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是采用电力驱动并在轨道上行驶的轻型轨道交通车辆。有轨电车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亦称路面电车,简称电车,属轻铁的一种﹝以电力推动的列车,亦称为电车﹞。但通常全在街道上行走,列车只有单节,最多五节。另外,某些在市区的轨道上运行的缆车亦可算作路面电车的一种。 由于电车以电力推动关系,车辆不会排放废气,因而是一种无污染的环保交通工具。
中文名
有轨电车
外文名
Streetcar
类    别
公共交通工具
别    名
电车
特    点
无污染的环保交通工具
发明者
维尔纳·冯·西门子
时    间
1881

目录

1879年,德国工程师

老式有轨电车最早兴建于1881年的

缺点

效率比地下铁路低:

路面电车的速度一般较地下铁慢,除非路面电车行驶的大部分路段是专用的 (主要行驶专用路段的路面电车一般称为轻便铁路);

路面电车每小时可载客约7000人,但地下铁路每小时载客可达12,000人;

路面电车路轨占用路面,路面交通要为路面电车改道,并让出行车线;采用槽型轨,汽车和有轨电车可以共用一条马路;

需要设置架空电缆。超级电容供电和地下轨供电还处于试验阶段。

优点

对于中型城市来说,路面电车是实用廉宜的选择。一公里路面路面电车线所需的投资只是一公里地下铁路的三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以长春为例,每公里造价(包含车辆采购、轨道铺设、线网架设、整流站修建等全部设备)2000余万元人民币,堪称多快好省建设有轨电车的典范。

无需在地下挖掘隧道;

相较其他路面交通工具,路面电车更有效减少交通意外的比率;

路面电车因为以电力推动关系,车辆不会排放废气,是一种无污染的环保交通工具。



现代的路面电车多数以集电弓或集电杆从架空电缆取得电力。曾经亦有很少数的路面电车透过埋设于地下的第三轨取电,但这种设计已被淘汰。

使用城市

沈阳、长春、大连、上海、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青岛、威海卓达。北京前门仅仅是没有电力驱动假有轨道车实际上内燃驱动旅游车,香港(仅在港岛走行)。

北京

中国大陆最早的有轨电车出现于北京,时间是1899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修建,连接郊区的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然而,第二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这些还未投入运营的有轨电车在一片“灭洋”声中被毁坏殆尽。1924年12月19日,北京电车业再次开行,此次仅系西大干线先行通车,由正阳门直达西直门,北京的有轨电车一直运营到1966年。

北京前门街有轨电车北京前门街有轨电车

2008年至2009年,北京前门停用多年的的有轨电车“铛铛车”再度被使用,行驶于前门和前门大街南口之间,作为旅游用,而非公共交通工具。但这条线路也非严格意义的有轨电车,虽然配备的车辆有电车的触电弓,但其他线路上方并无架空电缆,只是靠电机运行。

天津

天津市区有轨电车于1904年由比利时世昌洋行开始修建,1906年6月第一条公交线路白牌环城有轨电车开通运营,天津是中国第一个建设和运营有轨电车的城市。

2006年12月6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重新开通了现代化的有轨电车。香港

1904年香港开通有轨电车,此后设有租界或成为通商口岸的各个中国城市相继开通有轨电车,天津、上海先后于1906年、1908年开通。日本和俄国相继在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抚顺开通有轨电车线路。北京的市内有轨电车在1924年开通。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南京曾修建市内窄轨火车线路。

大连

内地有两个城市局部保留有轨电车。大连有两条有轨电车线路,201路为1908年建成后通车线路(201路有轨电车大部分使用1935年所建造的车型),线路为华乐广场—兴工街;202路为轻轨电车,线路为兴工街—小平岛前。

成都

成都有轨电车是中西部区第一个城市现代有轨电车项目,首条轨道交通项目R1线已于2014年正式启动建设,预计2015年10月投入运营。

威海

威海于2012年7月开通了沈阳新阳光生产的乘客运输及观光用有轨电车线路,电车外观及内饰采用民国时期仿古造型,动力系统采用交流牵引技术,最大载客量150人。哈尔滨的“有轨电车”是2000年以后重建的“龙江龙号”,实际为内燃机驱动,并无架空电缆,并非真正的有轨电车,现已经停运。2006年底,天津滨海新区开通了法国引进的胶轮导向电车Translohr,部分媒体和网络也称之为有轨电车,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使用胶轮导向电车的城市。2009年,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地区也开通了胶轮导向有轨电车。与早期有轨电车相比,当今的有轨电车是高科技的结晶,使用先进的牵引、制动设备。它一般为两节车厢编组,可容纳180人至190人,是普通单节公交车的两倍。 新型有轨电车平均时速20公里,比城市中公交车平均时速快30%;同时,有轨电车普遍使用长钢轨,基本没有接头,行驶中车轮与钢轨的摩擦噪声较低。新型有轨电车同时具有交通和观赏两大功能。但天津、上海两城市的胶轮有轨电车严格来讲并非有轨电车,因为其钢轨和钢轮仅仅起导向的作用,而不起承重和行走的作用。

