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陈婉莹

陈婉莹,女,著名媒体人,教授。1999年创建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曾任汕头大学教授、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兼任港大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新闻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国际电视权威大奖PEABODY评委,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总监等。2016年3月30日,香港大学宣布,国际资深媒体人瑞凯德(Keith B. Richburg),将接棒陈婉莹担任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JMSC)新总监。

目录

1970年代毕业于香港大学,之后获得尼曼奖学金前往哈佛大学就读

历任“星岛日报”、“中报”、“亚洲周刊”及“纽约每日新闻”记者、采访主任和总编辑等职,报道众多重大事件。

1995年获选为哈佛大学尼曼基金学者;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客座教授、纽约市自由论坛传媒研究中心学者、哥大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0年2月,获聘为香港大学新闻学教授,开办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为港大新闻学课程之首创。

2003年2月,兼任长江新闻学院创院院长、美国南加州大学新闻学院客座教授。

2004年,受邀任美国国际电视权威大奖PEABODY评委;并为香港大学社会科学院院务委员、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荣誉)学位课程顾问委员会主席、夏威夷东西研究中心的传媒项目顾问。

所获荣誉

哈佛大学尼曼奖学者,乔治•波克杰出新闻奖以及保护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国际新闻自由奖 ,亚洲记者协会(AAJA)终生成就奖。

人物成就

传奇记者

陈婉莹多姿多彩的传奇记者之路,始于1976年。获奖学金从香港赴美修读博士的陈婉莹,在下东城家庭群英会任职期间,因机缘加入“星岛日报”成为记者。作为第一个通晓中英文的记者,陈婉莹开拓了报道市政府、法庭等主流新闻的先河。

1996年,陈婉莹刊登于“亚洲周刊”的“台湾捲入美大选政治献金疑桉”,揭发台美政治献金丑闻,犹如重磅炸弹轰动全球。被控诽谤的陈婉莹凭藉“一直斗到底”的信念赴台,最终获国际舆论支持并胜诉。该桉被列入台湾判例,成为亚洲新闻史的里程碑。纽约保护记者协会后颁发“国际新闻自由奖”嘉许,同年,陈婉莹成为哈佛大学尼曼学者。

陈婉莹陈婉莹

培育英才

在完成最后一篇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后,陈婉莹从“每日新闻”辞职。形容“感到学够了”的她自一线急流勇退,并在其后一次途径香港的旅程中踏入学术界,参与创立香港大学新闻及传播研究中心。

在进入港大任职前,陈婉莹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学院担任客座教授两年,教授新闻采访和写作。她创办的JMSC以及在汕头大学担任长江新闻学院的院长,教学模式都以哥大为蓝本——重视新闻道德,以及新闻学的公共性。

一名活跃在媒体的观察人士表示,“JMSC创立在平媒最好的时代,又紧随传媒的时代变化不断创新变革,到了现在,就教学品质及师生水准而言,它是华人世界中最具有国际视野与能力的新闻学院。JMSC长备的中国传媒计划,不仅促进了大陆传媒实务界与世界的交流,也很好地涵养了大陆新闻专业主义的命脉。”

陈婉莹致力扶持世界各地独立新闻发展,推动国际资讯开放,在媒体新生态下继续传导新闻从业核心价值,培养专业、敬业、乐业的新闻工作者,可谓桃李满天下。

人物言论

做记者投身新闻还是有点理想的好,要在专业里面有所发展,要做有意义的事情,为社会做点贡献。

怎么能评价一个新闻记者?就是看他最近做的事怎么样,You are as good as your last story。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宁波海事法院    下一篇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