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所谓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是指三人以上不特定多数人,以获取非法的经济、政治利益为目的,用犯罪手段,按照企业化或帮会等方式组成的犯罪组织。依本条之规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组织。

目录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或者参加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

刑法条文

第二百九十四条 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

典型案例

公诉机关安徽省南陵县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李超,男,汉族,1979106日出生于南陵县,无业,住南陵县。曾因犯流氓罪,于19971225日被南陵县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六个月;曾因犯寻衅滋事罪,于1999723日被南陵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曾因犯聚众斗殴罪,于2002617日被南陵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曾因犯寻衅滋事罪,于2011318日被南陵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因涉嫌聚众斗殴罪、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于201591日被南陵县公安局取保候审。2015115日,经南陵县人民检察院决定,由南陵县公安局执行取保候审。

安徽省南陵县人民检察院以南检刑诉(2015319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李超犯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聚众斗殴罪,于20151117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于当日立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5124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南陵县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崔洁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李超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安徽省南陵县人民检察院指控:一、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姚某(已判决)于1990年代中期开始,纠集李某甲、胡某甲、张某乙(均已判决)等人在南陵县逞强斗狠。被告人李超自1990年代后期认识姚某后,即跟随姚某在南陵县逞强斗狠。为谋取非法利益,姚某欲入股郑某、包某赌场遭拒后,即带领张某乙、胡某甲、李某甲等人对该二人进行殴打。后又带领被告人李超等人将以聂某为首的恶势力团伙和以王某丙为首的恶势力团伙打垮,在南陵县混世圈确立了强势地位,被告人李超因此受到刑事处罚。19998月,姚某被释放后,召集被告人李超等旧部,又网罗了郭某、刘某(均已判决)等人,继续在南陵县籍山镇一带实施违法犯罪活动。2003年,姚某强行在朱某赌场入干股,后因琐事与朱某发生矛盾,朱某准备将赌场搬走,姚某得知后,带领郭某、刘某等人将朱某砍伤。2004年,姚某、张某乙、刘某等人在南陵县十字街商业区与胡某恶势力团伙持械斗殴获得胜利,从此在混世圈中一家独大,初步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雏形。姚某因此受到刑事处罚再次入狱。

20072月,被告人李超在姚某释放后,继续跟随姚某。姚某在陆续收拢一些旧部后,利用此前打下的强势地位,非法控制南陵县地下赌博业,获取非法利益,做大成势,形成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

为争夺赌场利益,进一步控制南陵县地下赌博业,巩固其强势地位,姚某又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维护赌场利益,被告人李超伙同组织成员李某甲、刘某等人与方某、陶某等人在南陵县籍山镇祥生花园小区斗殴。2009年春,被告人李超在姚某的带领下,伙同张某甲、林某(均已判决)等人持械砸坏卜某开办的公司门窗。

姚某通过组织势力攫取非法经济利益维持、巩固其组织的稳定,为笼络和控制组织成员,姚某长期在芜湖宇培娱乐经营有限公司客房部开房若干间,为其组织成员提供住宿,并经常安排组织成员吃喝玩乐。在实施违法犯罪过程中,姚某、王某乙等为组织成员作案提供经费和工具,为被捕和外逃的组织成员提供生活费用。

以姚某为首的该组织骨干成员相对固定,一般成员不断变换,表面看似松散,实则内部组织严密、层级分明、分工较为明确,长期在南陵县称霸一方,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对当地群众形成心理强制,破坏当地经济、社会秩序。被告人李超多年追随姚某参加该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系该组织的积极参加者。

二、聚众斗殴罪

200911月份,刘某(已判决)刑满释放后,入股与王某丁(已判决)合伙开设赌场。201016日上午,李某甲(已判决)、刘某等人得知晚上方某、陶某(均已判决)等人要来赌场索要“保护费”后,遂邀集被告人李超、林某、王某甲、张某甲(均已判决)等十余人在“皖南商城”小区一出租房内,商量准备与对方斗殴,并准备了砍刀、钢管等器械进行分发。当晚8时许,被告人李超伙同李某甲、刘某等十余人持砍刀、钢管至南陵县籍山镇祥生花园小区王某丁棋牌室附近,与方某、陶某等十余人进行斗殴。李某甲、林某、陶某在此次斗殴中受伤。

