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炎帝陵祭典

“炎帝陵祭典”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民间祭祀始于夏,官方祭祀源于周,帝王祭祀起于唐而兴于宋。官方祭祀活动演变至今,主要有公祭大典、告祭典礼。民间祭祀,俗称“朝天子坟”,老百姓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常常举行形式多样的祭祀炎帝活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炎帝陵在海内外知名度、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炎帝陵祭典"已成为传承炎黄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2006年5月20日,炎帝陵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炎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我们所称“炎黄”即指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在历史传说中,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部落首领,农耕文化的创始人。据史料记载,炎帝神农氏“生于厉乡,所谓列山氏也”,“长于姜水,因以为姓,火德王,故曰炎帝”。炎帝和他所带领的原始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物质、文化基础。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倡交易;治麻为布,制作衣裳;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建屋造房,台榭而居”。炎帝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凝聚成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也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炎帝晚年为民治病,解民痛苦, 采药来到湖南,因误尝“断肠草”而卒于“长沙茶乡之尾”的茶陵, 也就是今天的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处的鹿原镇鹿原陂。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德,遂于此地修建了炎帝神农氏之陵即炎帝陵。

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开始建庙,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经沧桑,屡建屡毁,又屡毁屡建。有史料记载较大的修葺有:宋代一次,明代三次,清代九次,民国四次。新中国成立后,炎帝陵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除夕之夜,因香客祭祀,点香焚烛不慎将殿内彩旗引燃,将炎帝陵正殿和行礼亭化为灰烬,当年进行了一次抢救性的修复。当“文化大革命”袭来时,陵殿及其附属建筑遭破坏,除了陵墓之外,全部夷为平地。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修复炎帝陵殿成为广大炎黄子孙的强烈愿望。修复条件也日趋成熟,1986年6月28日,由酃县人民政府(现炎陵县)主持,陵殿修复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工程持续到1988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多的修整,其规模较前稍有扩大,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3836平方米,修复后的炎帝陵按清皇宫建筑风格,陵殿分五进:一进为午门, 二进为行礼亭,三进为主殿,四进为墓碑亭,五进为墓冢。殿外恢复和新建自然、人文景观30余处,主要有神农大殿,朝觐广场,御碑园,皇山碑林,天使公馆,圣火台,咏丰台,德圣林,崇德坊,鹿原亭,洗药池。邑有圣陵等圣迹。

炎帝陵的祭祀活动,历代王朝都很重视。据宋罗泌《路史》记载, 炎帝陵自唐朝开始即有祭祀,至五代而辍。宋太祖赵匡胤于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建庙会,“三岁一举,率以为常”,形成定例。元明两朝,虽未有明确规定,但祭祀活动不曾间断,进入清朝后,炎帝陵祭祀更加频繁、隆重,盛极一时。民间祭祀更是千百年来香火不断……

炎帝陵陵区总体规划面积118.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5平方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炎帝陵成为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研究炎帝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祭祀内容

从古至今,炎帝陵祭祀方式大致可分为官方祭祀(又称御祭、大祭、公祭等等)、民间祭祀和神灵祭祀。

官方祭祀。历朝历代的官祭指朝廷御祭,凡遇国家大事都要进行祭祀典礼,由皇帝钦遣官员诣陵、告祭。官方祭祀发展演变至今,主要有公祭和告祭两种。公祭,一般由政府组织主办, 政府行政要员担任主祭人, 各有关方面的主要代表陪祭,公共参与;告祭典礼一般由致祭单位、团体的领导人担任主祭,致祭单位、团体各有关方面的代表陪祭和参祭。现代公祭和告祭的议程一般都比较规范和固定, 通常由敬高香、献花篮、上供品、读祭文、开午门等仪式组成。

民间祭祀。时间多选在每月的月头(初一)和月半(十五)以及各传统节日。一般以团体、家族或个体结伴逢重大庆典或特殊事件, 择吉日诣陵告祭。民间祭祀的议程和内容大体为墓前牲祭、上香敬奉、跪拜祈福、许愿求应、还原叩酬等等。

神灵祭祀。信奉神灵,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的传承和积淀。祭祀神灵是普天下善男信女信奉神灵的一种心理需要和追求,祭祀炎帝陵,也就是人们把炎帝神农氏当作神灵来供奉和崇祀的体现。

随着炎帝陵祭祀文化价值的不断深化和祭祀内容的不断拓展,其形式由过去的进贡、上香、焚冥等传统程序发展演绎成为如今的文祭、物祭、乐祭、龙祭、鼓祭、舞祭、药祭、神祭等传统与现代融于一体的祭祀形式。文祭有祭文、颂文、碑文等,文祭多为对始祖的告祭、追念、颂扬、祈愿以及致祭者的心志表白等。传统的祭告文字通常书写在黄色帛布上,现代的祭文大多写在精美的折页宣纸中, 由主祭人在陵前恭读,然后置于香炉焚化,燃烧的祭文化作缕缕青烟告慰着炎帝始祖在天之灵。佑我国富民强,蒸蒸日上。在民间祭祀中则以口头语祭和心理默诵为多……

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炎帝陵祭典"已成为一个涵盖音乐、舞蹈、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文化载体,其中在祭奠现场的圣火台上九条龙以圣火石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开,自口中喷出火焰点燃圣火石顶端的炎帝圣火,以纪念炎帝神农氏普及火的运用;现场完全不用道具表演的"人龙",体现中国人既是龙的传人,也是传龙之人的理念;在神龙大殿广场上,黄、青、黑、白、赤五条不同颜色的龙按照"五行"方位进行的表演,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传承意义

“炎帝陵祭典”先后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湖南省“十大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88年以来,共有1200万人次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缅怀始祖、谒陵祭祖,炎帝陵已成为最具广泛影响和感召力的民族圣地,是弘扬中华文化,团结、凝聚海外同胞,实现民族认同和文明传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统战平台。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撒拉族婚礼    下一篇 土族婚礼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