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猪肉绦虫

链状带绦虫也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中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籍中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早在公元217年,《金匮要略》中即有白虫的记载,公元610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该虫体形态描述为“长一寸而色白、形小扁”,并指出因炙食肉类而传染。中国《神农本草经》中记录了三种驱白虫的草药。人体感染囊尾蚴早在1558年就为Rumber所发现,以后又由Kuchemeister与Leuchart分别以饲养方式证实了猪囊尾蚴与人体成虫的关系。
中文学名
猪肉绦虫
拉丁
学名:Taeniasolium
别称
猪带绦虫、有钩绦虫
动物界
扁形动物门
绦虫纲
亚纲
多节绦虫亚纲
圆叶目
带绦虫科
带绦虫属
猪肉绦虫
寄生部位
小肠内
中间宿主
猪和野猪
终宿主

目录

猪肉绦虫猪肉绦虫
    猪囊尾蚴如黄豆大小,为白色半透明的囊状物,囊内充满透明的囊液。囊壁分两层,外为皮层,内为间质层,间质层有一处向囊内增厚形成向内翻卷收缩的头节。其形态结构和成虫一样。形态成虫乳白色,扁长如带,较薄,略透明,长约2~4米,前端较细,向后渐扁阔。头节近似球形,直径0.6~1mm,不含色素,除有4个吸盘外,顶端还具顶突,其上有小钩25~50个,排列成内外两圈,内圈的钩较大,外圈的稍小。颈部纤细,直径仅约头节之半。链体上的节片数约700~1000片,近颈部的幼节,节片短而宽;中部的成节近方形,末端的孕节则为长方形。每一节片的侧面有一生殖孔,略这,规则地分布于链体两侧。每一成节具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睾丸约150~200个,输精管向一侧横走,在纵排泄管外侧经阴茎囊开口于生殖腔。阴道在输精管的后方。卵巢在节片后1/3的中央,分为三叶,除左右两叶外,在子宫与阴道之间另有一中央小叶。卵黄腺位于卵巢之后。孕节中充满虫卵的子宫向两侧分支,每侧约7~13支,每一支又继续分支,呈不规则的树枝状。每一孕节中约含4万个虫卵。虫卵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31~43μm。卵壳很薄,内为胚膜,在虫卵自孕节散出后,卵壳多已脱落,称不完整卵。胚膜较厚,棕黄色,由许多棱柱体组成,在光镜下呈放射状的条纹。胚膜内含球形的六钩蚴,直径约14-20μm,有3对小钩。

生活史

    人是猪肉绦虫的终宿主,也可作为其中间宿主;猪和野猪是主要的中间宿主。以猪囊尾蚴实验感染白掌长臂猿和大狒狒获得成功。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上段,以头节固着肠壁。孕节常单独或5~6节相连地从链体脱落,随粪便排出,脱离虫体的孕节,仍具有一定的活动力,可因受挤压破裂而使虫卵散出。当虫卵或孕节被猪或野猪等中间宿主吞食,虫卵在小肠内经消化液作用24~72小时后,虫卵胚膜破裂,六钩蚴逸出,然后借其小钩和分泌物的作用,钻入小肠壁,经血循环或淋巴系统而到达宿主身体各处。在寄生部位,虫体逐渐长大,中间细胞溶解形成空腔,充满液体,约经10周后,猪囊尾蚴发育成熟。猪囊尾蚴在猪体内寄生的部位为运动较多的肌肉,以股内侧肌多见,再者依次为深腰肌、肩胛肌、膈肌、心肌、舌肌等,还可以寄生于脑、眼等处。囊尾蚴在猪体内可存活数年。被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为“米猪肉”或“豆猪肉”。如宿主未被屠宰则久后囊尾蚴死亡并钙化。

当人误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后,囊尾蚴在小肠受胆汁刺激而翻出头节,附着于肠壁,约经2~3个月发育为成虫并排出孕节和虫卵。成虫在人体内寿命可达25年以上。

人也可成为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当人误食入虫卵或孕节后,可在人体发育成囊尾蚴,但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

致病性

    成虫寄生人体小肠,一般多为1条,在某地方性流行区患平均感染的成虫多至2.3~3.8条,中国报道一例最多感染19条。肠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一般轻微。粪便中发现节片是最常见的患者求医原因。少数患者有上腹或全腹隐腹、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偶有因头节固着肠壁而致局部损伤者,少数穿破肠壁或引起肠梗阻。中国报告大腿皮下及甲状腺组织内成虫(虫体分别为15×0.3cm和8cm×0.2cm)异位寄生的病例。 囊尾蚴病是严重危害人体的寄生虫病之一,俗称囊虫病,其危害程度大于绦虫病。危害程度因囊尾蚴寄生的部位和数量而不同。人体感染虫卵的方式有三种:①自体内感染,如绦虫病患者反胃、呕吐时,肠道逆蠕动将孕节反入胃中引起感染。②自体外感染,患者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而引起再感染。③异体(外来)感染,误食入他人排出的虫卵引起。据报告约有16%~25%的猪带绦虫病患者伴有囊尾蚴病,而囊尾蚴病患者中约55.6%伴有猪带绦虫寄生。