201591日,被告人李超主动投案。

公诉机关据此指控的证据有被告人李超的户籍信息、证人姚某、李某甲等人的证言、本人供述及相关书证等。认为被告人李超的行为构成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聚众斗殴罪,属共同犯罪,犯数罪,有自首情节,提请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  第一、四、五款、第二百九十二条  第一款  第二、四项、第二十五条  第一款  、第六十九条  、第六十七条  第一款  之规定依法判处。

被告人李超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对公诉机关指控其犯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聚众斗殴罪的犯罪事实及罪名均无异议,并当庭表示自愿认罪。

经审理查明:一、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姚某(已判决)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纠集李某甲、胡某甲、张某乙(均已判决)等人在南陵县逞强斗狠。被告人李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认识姚某后,即跟随姚某在南陵县逞强斗狠。姚某为谋取赌场非法利益,欲入股郑某、包某的赌场,遭到拒绝后,即带领张某乙、胡某甲、李某甲等人对该二人进行殴打。后又带领被告人李超及张某乙、胡某甲、李某甲等人将以聂某为首的恶势力团伙、王某丙为首的恶势力团伙打垮,在南陵县的“混世圈”内确立了强势地位,被告人李超因此受到刑事处罚。

19998月,姚某被释放后,又召集了李超等人,并网罗了郭某、刘某(均已判决)等人,继续在南陵县籍山镇一带实施违法犯罪活动。2003年,姚某强行在朱某的赌场入干股,后因琐事与朱某发生矛盾,朱某准备将赌场搬走,姚某得知消息后,即带领郭某、刘某等人将朱某砍伤。2004年,姚某、张某乙、刘某等人在南陵县十字街与胡金春恶势力团伙持械斗殴取得胜利,从此在南陵县的“混世圈”内一家独大,初步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雏形。姚某因此再次受到刑事处罚。该组织发展暂时遇挫。

20072月,姚某被释放出狱后,李超继续跟随姚某。姚某又陆续新招募李某乙、王某甲(已判决)等人,利用该组织前期打下的强势地位,非法控制南陵县地下赌博行业,并以此获取非法利益,做大成势,形成了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

为争夺赌场利益,进一步控制南陵县地下赌博业,巩固组织强势地位,姚某又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2009年春,被告人李超在姚某的带领下,伙同张某甲、林某(均已判决)至本县麻桥街道持械将卜利和的公司门窗砸坏。20101月,被告人李超在他人邀集下,伙同组织成员李某甲、刘某等人持械与方某、陶某等人在本县籍山镇祥生花园小区斗殴。

姚某通过组织势力攫取非法经济利益维持、巩固其组织的稳定,为笼络和控制组织成员,姚某长期在芜湖宇培娱乐经营有限公司客房部开房若干间,为组织成员提供住宿,经常安排组织成员吃喝玩乐。在实施违法犯罪过程中,姚某、王某乙为组织成员提供经费和作案工具,为被捕和外逃的组织成员提供生活费用。

以姚某为首的该组织骨干成员相对固定,一般成员不断变换,组织表明看似松散,但内部组织严密、层级分明、分工较为明确。该组织长期在南陵县称霸一方,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对当地群众形成心理强制,破坏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被告人李超多年追随姚某参加该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系该组织积极参加者。

二、聚众斗殴罪:

200911月份,刘某(已判决)刑满释放后入股与王某丁(已判决)合伙开设赌场。201016日上午,李某甲(已判决)刘某等人得知晚上方某、陶某(均已判决)等人要来赌场索要“保护费”,遂邀集被告人李超及林某、王某甲、张某甲(均已判决)等十余人在“皖南商城”小区一出租房内,商量准备与对方进行斗殴,并分发了砍刀、钢管。当晚8时许,被告人李超伙同李某甲、刘某等十余人持砍刀、钢管至南陵县籍山镇“祥生花园”小区王某丁的棋牌室附近,与方某、陶某等十余人进行斗殴。李某甲、林某、陶某在殴斗中受伤。

201591日,被告人李超主动至公安机关投案。

上述事实,有公诉机关当庭出示、宣读的证人姚某、王某乙、吴某、李某甲、张某丙、王某甲、胡某甲、郭某、李某乙、张某甲、林某、张某乙、刘某、陶某、张某丁、苏某、周某、杨某、胡某乙、任某、孙某等人的证言、(2014)鸠刑一初字第13号刑事判决书、(2014)芜中刑终字第177号刑事判决书、(1999)南刑初字第60号刑事判决书、(2011)南刑初字第48号刑事判决书、被告人李超的前罪判决书、户籍信息、到案经过等,上述证据经被告人李超当庭质证后无异议,本院予以确认,作为定案依据。

