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赵启正

赵启正,男,汉族,1940年1月出生于北京,河北遵化人,1963年9月参加工作,1979年5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三次、四次、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目录

1952.09——1963.09,在天津市实验中学学习;

1958.09——1963.09,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核物理专业学习;

1963.09——1969.05,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设计院技术员;

1969.05——1971.12,在第二机械工业部湖北“五七”干校劳动;

1971.12——1975.01,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第二研究设计院技术员;

1975.01——1982.12,航天部上海广播器材厂技术员、工程师、车间副主任、设计科副科长、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82.12——1984.05,航天部上海广播器材厂副厂长;

1984.05——1984.11,上海市工业工作委员会党委副书记;

1984.11——1986.08,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代部长;

1986.08——1986.10,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

1986.10——1991.06,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1991.06——1992.10,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1992.10——1992.12,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浦东新区(筹)工委书记、筹委会主任;

1992.12——1998.01,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浦东新区工作委员会党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

1998.01——1998.04,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1998.04——2005.08,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2005年02月——增补为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6年09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2008年03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

2008年06月——南开大学滨海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2009年04月——当选第三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

2010年01月——被聘请为西南政法大学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名誉院长。

人物成就

赵启正赵启正
先进科技工作者

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物理专业,后从事科研、设计工作20年,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和航天部县级科技工作者称号,有数项发明专利。1978年,获上海市和航天部“先进科技工作者”,是1978年、1979年,上海市和航天部的“劳动模范”。

“浦东赵”

 1984年起历任上海市多项领导职务,包括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主任等。由于在浦东开发开放中的角色以及在浦东期间与众多外国政要、跨国公司和媒体进行的有效的交流,被国外称为“浦东赵”。

新闻发言人

 2002年选为中共十六大中央委员。1998年至2005年任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在此期间,提出了对外传播的主要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避免了“宣传”的英译在对外传播时可能引起的负面含义。他还推动了了我国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在全国大力培训发言人,使中央部委和各级政府将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化、常态化,推动打造透明政府。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从2009年3月起,历任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三次、四次和五次会议大会新闻发言人。在此期间,他大力倡导并传播公共外交的理念,促进许多地方建立公共外交协会,还推动建立了《公共外交季刊》刊物,并担任编委会主任。

著作

《直面媒体20年》《直面媒体20年》
有《直面媒体20年》、《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对话》(与路易·帕罗博士合著)、《浦东逻辑—浦东开发和经济全球化》、《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的101题》、《对话中国模式》(与约翰·奈斯比特和多丽丝·奈斯比特合著)、《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跨国对话——公共外交的智慧》、《跨国经营公共外交》(与梁婷婷合编)等十余著作,其中有多种被国内外译为英、日、韩、西、德、俄等外语文本。

人物评价

启正老师以身体力行的不倦耕耘,树起了一个敢于担当的国家发言人形象。

启航

启正老师早于90年代就在浦东开发区向太平洋发布着改革开放的先声,之后才能很快在他的带领下,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有了破冰之旅,启正老师在其中对制度机制的启航作用功不可没,这一时期他的答记者提问既是忠实的记录,更是在以身示范。

启蒙

如何从零起步培养、扶植大批合格发言人,赵启正老师1998年入驻国新办,首开培训。他身体力行,登堂授课,解疑释惑,组织专家给学员讲发言人的ABC,于是有了“黄埔”一期、二期、三期。他告诉大家媒体不是敌人,而是共同生产好新闻的伙伴,讲解如何将新闻变成故事,主动给媒体“供料”。我们追根求源,还必须效法启正,使新闻发言人逐步走向专业化,面对这项挑战性极强的岗位,不仅要成为熟知本部门事务的专家,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逻辑思维,敏锐的反应能力,特别是出色的表达能力。从启正老师那里,我们深知发言人应当是复合型人才,是善于学习的通才,因为只有不断学习,具有强烈的自我完善意识,才能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做到一流的思考和一流的表达。

赵启正赵启正
启示

启正老师的名言是“向世界说明中国”“越是敏感的问题越是有回答的必要”“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赵启正老师从容自信,沉着坦荡,体现一种“今天我有新闻向你们讲”,而不是“你将有什么问题来为难我”的风范,以强大的气场和个人魅力驾驭发布局面,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形象,并以幽默机智的应答释放善意和智慧,有时堪称“一舌定乾坤”。但是在话语方法上,一定要陈言务去,比如“桥头堡”“垃圾堆”等等;并且应该像启正老师那样,运用雄厚的软实力,善于把材料变成新闻,把新闻变成故事,像启正老师那样善于把大道理变成小道理,善于把大原则变成小实例,善于把大目标变成小议题,善于把强行灌输变成愿意接受,善于把僵硬的表达变成潜移默化的形象渗透,善于把宏观理念变为微观方法,使记者和公众想听,爱听,愿听,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成标题金句,这才堪称政府发言人议题设置的最高境界。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两会新闻发布    下一篇 贾宝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