长春

2014年,长春54路全部更新成沈阳新阳光制造的交流变频调速空调有轨电车,车内装饰堪比地铁,每辆车采购价200万元人民币,同时新建了红旗街到长春西站的55路现代有轨电车线路,每公里造价(包含车辆采购、轨道铺设、线网架设、整流站修建等全部设备)2000余万元人民币,堪称多快好省建设有轨电车的典范。同时还保留了两辆200型有轨电车,一辆长春号有轨电车,在54路、55路有轨电车线路上运行。

鞍山

解放后(1955年)鞍山市是全国第一个修建有轨电车的城市。全程从太平村到长甸铺。大库位于鞍钢和平桥门斜对面,现已拆除。起初是为了方便鞍钢职工上下班,后期归属于鞍山市公交公司管理服务于全体市民(早期1路,后期501路)。电改汽后拆分为601路和33路。现601路已取消并为38路,遗憾的是38路601路段(站前-后峪)由于五一枢纽站大改造,该段惨遭取消。33路于2010年12月22日由太平村~立山广场间在建国东路区段的运行改为由太平村经曙光北路、太平街、胜利北路后恢复原线。

中途2001年6月2日鞍山摩电南线拆除,全程缩短为太平村到站前虹桥北。最终于2003年4月26日晚7时许停运并陆续完全拆除。拆除后,拍卖了29辆(当时共33辆)电车,现市内仅剩余4辆,其中三辆作为人文景观摆放在翠湖豪庭小区中,其余一辆在鞍山市博物馆门前陈列供人们观赏。

现市内鞍钢三孔桥(五一立交桥下)和立山桥洞子处仍留有缩线后为摩电改造修建的天桥。

上海

上海市首条现代化有轨电车线路——张江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将在2009年五六月份建成通车。 一期线路全长约10公里,起点与地铁2号线张江高科站“零换乘”,线路位于张江功能区的核心区域——高科技园区范围内,总投资6亿元,张江有轨电车沿线覆盖了张江工业园区内主要产业基地、科研院所、医院和生活区域。在地铁2号线张江高科站站外的商业广场之间已经留出大片空地作为将来的车站。从张江高科地铁站出站到未来的有轨电车车站,仅需一分钟。线路一期配有9辆车,试运营期间将先投入4-5辆车。全线共设15个站点,平均站距600米左右。

广州

1912年,广州兴筑马路。因拆城墙、开马路需用大笔经费,市政当局遂招商承办行驶车,许以专利。美洲华侨伍藉磐集资200万银元创办了“广州电车股份有限公司”,电车公司无轨可用,只好改装无轨电车运行于广九站至太平路间,但改装车厢大且笨重,加上路面不平,频发事故,被迫停业。

1927年,政府责令电车公司要铺轨行车。电车公司不愿再掏钱,于是虚与委蛇,一拖再拖,勉强铺了广九站至一德西路的一段路轨便停滞不前了。1928年,电车公司继续招股集资,用于铺轨。1931年,电车公司因股本筹集不足而解体。私人电车公司解散之后,1932年6月到9月,广州公用局又几次提出官办电车。该年9月19日,广州市政会议通过市公用局的两个建设有轨电车的提案,但直到1935年7月,省政府才批准此计划。

从1937年3月到1938年5月,当有轨电车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广州被日本占领,电车工程被迫终止。所订的货物,除广州有一些,四散到粤北山区,在英国、香港存仓。以后再没有了这项建设。直到1960年6月开工,9月30日第一线7000米完成通车,广州才进入电车时代,但这已是无轨电车时代了。

2014年12月31日,广州正式开通有轨电车试验段(广州塔---万胜围)。线路全长约7.8公里,均为地面线;共设置10座车站,均为地面站;其中与地铁接驳站2座,为万胜围站(与4号线、8号线接驳)和广州塔站(与3号线、APM线接驳)。

2014年12月31日10时,广州首条有轨电车线路——海珠有轨电车试验段正式开通。

沈阳

2011年12月1日,浑南新区和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最初方案:修建5条线路,规划总长65公里,设54个车站,平均站距为1.2公里。