本院认为:被告人李超积极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违法作恶,欺压群众,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伙同他人持械聚众斗殴,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  第一、四、五款、第二百九十二条  第一款  第(二)、(四)项之规定,行为构成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聚众斗殴罪,上述两罪,均属共同犯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及罪名均成立,本院支持。被告人李超在聚众斗殴犯罪中,应他人之邀参加犯罪,量刑时可酌情从轻。其有前科,酌情从重处罚;犯两罪,应数罪并罚。案发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是自首,依法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当庭自愿认罪,可酌情从轻处罚。现根据其认罪态度及悔罪表现,决定对其减轻处罚。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  第一款  、第四款  、第五款  、第二百九十二条  第一款  第(二)、(四)项、第二十五条  第一款  、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  、第四款  、第六十九条  、第六十七条  第一款  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李超犯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5000元;犯聚众斗殴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决定合并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5000元。

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

为依法及时、准确、有力地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20091215日印发了《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为了便于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正确理解《纪要》精神,现对《纪要》制定的背景、指导思想作以简要介绍,并就其中的重点内容谈谈我们的理解。

起草背景和指导思想

2006年以来,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破获的大量涉黑案件陆续进入起诉、审判环节。由于此类案件中的事实、证据问题和所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现有法律规定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因此影响了办案效果。这一问题引起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高度重视。20086月,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协调小组办公室分别在湖北省、江苏省组织召开了座谈会。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的法官、检察官及公安干警在会上对最高人民法院牵头制定的有关指导意见进行了研讨。20097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在京召开座谈会,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并对有关适用法律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根据与会同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在原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座谈会纪要,并分别征求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相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纪要》于200912月正式印发。

《纪要》的研究、制定,始终遵循着“严格依照法律规定,集中解决重点问题,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司法实践需要”的指导思想。一方面,《纪要》的有关内容和精神与刑法、立法解释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保持着协调统一。另一方面,《纪要》也充分考虑到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新特点、新变化,并尽可能地增强可操作性,以满足依法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实需要。同时,由于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法律问题纷繁复杂,作为一个旨在为办案提供服务的指导性文件,其内容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解决那些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2006年以来的统计数据和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当前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主要集中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适用,因此,《纪要》重点对以上有关问题进行了说明,而对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中规定的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则较少涉及或未作规定。此外,鉴于当前涉黑犯罪具有表现形式多样、隐蔽性不断增强、手法不断翻新等特点,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存在时间、成员人数等一些暂时无法达成共识或者不宜统一划定标准的问题,《纪要》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黑社会性质组织“四个特征”的认定问题

一、关于“组织特征”的认定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组织结构的严密性、稳定性。当前,许多黑社会性质组织为了增强自身的隐蔽性,组织头目和骨干成员大多藏于幕后,在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时往往采用“临时雇佣,打完就散”的手法。由于核心成员不明显、外围成员不固定,因此呈现出一种组织结构松散的假象。对于此种情况,办案时要特别注意审查违法犯罪活动的起因、目的,以及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是否基本固定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否紧密,确保准确定性。

(二)正确认定和区分各类组织成员。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的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员分为组织者、领导者、积极参加者和其他参加者。被告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同,其罪名和可能被判处的刑罚就会不同。由于之前缺乏明确的标准,实践中存在将被告人的组织地位“拔高”或“降格”认定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纪要》对各类组织成员分别进行了界定。

1.关于积极参加者、其他参加者。“接受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领导和管理”,是认定积极参加者、其他参加者时需要审查的主观意志要素。对于那些主观上并无加入意图,因被纠集、雇佣、收买、威逼或者受蒙蔽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提供帮助、支持、服务的人员,不应以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定罪处罚。另一方面,从实践情况看,黑社会性质组织在吸纳成员时,一般都不会举行仪式或者办理手续,这使得“参加”行为难以通过充分的证据被客观地反映出来,往往只能依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加入犯罪组织后所实施的具体违法犯罪活动来认定。基于以上考虑,同时也是为了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分化瓦解犯罪分子,《纪要》要求办案时应正确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即:“对于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没有实施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或者受蒙蔽、威胁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情节轻微的,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

