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公共汽车

公共汽车(Bus),指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线,有或者无固定班次时刻,承载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一般外形为方型,有窗,设置座位。公共汽车时速一般在20~30公里,不会超过40公里。1908年3月5日中国第一辆有轨电车,从静安寺开到外洋泾桥上海总会,它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
中文名
公共汽车
外文名
Bus
性    质
承载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
一般时速
每小时20至30公里
其他名称
公车、巴士

目录

公共汽车从设计和技术特性的角度看,与其它大、中型客车的车型(如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团体客车等)不同,这种车辆设有乘客座椅及供乘客站立与走动的通道,要求站立面积大,车厢内通道与出入口宽、两个以上车门,踏板低。如果是城郊公共汽车,则由于主要用于中距离城镇间的客运,座位较城市公共汽车要多些,还应有行李舱或行李架。

发展历史

起源

公共交通的起源至少可追溯至1826年。当时一位退休军官在法国西北部的南特(Nantes)市郊开办磨面坊,将蒸汽机排出的热水供人洗澡而兴建公众浴场,并提供接驳市中心的四轮马车服务。

第一辆公共汽车第一辆公共汽车

当他发现沿途的人们都可以使用他的公共马车时,便开办穿梭旅馆之间的客车路线,让乘客和邮件于沿途自由使用。

巴黎是公车的先行城市,伦敦继之。1829年7月4日,英国人George Shillibeer的公车(Omnibus)出现于伦敦街头,沿新建的“新路”(New Road)往返柏丁顿Paddington与银行地带,经停约克郡Yorkshire Stingo,每日每个方向4班。不到十年,这一服务法国、英国及美国东岸各大城市(如巴黎、里昂、伦敦、纽约)得到普及。

公车对社会影响巨大,对城市发展起着最基本的推动作用的。公车使市民体验到彼此间前所未有的接近,也缩短城市和邻近村镇间的距离、往来频繁。

19世纪的公车以马匹拉行。当时的路面使公车的舒适度受到限制。1881年,德国人维尔纳·冯·西门子发明有轨电车,使公车遇上了面世以来的第一个劲敌,因为公车行走于凹凸不平的石路上,电车却在平滑的铁轨上运行。至20世纪初,机动交通的试验取得成功,公车亦开始改以引擎驱动。如今绝大部分公车仍以柴油引擎为动力。近些年有些国家开始研制使用石油气、天然气甚至电力驱动的公车。1827年,法兰西共和国巴黎一家浴室的老板用公共汽车接送顾客,最初的公共汽车像长长的箱子,是用马拉的。1831年,英国人沃尔特·汉考克为他的国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装有发动机的公共汽车。这辆公共汽车以蒸汽机为动力装置,可载客10人,当年被命名为 “婴儿号” 并在伦敦到特拉福之间试运营。不久,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公共汽车代替了蒸汽机公共汽车。最早制造出汽油发动机公共汽车的是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长途公共汽车则源于美国。1910年~1925年间,美国开辟了许多长途公共汽车路线,连接没有铁路的地区。早期的公共汽车一般可载客20余人比较舒适。

中国方面

1907年06月27日

中国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从青岛市区开往往麦克伦堡(今崂山区柳树台),其费用:属于政府及其所属单位每人每次2元(墨西哥元)。这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公交线了。自此,青岛作为中国道路客运的发祥地,掀开了我国道路客运运输的新历史。1910年7月,此条线路延伸至青岛馆陶路49号,这里自然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汽车站-馆陶路汽车站。

1908年03月05日

中国第一辆有轨电车,行驶6.04公里,从静安寺开到外洋泾桥上海总会(今广东路外滩),它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

1922年08月01日

上海租界市内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通车,是公利汽车公司经营。

1934年01月05日

中国公共汽车公司从英国进口的双层公共汽车进行试车。4月1日,双层公共汽车正式投入1路线运行。

1949年07月01日

发售上海市区公共交通月票。公共汽车普通月票每张9元,优待月票每张6.3元,电车普通月票每张8.40元,优待月票5.88元(均折合新人民币)。

1950年6月

上海市公共交通修造厂首次自行设计的1000型无轨电车试制成功。

1956年10月25日

上海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原公共汽车第一、二车场、公私合营浦东公交公司归该公司领导。

1961年12月

上海第一条由市区(静安寺)通往郊区(江湾五角场)的有轨电车线路通车。

上世纪60年代末期

交通部门引进了一批两节车厢的大容量铰接式公交车,由于车长14.8米,是一般车的两倍,人们就称之为“巨龙车”。

1975年12月01日

上海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3路(虹口公园-五角场)拆除,改行93路汽车。

1990年04月30日

国内第一条隧道无轨电车线路隧道五线(淡水路-梅园新村)通车。全市无轨电车线路达到22条。

1993年年初

双层公共汽车投入运行。淮海路运行双层1路(老西门-虹桥路),共和新路运行双层2路(上海站-彭浦新村)。

1993年

地铁1号线部分路段试运行,拉开了上海轨道交通高速建设发展的帷幕。

1996年01月01日

上海公交月票取消。

1996年07月23日

上海第一辆空调公交车出现在46路公交线上,吸引了市民争相体验。

2000年

上海公交一卡通投入使用。

2002年底

世界第一条磁悬浮轨道线在上海浦东开始试运行。

2007年12月29日

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8号线、9号线同时建成通车,这是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

