹说,心愿就是去《天天向上》看汪涵。当然,最想的就是帮助黄冈人民,早日恢复以往的节奏,该休息的都休息,能上班的都上班。

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她驰援一线,帮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整舒缓医患的精神状态,倾听、呵护、鼓舞、疏导……

救心和救命一样重要,她用专业和耐心,开拓着另一方战场。

把对黄冈这座城市的希望和阳光,都化作温暖和力量。工作之余,她也是个追星的普通女孩。

她的微心愿,我们来圆!希望这个微心愿的实现,能给一直为病人负重前行的她,送去一缕阳光、一点开心、一份轻松。

谢谢你,辛苦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我从武汉回来了,嫁给我吧!”    下一篇 汶川地震那年的哀悼日,因为这件事我后悔了10年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