《纪要》从客观行为方面将积极参加者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多次积极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此类积极参加者不仅要求其多次积极参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而且在其参与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中一般应起主要作用;第二种是“积极参与较严重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活动,且作用突出的犯罪分子”。此处“较严重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既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也包括其他一些已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的犯罪;第三种是“其他在黑社会性质组织中起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实践中,一些具体主管黑社会性质组织人、财、物等事项的组织成员虽然很少参与,甚至从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但这些成员往往与组织头目有着某种特殊关系,相互联系密切。而且,这些成员由于直接掌控着犯罪组织的“生命线”,对于组织的维系、运行、发展实际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理应认定为积极参加者。需要强调的是,此类积极参加者应是对犯罪组织的人、财、物等事项具有“主要管理职权”,且对犯罪组织的维系、运行、活动确实起到重要作用的成员,不能把凡是参与前述事务的组织成员均认定为积极参加者。

2.关于主观明知。定罪时,并不要求行为人确知其所参加的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对于主观明知问题应重点把握以下两方面:第一、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所参加的是由多人组成、具有一定层级结构的组织群体;第二、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所参加的组织主要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或者该组织虽有形式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但仍是以有组织地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基本行为方式,欺压、残害群众。

应当注意的是,对于那些明知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开办的公司、企业、社团,仍受雇佣到这些单位工作的人员,只要其未参与有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也不应将其认定为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员,要切实防止扩大打击面。

(三)关于“组织纪律”。《司法解释》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应具有较为严格的组织纪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以下简称“《立法解释》”)虽然没有再作类似规定,但立法机关仍然认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应具有严密性,只是“不需要必须具有明确的组织名称、纲领、章程、活动规约等”。实践证明,如果没有通过一定的组织纪律、活动规约来加强内部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将难以保持其自身的稳定性、严密性,从而也难以发挥组织应有的能效。因此,《纪要》将“具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活动规约”作为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当然,纪律、规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宣誓、训诫、警告、处罚及组织成员公知公认的惯例、准则等等,但如果确实不存在一定的纪律、规约,则案件定性时应慎重。

二、关于“经济特征”的认定

攫取经济利益,具备经济实力,不仅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主要目标,而且也是其非法控制社会并向黑社会组织发展过渡的物质基础。由于“经济特征”相对比较直观,故实践中对于该特征的理解和认识也相对比较统一。根据各方意见,《纪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敛财方式、获利数额作了较为原则和宽松的规定,而把认定重点放在了获利之后的用途上。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立法解释》中规定的“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要根据案件所涉及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利润空间等因素综合考量,应达到足以支持黑社会性质组织生存、发展和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程度,数额标准不可放得过低。此外,《纪要》最初的讨论稿曾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所获的经济利益应由组织统一管理、支配”,后经征求意见,考虑到“统一管理、支配”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难以形成一致的理解和认识,硬性要求恐不利于打击涉黑犯罪,故该规定被删去。但办案时对此节亦不可忽略,对于那些在“黑财”的管理、支配问题上组织性特点不明显的案件,应审慎处理。

三、关于“行为特征”的认定

(一)关于对“其他手段”的理解。当黑社会性质组织通过“打打杀杀”树立恶名后,出于自我保护、发展升级的需要,往往会竭力隐藏其暴力、血腥的本来面目,更多地使用“软暴力”手段,以此给司法机关打击处理制造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纪要》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列举了两类属于“其他手段”的具体情形。虽然列举不可能穷尽,但不管黑社会性质组织如何变换手法,其在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时始终是以暴力、威胁为基础,以干扰、破坏正常经济、社会生活秩序为目的。在分析某种具体情形是否属于“其他手段”时,应紧扣以上两点。

(二)关于组织犯罪的范围。区分组织犯罪和组织成员个人犯罪,是办理涉黑案件时的一大难点。这一问题不仅对“组织特征”的认定有重要影响,而且也关系到组织者、领导者应对哪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在许多案件中,组织者、领导者被指控、被认定的罪行,往往只是那些其亲自参与的犯罪,实际上轻纵了此类犯罪分子。为此,《纪要》明确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几种情形。