循环图循环图

人体寄生的囊尾蚴可由1个至成千个;寄生部位很广,囊尾蚴依次好发于人体的皮下组织、肌肉、脑和眼,其次为心、舌、口、肝、肺、腹膜、上唇、乳房、子宫、神经鞘、骨等。寄生于不同部位的囊尾蚴,其大小和形态也有所不同。在疏松的结缔组织与脑室中的囊尾蚴多呈圆形,大小约5~8mm;在肌肉中略伸长;在脑氏部的长2.5mm,且可具分支或葡萄样突起,称为葡萄状囊尾蚴。

人体囊尾蚴病依其主要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类:

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 囊尾蚴位于皮下或粘膜下,肌肉中,形成结节。数目可由1个至数千个。以躯干和头部较多,四肢较少。结节在皮下呈圆形或椭圆形,约0.5~1.5cm,硬度近似软骨,手可触及,与皮下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常分批出现,并可自行逐渐消失。感染轻时可无症状。寄生数量多时,可自觉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胎大症等。

2.脑囊尾蚴病 由于囊尾蚴在脑内寄生部位与感染程度不同,以及囊尾蚴本身的情况与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也不同,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可全无症状,但有的可引起猝死。通常病程缓慢,囊尾蚴病发病时间以1个月至1年为最多,最长可达30年。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是脑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症状,以癫痫发作最多见。据资料记载,1590例脑囊虫病患者中,有癫痫发作的占61%。囊尾蚴寄生于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均可使颅内压增高;对315例脑囊尾蚴病患者进行了腰穿检查,发现38.4%患者的颅内压增高。神经疾患和脑血流障碍症状如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及精神症状,其他可有头痛头晕、呕吐、神志不清、失语、肢麻、局部抽搐、听力障碍、精神障碍、痴呆、偏瘫和失明等。最近中国学者提出脑囊尾蚴病的临床分型是:①癫痫型;②脑实质型;③蛛网膜下腔型;④脑室型;⑤混合型;⑥亚临床型,其中以癫痫型为最多见。不同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严重性不同,治疗原则与预后也不一样。

脑囊尾蚴病患者在脑炎的发病上起诱导作用,并可使脑炎病变加重而致死亡。

3.眼囊尾蚴病 囊尾蚴可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在眼球深部,玻璃体(51.6%),及视网膜下(37.1%)寄生。通常累及单眼。症状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常可见虫体蠕动,重者可失明。对452例眼囊尾蚴病患者做了眼底检查,其中39.16%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眼底异常,其中,视神经乳头水肿者占25%,有5%患者视神经萎缩,有41例表现为视神经水肿合并出血。在眼部症状发生之前,约有11%患者有发烧史,29%的患者发生头痛,眼内囊尾蚴的寿命约为1~2年。眼内囊尾蚴存活时,一般患者尚能忍受。但囊尾蚴一旦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可产生强烈刺激,造成眼内组织变化,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视神经萎缩,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等终致眼球萎缩而失明。

流行原则

    猪带绦虫在全世界分布很广,但感染率不高,主要流行于欧洲,中、美一些国家及印度等。在中国分布也很普遍,散发病例见于中国27个省(区、市)。近年来,各地的感染人数呈增加的趋势。主要分布在云南、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河南等省。有的地方有局限性流行。凡是猪带绦虫病发病率高的乡村,猪体囊尾蚴和人体囊尾蚴感染率亦高,三者呈平行消长。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在1978例囊尾蚴病患者中,青壮年占83.8%,男性占75.29%,女性占24.71%,农村多于城市。 该病流行因素主要由于猪饲养不善,猪感染囊尾蚴和人食肉的习惯或方法不当。中国普遍采用栏圈养猪,但有的地方则不猪圈,或是仔猪敞放,或是厕所建造简陋,猪能自由出入,吞食粪便。也有些流行地区居民不习惯使用厕所,或人厕畜圈相连(连茅圈),造成了猪受染的机会。各地猪的囊尾蚴感染率高低不一。

    在猪带绦虫病严重的流行区,当地居民有爱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的习惯,对本病的传播起着决定的作用。如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节庆日菜肴:白族的“生皮”、傣族的“剁生”,哈尼族的“噢嚅”,均系用生猪肉制作。还有熏食或腌肉不再经火蒸煮。另外,如西南地区的“生片火锅”,云南的“过桥米线”,福建的“沙茶面”等,都是将生肉片在热汤中稍烫后,蘸佐料或拌米粉或面条食用。有时因食含囊尾蚴猪肉包子或饺子,如蒸煮时间过短,未将囊尾蚴杀死。或使用同一刀、砧板,切生、熟肉,均易造成交叉污染,而致人感染。

