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土族婚礼

互助土族地区流传的土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土族婚礼习俗是土族人民通过与自然界的斗争和长期的生产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土族能歌善舞,不仅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而且就连土族青年男女的婚礼,也是在一整套完整、欢乐的歌舞中进行的。2006年5月20日,土族婚礼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土族的婚礼,一般分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谢宴等程序。仪式隆重热烈。

提亲

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决定,都得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向女家求婚。媒人多为男性,一般要请村里有名望的长者,或与女方家沾亲带故的人,便于说合。提亲时,两位媒人要预备j锅馍和蒸花卷各一付、酒两瓶,并带上哈达,到女方家说亲。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亲事,就会把礼品原封不动地送还男方。若同意这门亲事,则收下礼物,热情招待媒人,并将空酒瓶送回,这是非常别致而明确的信息。

定亲

女方家同意后,请来本家各户家长,并邀请男方家的父亲或叔父,同媒人一起来商量定婚。男方需带两包茯茶、三瓶酒、一条哈达、两付馍馍,作为吃喝礼。并送给女方家父亲一包茶,母亲一件长衫料子。同时送一部分财礼。在议礼过程中,女方家开始故意要很多彩礼,这时,媒人和男方家父亲或叔父,向女方家的长辈频频敬酒,说好话,使彩礼的数目降到最合适的程度。

送礼

定亲后,男方家请媒人给女方家分期分批送礼。但主要的彩礼要在办喜事前三个月送毕,以使女方缝制衣服等。彩礼分干礼、衣料和首饰,也有全部送线的,衣料由女方自己选购缝制。按土族传统习惯,未娶亲前,女婿不到女方家去。逢年过节,也要去,还要给女方家人分别送礼物。

选吉日

土族婚嫁,多在每年正月举行。大约在一个月前,先由男方举行择吉日仪式。土族称婚宴为"霍仁",择吉日称"砣让霍仁",即首宴。参加择吉日首宴的,有女方父亲、叔父或哥哥等人,男方也对等地请人赴宴,加上媒人,约有七八个人,共同请神择吉日。

娶亲

在娶亲的前一天,是女方家的嫁女宴,土族称"麻择"。女方本家各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送来礼物。女方家设宴招待,并摆嫁妆,当众一一交待男方送来的彩礼,缝制了多少件(套)衣服,以及女方家的陪嫁,等等。这时,姑娘要哭嫁,哭嫁词委婉动人,感谢山神、土主、父老、乡亲、父母、哥嫂、姐妹的养育之恩和深厚情谊。

婚礼习俗

结婚前一天,男方在下午请两名能歌善舞、能说会道的"纳什金"(即娶亲者)带上娶亲的礼品和新娘穿戴的服装、首饰,拉着一只白母羊(象征着纯洁和财富)到女方家娶亲。此时,女方家故意不给纳什金开门,并由阿姑(年轻女子)唱起悦耳的"花儿",让纳什金对歌,还从门顶上向纳什金身上泼水,以示吉祥。直到阿姑们被唱得无歌以对或者是娶亲人词穷时,女方才肯开启大门将纳什金邀至家中。

随后由新郎向岳父母敬献哈达,拜神佛,礼毕上炕喝茶、吃饭。此时阿姑们拥挤在窗口唱起婚礼曲,气氛热烈欢快,紧接着阿姑们冲进屋里拉起娶亲人到庭院或麦场上去跳"安昭"舞。整个婚礼一直进行到深夜才结束,其间所涉及歌舞的种类近二十种,一场土族人的婚礼就是一次优美的歌舞盛典。

第二天天亮前,新娘经过梳妆打扮,头上罩上一层层五颜六色的漂亮纱巾,上马起程。新娘的亲属将一把红筷子撒在院子里,母亲将新娘穿过的衣服扔出墙外,表示姑娘已经出嫁。

土族姑娘出嫁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小出小进",一种叫"大出大进"。所谓"小出小进",即新娘到婆家后才改变发式。这种方式比较复杂、庄重。所谓"大出大进 "即在娘家改发式,到婆家后立即拜天地,这种方式比较简便、省事。"小出小进"的出嫁方式,新娘到了规定的时辰,须坐"经卷",即在堂屋的桌子上,依次摆着"经卷"、柏树枝、佛灯、牛奶、红筷子、茯茶、粮食、羊毛等九种吉祥物品。纳什金在堂屋门前唱《依姐》歌,。"大出大进"的出嫁方式,纳什金可以不唱《依姐》歌,穿戴一新的新娘,由其母亲或姐姐陪着绕圆槽三圈后,出门上马。新娘由其姐姐作伴娘、小妹作伴女同到婆家。