在讨论稿中,各种情形均要求具有“为组织利益”的要件。许多同志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为组织利益”是一个主观标准,从证据上较难固定。而且,“组织利益”本身也较难界定,组织成员实施的某些违法犯罪活动,表面看似与组织利益无关,但实际上是在为组织造势、立威。最终,《纪要》在表述上作了相应修改,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采纳了前述意见。办案时,还是应当从是否代表组织意志、是否使用组织名义、是否维护组织利益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查,对组织犯罪的范围加以必要的限制。如果确与维护组织利益无关,则不能作为组织犯罪处理。

(三)关于对“违法犯罪活动”的理解。有观点认为,《立法解释》在其规定的“行为特征”中之所以没有将违法与犯罪分开表述,是因为立法机关充分考虑到了涉黑犯罪的特殊性和从严惩处的必要性,故只要有多次的违法行为即可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无需再有犯罪行为。《纪要》未采纳此观点。黑社会性质组织是犯罪集团一种特殊形态,其应当满足一般犯罪集团的全部构成条件。依据刑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一般的犯罪集团尚且要以共同实施犯罪为基本条件,黑社会性质组织更要有以共同实施犯罪为要件。

(四)关于犯罪的多样性问题。刑法及有关法律解释均未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必须实施性质不同的多种犯罪,《纪要》对此问题也未涉及。理论界有观点认为,犯罪的多样性应是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中的重要标志。从实践情况看,这种观点不无道理,黑社会性质组织若要实现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非法控制,一般都需要实施多种犯罪。对于那些仅触犯一两个罪名的犯罪组织,办案时应特别注意,要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专门从事某种犯罪的犯罪集团严格区别开来。

四、关于“非法控制特征”的认定

(一)关于对“一定行业”的理解。《纪要》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所控制和影响的行业,一般涉及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一个或多个市场环节”。这是因为,通过介入社会经济生活来攫取不法利益,不仅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壮大的必要手段,也是其反社会性的具体表现。因此,“一定行业”一般应与市场经济活动直接相关,而如抢劫、盗窃、诈骗等以纯粹的侵权方式获取财产的违法犯罪活动,不能视为本罪中的“行业”。

(二)关于对“重大影响”的理解。“非法控制特征”中的“非法控制”和“重大影响”,是指黑社会性质组织对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干预度和影响力。二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控制程度上有所不同。因此,办案时不应将“重大影响”仅仅理解为具体违法犯罪活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或者在社会上造成的轰动效应。

(三)关于对“八种情形”有关问题的说明。在最初的讨论稿中,《纪要》曾列举了构成“非法控制”、“重大影响”的13种情形。如:“多次为他人实施杀人、绑架、非法拘禁、伤害,或多次采取暴力方式强立债权、强索债务等”。但过于具体的规定不仅丧失了灵活性,而且难以准确涵盖和反映出“非法控制”的本意,容易产生“对号入座”的误导,故《纪要》最终只是做了较为原则的规定。在此,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注意对非法控制”、“重大影响”进行区分。第一种情形中的“致使合法利益受损的群众不敢举报、控告”,就其程度而言,应认定为“重大影响”。如果犯罪组织采用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收买、威逼证人等手段,致使那些敢于举报、控告的群众也不能通过正当渠道有效保护自己的权利,那么就应认定为“非法控制”。同理,对于《纪要》列举的其他几种情形,办案时也应根据具体案情,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认真分析,从而对个案应属“非法控制”抑或“重大影响”作出准确认定。

2.关于对“严重影响”判断和把握。对于第三、四、五种情形中的“严重影响”,要结合违法犯罪活动的次数、性质、后果、侵害对象的个数、造成的社会影响及群众安全感是否下降等因素综合判断。

3.关于对“政治身份”、“一定职务”的理解。第七种情形中的“获取政治地位”不同于取得一般的政治身份,主要是指成为各级人大、政协的代表、委员。该情形中的“担任一定职务”,是指在有关单位、组织中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或者其他具有组织、领导、监督、管理职权的职务。

(四)关于对实现途径的理解和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可以通过“实施违法犯罪”、“寻求非法保护”这两种途径,来实现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非法控制。由于《立法解释》已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特征”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故仅有非法保护而没有违法犯罪,显然不能以“黑”定案。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在下发有关指导性意见或者规范性文件时,却将两种实现途径规定为选择性关系,从而在这个问题上造成了错误的认识,在此有必要予以澄清。