实验诊断

  猪带绦虫病是由于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米猪肉”所致, 故询问上述吃肉习惯对发现病人有一定意义。由于该虫孕节蠕动能力较弱,检获孕节和虫卵的机会较少,对可疑的患者应连续数天粪便检查,必要时还可试验性驱虫。收集患者的全部粪便,用水淘洗检查头节和孕节可以确定虫种和明确疗效。将检获的头节或孕节夹在两载玻片之间轻压后,观察头节上的吸盘和顶突小钩或孕节的子宫分支情况及数目即可确诊,并与牛带绦虫相鉴别。

  一般比较困难,询问病史有一定意义,但主要根据发现皮下囊尾蚴结节,手术摘除结节后检查。眼囊尾蚴病用眼病镜检查易于发现;对于脑和深部组织的囊尾蚴可用X线、B超、CT等影像仪器检查并可结合其它临床症状如癫痫、颅压增高和精神症状等确定。近年采用核磁共振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免疫学试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尤其是对无明显临床体症的脑型患者更具重要参考意义。

  目前经实验证明有效的免疫学方法有:①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阳性检出率为73%-88%,为临床上常规应用;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阳性检出率为88.4%;③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特异性和敏感性更好,且简便易行,适于基层使用,阳性检出率为95%以上。其它还酶标记抗原对流免疫电泳(ELACIE)和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循环抗原如McAb(4F4)、抑制性ELISA等。

防治方法

治疗病人

在普查的基础上及时为患者驱虫治疗。由于本虫寄生在肠道常可导致囊尾蚴病, 故必须尽早并彻底驱虫治疗。驱绦虫药物较多,近年多采用槟榔和南瓜子合剂。此外,阿的平、吡喹酮、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都取得较好驱虫效果。 槟榔、南瓜子合剂疗法效果良好。多数患者在服药5~6小时内即排出完整的虫体,若只有部分虫体排出时,可用温水坐浴,让虫体慢慢排出,切勿用力拉扯,以免虫体前段和头节断留在消化道内。用过的水应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免虫卵扩散。服药后应留取24小时粪便,仔细淘洗检查有无头节。如未得头节,应加强随访,若3~4个月内未再发现节片和虫卵则可视为治愈。

治疗囊尾蚴病习用的方法是以手术摘除囊尾蚴。眼囊尾蚴病唯一合理的治疗法是手术摘取虫体,如待虫体死亡,引起剧烈的炎症反应,最近不得不摘除整个眼球。但在特殊部位或较深处的囊尾蚴往往不易施行手术,而仅能给予对症治疗。如脑囊尾蚴病时给抗癫痫药物等。中国有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囊尾蚴病取得疗效的报导。近年证明吡喹酮、丙硫咪唑和甲苯咪唑可使囊尾蚴变性和死亡,特别是前者具有疗效高、药量小,给药方便等优点,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发热、头晕、皮疹等毒副作用。

管理厕所猪圈

发动群众管好厕所、建圈养猪,控制人畜互相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

必须大力宣传本病的危害性,革除不良习惯,不吃生肉,饭前便后洗手,以防误食虫卵。烹调务必将肉煮熟。肉中的囊尾蚴在54℃经5分钟即可被杀死,切生熟肉刀和砧板要分开。

加强肉类检查

搞好城乡肉品的卫生检查,尤其要加强农贸市场上个体商贩出售的肉类检验,在供应市场前,肉类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和处理。猪肉在-12~13℃环境中,经12小时,其中囊尾蚴可全部被杀死。

在防治中要加强领导,农、牧、卫生、商业部门密切配合,狠抓综合性措施的落实,切实做到防治见效。

相关事件

近日,南京淮安一名女孩因晕倒、抽搐等病症出院,被当作癫痫来治疗,却不料,她的大脑中竟取出一条3厘米长的活的白色虫子,医生称这是猪肉绦虫,或患脑囊虫病,可能是吃了被污染的食物造成的感染。为何女孩大脑中竟会长猪肉绦虫,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预防脑囊虫病呢?

据媒体报道,小静的母亲称女孩第一次发病是今年1月19日,突然晕倒在地,过了20多分钟才苏醒过来。家里人赶紧把她送到当地医院,医生怀疑是癫痫发作。第二次病发是6月14日的夜里,在苏州上大学的小静,在睡梦中突然抽搐、口吐白沫,医生在她的脑部右侧额叶发现了一个病灶。医生怀疑是胶质瘤,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寄生虫。

2014年8月14日,小静被推进手术室,外科杨坤医生从她脑中取出一条乳白色的东西,长达3厘米。医生分析说,患者可能是一开始误食了猪肉中的猪肉绦虫虫卵,经消化道进入肠壁再进入肠系膜静脉,最后经血液循环将虫卵送到大脑,引起一系列的症状。这种疾病也叫“脑囊虫病”。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安徽省摄影家协会    下一篇 绑架罪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