新娘在娶亲人、送亲人的簇拥下来到新郎家门口,首先由新郎捧着美酒和哈达,迎上前去接新娘下马。在他身后,每一步站一个姑娘,一个捧着酒盅、酒壶,为送亲的宾客致酒。新郎新娘进门时,进大门时,抱着用红布制作的布娃娃,并肩缓缓迈入庭院。

如果是"小出小进",则新娘到伙房灶神爷前,由事选定的妇女动手为她梳头改发式,穿新婚服装,开口。开口仪式是,有一位也是事先选定的妇女,手拿用红线缠着的擀面杖,在新娘面前绕几下,说:"新娘新娘你开口,免惹是非……"

穿戴后,即举行拜天地。新郎新娘要连续拜四次,进入洞房。

接着谢媒人,土族称"瓦日哇西买拉"。过去一般不炒菜,主要是酒肉。现今有摆八盘的,还有土、汉宴席并上,十分丰盛。

唱词特色

土族婚礼中的歌舞最具特色的是歌的唱词。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所用的唱词都不一样,通常是三种类型。一是讽刺、诙诣、幽默类的。如纳信到新娘家坐在炕上吃饭时,阿姑们在院子里唱的那段唱词:

我们姑娘的走手,/像锦鸡那样好看,/纳信姑爷的走手,/像母猪那样难看,/从哪里来的人哪?/头像背篼一般,/眼像燕麦一般,/嘴像灶洞一般,/鼻像烟囱一般,/耳像木盘一般,/领像鹤颈一般,/臂像棍子一般,/手像耙子一般,/他家的纳西金就这个模样。

二是庄重、严肃类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新娘在改发唱的那首歌:

蓝天的锦鸡鸣叫了,/大地的雄鸡鸣叫了,/吉祥的时辰来临了,/姑娘改发的时候到了。

三是夸张、生动、奔放类的。如新郎和新娘在拜天地时,致祝词老人唱的那首歌:

金子一般的新娘,/金子一般的新郎,/在进入金龙门,/迈过金门槛的时候,/双手捧起子孙的福间,/一拜,/永恒的长生天,/保佑众生的天神,/主宰世界的可汗,/二拜,/供于阿寅勒(村落的意思)的众神,/威力无穷的神山,/消祸禳灾的照山,/三拜,/生你养你的双亲,/阿寅勒的各位父老,/四方宾客和亲戚朋友!

土族歌舞相伴的婚礼的每个环节和程序都渗透着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浓缩了土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土族人民独特性格,纳信的聪慧机敏、主户的谦虚热忱、阿姑的泼辣俏皮、新娘的矜持羞涩都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风俗画,犹如土族文化园中一枝奇葩,五彩纷呈,散发着浓郁的文化韵味和泥土芳香,具有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出嫁方式

土族姑娘出嫁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小出小进”,一种叫“大出大进”。所谓“小出小进”,即新娘到婆家后才改变发式,这种方式比较复杂、庄重。所谓“大出大进”,即在娘家改发式,到婆家后立即拜天地。这种方式比较简便、省事。“小出小进”的出嫁方式,新娘到了规定的时辰,须坐“经卷”,即在堂屋的桌子上,依次摆着“经卷”、柏树枝、佛灯、牛奶、红筷子、茯茶、粮食、羊毛等九种吉祥物品。纳什金再堂屋门前唱“依姐”歌,并使劲摆动褐衫衣襟,新娘由其兄弟用白毡或红毡抬着沿院里的圆槽转三圈后,出门上马。“大出大进”的出嫁方式,纳什金可以不唱“依姐”歌,穿戴一新的新娘由其母亲或姐姐陪着绕圆槽三圈后,出门上马。民和山川地区的土族新娘上马时,阿故们要唱上马曲。新娘由其姐姐做伴娘、小妹做伴女同到婆家。伴娘当天随送亲队伍回去,伴女则要等到婚后第三天新娘新郎回门时带回。