应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其他问题

一、关于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中的主观明知问题

确定某一犯罪组织是否属于黑社会性质组织,需要经历一个极为复杂的司法认定过程。因此,认定该罪时不要求行为人确知其包庇、纵容的对象具有“黑社会性质”,只要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组织,仍对该组织及其成员予以包庇,或者纵容其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即可。

二、正确区分刑事责任范围和刑事责任程度

《纪要》明确了组织者、领导者的刑事责任范围。值得强调的是,对组织所犯的全部罪行承担刑事责任,并不等于在每一起犯罪中均应承担最重的责任。组织者、领导者的刑事责任,应当根据其在犯罪中的具体地位、作用来确定。如:犯罪的起意、预谋、准备、实施等环节均由其他组织成员完成,组织者、领导者虽予认可或默许,但并未具体参与,则组织者、领导者的刑事责任一般应小于造意犯、实行犯,量刑时要有所区别。

三、追缴、没收“黑财”时应注意的问题

《纪要》要求涉黑犯罪财物、收益应是“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聚敛”。此问题争议较大,但如不加以限制,则有可能使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利遭受侵害。实践中,涉黑犯罪分子为了隐匿、“漂白”其聚敛的资财,往往会通过合伙、入股、并购等方式,将非法所得与其他单位、个人的合法财产相互混合。因此,办案时应认真审查涉案财产的来源、性质,在打击犯罪的同时,确保合法财产权利不受侵害。

四、正确把握涉黑案件的证明标准

办理各类刑事案件均应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法定证明标准,涉黑案件亦不例外。但对于证明标准的理解和把握,实践中却纷争颇多。为统一认识,《纪要》对“事实清楚”和“证据确实、充分”分别进行了解读。需要指出的是,涉黑案件在事实、证据问题上比较特殊,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事实是由若干具体的违法犯罪事实共同组成,证据上也往往相互交叉、存在交集。因此,切不可对“黑罪”与“个罪”、“重罪”与“轻罪”划分主次,在证明标准上各搞一套。

五、对不同类型组织成员的立功情节应区别对待

众所周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侦查取证难度远大于其他普通刑事案件。在一些案件中,部分组织成员在政府的感召下迷途知返,能够配合司法机关查办案件,提供线索、帮助收集证据或者实施其他协助行为,并对破案、定案起到了一定作用。为了更好地起到昭示作用,办案时应对积极参加者、其他参加者的前述行为予以积极评价,即使依法不能认定为立功,一般也应在量刑时酌情从轻,以收分化、瓦解犯罪分子、提高破案效率之功效。另一方面,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往往掌握着大量的犯罪线索,具有检举揭发的“便利”条件,有些人甚至早已备有后手。为了不给此类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留有可乘之机,《纪要》作了“在量刑时也应从严掌握”的规定。但应当注意,“从严掌握”的前提是组织者、领导者所检举揭发的犯罪线索“与该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违法犯罪活动有关联”。对此,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提供线索是否是利用其在组织中所处的特殊地位而取得;是否与该组织寻求非法保护、实施违法犯罪等活动有关联;是否与该组织的成员、“保护伞”及雇佣、纠集的人员有关联等。

六、关于“恶势力”团伙犯罪的处理

“恶势力”并非法律用语。《纪要》对“恶势力”所下的定义,是以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协调小组办公室制定的《“恶势力”战果统计标准》为基础,根据实践情况总结、归纳而来,目的是为了给办案单位正确区分“黑”与“恶”提供参考。实践中,“恶势力”团伙的数量远多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社会危害面更为广泛。在目前“恶势力”并未入罪的情况下,用足用好刑法总则中关于犯罪集团的有关规定,是加大对此类犯罪打击力度的有效途径。因此,对符合犯罪集团特征的“恶势力”团伙,办案时要按照犯罪集团依法惩处。

七、合法、有效地收集、使用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不仅多属于直接证据,而且在证明案件事实时具有直观、稳定、准确等优点。为保证在办理涉黑案件时合法、有效地收集和使用此类证据,《纪要》对公安机关的侦查取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各级人民法院在认证时,也要注意对有关视听资料的来源及提取、制作经过进行重点审查,确保据以定案的证据真实、合法。

八、依法确保开庭审理效果

根据实践中的经验,《纪要》对开庭审理涉黑案件时的有关事项也提出了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对此要予以充分重视,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庭审,并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好预判和准备,严格依法维护法庭秩序,充分彰显法律的严肃与公正。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聚众斗殴罪    下一篇 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