最终方案是将5条线路整合为4条线路,总长为60公里,车站为73个,平均820米设一个站点。

现代有轨电车工程预计投资48.6亿元,设车辆段1座(含控制中心),位于浑南新城。2个综合交通枢纽站,分别位于奥体中心和21世纪大厦,1个停车场,位于沈抚新城。

70%低地板有轨电车1400万/辆,100%低地板有轨电车1800万/辆,平均每公里造价约1亿元人民币。

南京

2014年8月1日,河西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正式开通运行。

南京河西有轨电车线路起点位于南京地铁2号线奥体东站区域,主要沿江东路布局,站点有奥体中心东门站、富春江西街站、元通站、博览中心东门站、江山大街站、友谊桥站、平良大街站、吴侯街站、龙王大街站、天保街站、保双街站、保双街东站、秦新路站。全长约7.76公里,全部为地面线路。

南京河西有轨电车全线共设车站13座,设置1个地下车辆段,车站平均间隔为638米,其中与地铁换乘站4个。南京河西有轨电车一期投入运营的列车数量是8列车,近期逐步增加到18列,二期将投入20列;二期工程建成后,高峰时发车间隔最短为3分钟左右。

线路站台采用低地板站台,站台面与列车车厢地板齐平,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士、行动不便的人士和推婴儿车的乘客上下车。

苏州

2012年9月11日,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开工建设,并计划于2014年10月建成通车。

在近10公里的行车路段中,包含了1号线的“两种站台”形式。其中,高新区管委会站是“岛式站台”,站台在太湖大道轨行区的中间,一来一去都共用一个站台,市民可通过地下通道进站出站,与轨交通道相仿。而白马涧生态园站,则是“侧式站台”,一来一去有两个站台,市民可通过人行横道进站出站。

“岛式站台”宽6米,长50米;连接站台的地下通道,都被设计成像轨交通道一样模式,由电梯、扶梯等组成,通道连接相关商务大厦、高新区行政办公区域等,乘客到站后走地下可更快速抵达相关区域。

高新区共规划6条有轨电车线路,总长80公里。总体定位为辖区内部公交骨干系统,是轨道交通的延伸、过渡和补充。

青岛

2015年12月23日上午,城阳有轨电车营运列车上路试运行。城阳有轨电车有望年底前开通,青岛将成为继大连、长春、沈阳、苏州、南京、广州等第七个开通现代有轨电车的城市。

据了解,城阳有轨电车整条线路全长8.77公里,西起和阳路与锦城路交叉口,沿和阳路、华城路、春阳路,一路敷设至前旺疃终点站,全部为地面线,设站12座,在前旺疃终点站东侧地块内设车辆场一座。有轨电车设计速度可达70-80km/h,在城市中心地区的运行速度一般为20km/h左右,在郊区的运行速度可达30km/h,是普通公共汽车的1.5倍。最大载客量400人,单向设计客运能力为0.8-1.5万人次/h,是普通公共汽车的3-4倍。

有轨电车试行无人售票一票制计价,成人投币试行票价为每人次2.00元,使用琴岛通卡为每人次1.60元,特殊群体票价按现行规定执行

徐州

2014年,徐州五环新城区规划建设有轨电车,徐州有轨电车规划线网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新城区环线及支线,第二部分为高铁东区环线,第三部分为连接新城区与高铁东区的支线,一共是4条线路。预计2016年建成通车。

共设站25座,全为地面线。

轨道钢轨区间采用槽型轨,道床采用整体道床。

采用双线行车制,设计最高行车速度为70 km/h,实际行驶速度为20-30 km/h。

淮安

淮安有轨电车一期工程线路西起市体育馆,沿交通路至大运河广场北侧,经和平路至水渡口广场,向南沿翔宇大道、楚州大道至淮安区商贸城,全长20.3公里,共设车站23个。工程概算总投资364869.76万元,经济指标18180万元/正线公里;有轨电车工程总投资322850.69万元,经济指标16086.23万元/正线公里;配套道路工程42019.07万元。资金来源为淮安市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统筹。

株洲

2015年,株洲市将启动城市有轨电车1号线、2号线建设,目前,两条线路走向已基本确定。推动有轨电车项目建设,也被写入了今年的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根据2014年7月出炉的《株洲公共交通体系规划方案》,株洲有轨电车未来将有22条无轨或有轨电车线路,运营里程为340.9公里(其中,有轨电车161.8公里,无轨电车179.1公里),设站268处。

天水

2015年10月18日,天水市举行有轨电车示范线工程启动仪式,标志着这一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建设。

天水市有轨电车示范线工程西起秦州区成纪大道与藉河北路交叉口,东接麦积区埠北路,线路全长约20公里,概算总投资31亿元,共设17座站,预计2017年8月建成。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王直    下一篇 公共汽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