类别

公共汽车的分类有多种,按照运行区间,可以分为短途(市区内)和长途(市区间)公共汽车;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燃油、燃气和电动公共汽车;按照车型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单层、双层、铰接式公共汽车等。

中文英文说明
公共汽车bus有固定的线路和车站,供公众乘用,上车买票的汽车。
迷你公共汽车(小号公共汽车)mini bus外形尺寸小,乘坐人数较少(一般为8-15人)的公共汽车。
长途公共汽车long-distance bus在城市与较远地区间使用的公共汽车。
旅游车touring bus旅行游览用的汽车。
单车,单机车single bus只有一节车厢的公共汽车。
通道式公共汽车,铰接式公共汽车articulated bus二节或三节车厢以活络方式连接,且车厢机通的公共汽车。
双层公共汽车double-deck bus有上、下两个乘坐空间的公共汽车。
低踏板式公共汽车low-floor bus一种地板高度比常规低很多的公共汽车。
无轨电车trolley bus同外界输电线供电,无轨道的电动公共车辆。
通道式无轨电车,铰接式无轨电车articulated trolley bus二节或三节车厢以活络方式连接,且车厢相通的无轨电车。
双动源无轨电车dual-powered trolley bus在脱离外界输电线的路段上,由蓄电池供电或内燃机驱动的无轨电车。
有轨电车tram由外界输电线供电,采用轮轨运转方式的电动公共车辆。
快速有轨电车light rail rapid transitcar由有轨电车发展起来的,一般在地面或高架轨道上运行的一种快速车辆。
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BRT)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式运营服务。

分类标准

一般的公车(公共汽车)均以提供最大的载客量为目标,大部分空间均摆设座位,通道等空间亦供乘客站立。

此外,公车(公共汽车)可以根据其机械操作、外形设计等而分为以下类别:

公共汽车公共汽车

按格局分类

●双层巴士:车厢分为两层,载客量更大。一般而言,一辆车长10米并容许企位的单层巴士可运载约60名乘客,而长度相近的双层巴士则能运载约130名乘客。伦敦、香港、新加坡、柏林、孟买等城市均大量采用双层巴士。其中,自1950年代起于伦敦服务的Routemaster车款更成为该市的地标(因应欧盟要求欧洲各国的巴士在2016年后必须全数是超低地台巴士以方便老弱人士,于2005年年尾全数退役)。有些双层巴士的上层不设车顶,供游客登上作浏览沿途景色,称为“开篷巴士”。香港亦有开篷巴士为接驳山顶缆车站至中环的服务(编号为15C,由新世界第一巴士运营)。台湾的台北市公车处曾购买过双层巴士,后因车辆高度以及车辆其他问题而不再添购、使用。

●铰接巴士(挂接巴士):有些公车会以两节车身来增加长度及载客量,并在两节车身间加设可伸缩的接合位置(类似火车车卡之间的接驳部分)以辅助转向。这些公车称为挂接巴士,于北美各地颇为盛行。中国大陆称“铰接车”、“通道车”或“巨龙(车)”。在中国北京等地一度很常见,但这在台湾较罕见。 20世纪80年代中期,沈阳客车制造厂生产出了全中国第一台“双铰接巴士”,商标为华龙牌,长23米,并进行了量产,曾在沈阳、大连多条公交线路上长期使用。近年欧洲制造商更生产了“双挂接巴士”、“双层挂接巴士”等;全球最长的巴士--在巴西行走,长26.8米的沃尔沃(香港称“沃尔沃”为“富豪”)B12M巴士,便是一辆双挂接巴士。

●低地台巴士(无障碍残疾人巴士):在20世纪末期开始盛行的低地台巴士,车厢地台比旧款巴士更贴近路面,并且不设梯级。全车低地台的被称为低地板巴士,而后半车厢有二三台阶而前半车厢地地板的被称为低入口巴士。这些巴士装有设施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乘客(如乘坐轮椅的人士),并缩短上落所需的时间。在香港,低地台巴士是很常见的。香港的九巴率先引入低地台巴士。随着香港社会对无障碍运输的需求增加,加上新机场启用,政府要求各间巴士公司以低地台巴士服务机场线。自此之后,所以香港巴士公司均只会购置环保低地台巴士。而在中国大陆,低地板的无障碍巴士还是比较少见,只有在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在一些小城市的特定线路上运行。其中北京的低地板车比率可能是大陆最高的。像长安街上的1路、52路等。

