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寓情于收藏“侨汇人民币” 寄托城市情结
七旬老人刘善弼寓情于藏,寄托着他的城市情结
每年慈善万人行上人手一面的小旗帜,为万人行的热闹场面增添几分色彩,为游行的人群增加些许的灵动。然而,七旬老人刘善弼看中的却是这面小旗子背后的意义。从第一届慈善万人行开始,他便有意识地收集齐了这些小旗子,一收集就是30年。在他看来,收藏就是用实物来见证历史,这些实物不仅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也寄托着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感。
■小举动开启逾30载收藏路编辑本段
收集慈善万人行小物件的工作,30多年来刘善弼基本没有中断过。今年慈善万人行当日,刘善弼早早就赶到了现场,与往年一样,他穿行在等待游行的队伍之间,收集起慈善万人行的小物件。游行队伍中有许多他的老朋友,他们主动地把身边的小旗子、工作证、小贴纸等都送给了老人。不多一会儿,刘善弼手中就已收获满满,脸上也笑开了花。
回到家中,刘善弼兴致勃勃地拿出一张照片,这是2017年他向档案馆赠送慈善万人行物件的照片,也正是这次捐赠,让他成为了圈内知名的慈善万人行物件收藏名人。“起初就是感觉到这些物件应该被收藏起来,因为不起眼的小物件日后最难寻。”刘善弼说,正是当年一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开启了他数十年的收藏生涯,也让他找到了个人与这座城市的一个联系,以至于他与孩子们都旅居海外后,他几乎每年还要坚持回到中山,参加慈善万人行。
在收集慈善万人行的过程之中,也让刘善弼收获了更多来自这座城市的小感动。在他的慈善万人行的收藏品中,品类早已过百种,当中包涵了起步证、捐款证、指挥袖章、臂章、大锦旗、小旗子以及各类工作证、记者证、通行证,这些都是参与万人行的领导、嘉宾、群众在得知他在收藏该类物件,特意为他而留的。“虽说是个人收藏,但更多的是众人的帮忙。”刘善弼说,收集的过程也像是一场另类的慈善,众人的帮助最终汇集成了这一系列的收藏。
■多样收藏留住城市记忆编辑本段
在30多年的收藏经历中,刘善弼越来越习惯把对城市的情感凝聚在自己的收藏品中,在他数以十万计的各类藏品中,绝大部分带有着浓厚的城市记忆。
在老人的收藏室内,门类最大的一块是过往的各类票证。刘善弼告诉记者,这当中有从前计划经济时期的粮、油、肉、糖、布票及选民证、边防证等种式多样的各类票据。这些票据中有不少是当时自家存下来的,更大一部分是票据废除后,他从别人手中收回来的。在他看来,这些票据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城市经历过的经济困难资源匮乏时期。当时一切生活必须用品都需要凭票证分配,一个人一个月四两油,五斤肉,粮食还要按劳动量分配,像一些重体力的劳动工位有额外的粮食补贴。在鱼肉十分稀缺的计划经济年代,想吃一顿鱼肉,经常要一大早起床排队。这些历史他是亲身经历过,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记忆,应当为后世留有物证。
此外,他还专辟了一个“侨汇人民币”的收藏系列,专门收集华侨给家乡汇钱的凭证。刘善弼告诉记者,这是中山作为侨乡的一个重要历史物件,由于当时的规定外汇不能直接换成物品,于是就造就了“侨汇人民币”的诞生。侨汇人民币是指根据侨汇额核发一定比例的物资购销凭证给国内的收汇人,侨汇券持有者除了可以买到粮食花生油等,还可以在专门的商店购买例如肥皂等稀缺的物资。他希望在未来能把这个门类收集得更加完整,再向群众展示这段城市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