上马起程仪式后,由新娘的哥哥、弟弟、姐夫、舅舅等十多人组成送亲队伍(土族称“红仁切”),将新娘送到婆家。沿途经过的村庄,凡是新娘本家的已嫁姑娘都要手捧酒壶、酒杯,等候路旁向“红仁切”问好,敬酒。送亲的队伍快到男方家时,排成整齐的队列,齐唱“拉罗洛”(赴宴曲)歌,这时男方会派两个人前去敬酒迎客,土族语称“斯木托斯乎”。到男方大门前时,又要敬酒、献哈达。,门前的方桌上面,摆着“西买日”(炒面和酥油花),以及插有柏树枝的一碗牛奶,方桌旁边有一个木制的方斗,装满麸皮,插有一支系有哈达的箭,土族语称“巴达日”。红仁切为表示吉祥如意,用柏树枝蘸着牛奶,向四方泼洒,并围绕方斗边撒麸皮,边唱歌边跳舞。庭院四角燃放4堆麦草火,庭院中央的圆槽上点燃松棚,满院通红。

新娘进大门时,有两个年轻妇女在前面拉着红毡或白毡,新郎新娘跟着毡,男左女右,抱着用红布制作的布娃娃,并肩缓缓迈入庭院。是“小出小进”的,则新娘先到厨房灶神爷前,由事先选定的妇女动手为她梳头、改发式,穿新婚服装,开口。开口仪式是,有一位也是事先选定的妇女,手拿用缠着红线的擀面杖,在新娘面前绕几下,说“新娘新娘你开口,金口玉言,家里的话不要到外面去讲,外面的话也不要在家里乱说,守口如瓶,免惹是非……”

穿戴后,进行拜天地仪式,由媒人或红仁切中的一位长者主持诵祝词:“鲜花般的阿姑,走过金子的楼门,来到金子镶成的庭院,向上天下地,千神万佛,叩头!”新郎新娘连续拜四次,进入洞房。

接着谢媒人,土族称“瓦日哇西买拉”。人们围着媒人,一边唱谢媒歌,一边给媒人敬酒,并向他嘴里喂炒面,额头上贴酥油。红仁切和媒人都被请到上房,设宴款待。过去一般不炒菜,主要是酒肉。现有摆八盘的,还有土、汉宴席并上的,十分丰盛。

中午时分,娘家送亲人在婆家院里摆嫁妆,给新郎穿戴衣帽等。最后,双方协商奶母钱。红仁切摆出一副慷慨大方的样子,象征性的收几块钱,然后,边饮上马酒,边走出大门去……

分类

土族婚礼之一

土族的婚礼是土族风情游的重点。土族人民的婚礼自始至终是在载歌载舞中进行的,婚俗分几个步骤。先是说媒,由男方请两位媒人带上哈达、酒等礼品到女方家说亲,如果女方不

土族婚礼

土族婚礼

同意这门亲事,就会把礼品原封不动地送还男方。若同意这门亲事,则将空酒瓶送回,这是非常别致而明确的信息。

土族婚礼之二

男方得到这一信息,会积极地进行第二步程序,就是订亲。仍由媒人出面带上用红布包好的两瓶酒、16个花卷(一种面食)、一双鞋、一方手巾、一个针扎等礼品去女方家商议订婚事宜。

土族婚礼之三

媒人和男女双方共同认定子女的婚姻关系后,女方要回赠两瓶用蓝布包好的酒,这种仪式叫做互赠酒瓶,大概是因为互助是有名的青稞美酒的故乡吧,才会有以酒为媒的佳话。

第三步是讲礼,即与女方共商吉日良辰送彩礼的事宜。送过彩礼之后,整修娶亲的准备工作即告就绪。

第四步就是结婚仪式,也就是游客在互助土族风情游中能亲临参加的婚礼。结婚的前一天是女方的出嫁之日,需宴请亲朋好友,男方则在这一天下午请两名能歌善舞、能说会道的“纳什金”(即娶亲者)带上娶亲的礼品和新娘穿戴的服饰、首饰并拉一只白母羊(象征着纯洁和财富)到女方家娶亲。

意义

互助土族婚礼具有土、藏、汉文化兼容的特点。土族婚礼歌内容曲调优美,蕴涵丰富,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宗教、神化、人生礼俗等内容,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是土族传统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寓含土族人的精神、信仰、价值取向等内容,涉及土族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是土族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对研究土族文化、历史、民风民俗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炎帝陵祭典    下一篇 壮族歌圩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