按尺寸分类

●双层巴士:以车身长度再可细分类,常见有10米、12米、13.7米,15米。

●单层大型巴士:一般是指长11米或以上,或载客量超过60人的公共汽车。例子如日本的三菱FUSO Aerostar,英国的丹尼士长矛巴士,瑞典的沃尔沃(香港称"沃尔沃“为“富豪”)B10BLE巴士,中国大陆的金龙XML6120G,德国的利奥普兰Centroliner

●单层中型巴士:一般是指尺寸在10米或以下,载客量约3040人的公共汽车。在中国中等城市比较普遍。在中国大陆,人们通常使用中巴的简称来称呼中型巴士;但香港并未对中型及大型巴士加以区别,而中巴的简称亦一般用来称呼曾于香港营办大巴服务的中华巴士。英国、日本的中型巴士是一般指长约10米、阔2.3米、载客量约3050人的单层巴士。如丹尼士飞镖巴士、富豪B6LE巴士及日野Rainbow等。

●小型巴士:简称“小巴”。一般小型巴士的体积比普通巴士为小,载客量一般在820人之间。它们多数行走于客量较低或需要服务偏远、弯多、路窄地区的路线。有些路线亦会使用小巴以提供频密的班次。在营运上,大部分地区的小型巴士与普通巴士没有分别,例如澳门,由于澳门路窄车多,同时斜路弯位多而窄,因此小巴在澳门巴士发展史上占一重要席位。相反在某些城市如香港,公共小巴的营运制度是独立于普通巴士之外。为了与“小巴”区别,一般公车也有被称为“大巴”的。

●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 ,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其他分类
公共汽车公共汽车

●导向巴士:一种由司机控制以外接受外来媒介导向行驶的巴士系统,常见的是使用导轮在专用车道上引导。

●学校巴士:简称“校巴”或“校车”,是用以接载学童往返学校的巴士。一般而言,巴士及提供校巴服务。可以由政府营运或经由合约交予经营商来营运。例如在新西兰,巴士也要提供校巴服务,在上、下课时间挂上校巴的牌。在某些地方亦有学校本身拥有巴士及提供校巴服务。在美国的校车大多是黄色的。

●长途巴士:长途旅运用巴士,分成一般巴士和卧铺巴士,部分有厕所。车厢座椅以2+22+1式放置,日本部分长途巴士更有1+1+1双走道的设计。

BIT公交车:有时简称BIT,英文就是Built in Test bus Built in Test 表示内置测试,从航空电子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设备内部测试,bus表示公交车,总的来说,BIT公交车是一种公交运输系统,指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线,有固定班次时刻,承载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一般外形为方型,有窗,设置坐位,但有些比较长,有些以两节车身来增加长度及载客量,并在两节车身间加设可伸缩的接合位置(类似火车车卡之间的接驳部分)以辅助转向。属于公交车的一种。

专用道

公共汽车专用道属于专用路权的一种,在普通道路中区隔出专用线道,仅提供公共汽车行驶,并且在专用道上每间隔一段适当距离或是干道交岔口,设置乘客候车月台供乘客上下车。有些城市例如台湾台北市另加设栅栏隔绝公共汽车及其他车辆,以防止意外事故。在香港,巴士专线的设立主要是让公共汽车在交通高峰的时间仍然有可以走的路面,以保障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大多数乘客。在中国大陆,是否设置公共汽车专用道往往和当地的交通状况有密切关系。因此,有些城市在交通流量较大的公路上划分出公共汽车专用道。

公共汽车专用道可以有时间限制的。例如在香港、新加坡和唐山,某些专用道在指定高峰时间以外,可以允许其他车辆使用。

公交礼仪

在这个公交出行的年代,公交礼仪是很重要的。

候车时要在站台或指定地点等候车辆,不要站在车道上候车。

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

等车辆停稳后,依序上下车,不要争先恐后。

遇太拥挤的车辆,不要上车,如强行攀立车门,容易发生危险。

上下车时,先下后上,不要争抢;由前门上车,后门下车。

上下车要礼让,不乱跑,不乱跳。

扶助老弱妇孺、残障者先上车。

下车后,不要从车前或车后穿越道路,等车开走后,才可通过。

上车后尽量往里走,不要站在车门口。

乘客乘车应文明礼貌,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及抱婴者让座。

上车后应当注意乘车安全和妥善保管好所带财物,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窗外。

乘客应遵守公共道德,不要在车辆内嬉戏、大声喧哗,车厢内禁止吸烟,不得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杂物,不得兜售商品和散发广告。

在车厢内不要和司机闲谈及妨碍驾驶员正常操作。

不要为同伴预占座位。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有轨电车    下一篇 导向巴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