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常州梳箆博物馆

梳、篦还具有妆饰作用以及较高的工艺价值。在我国古代,梳篦是八大发饰之一,妇女们常把精美的梳篦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时间一久,还形成了插梳之风。不论古代还是现代的木制梳篦,或其它材料制作的梳篦,除其能用来梳头的实用功能外,它还具有保健功能和妆饰工艺欣赏价值。
中文名
常州梳箆博物馆
地址
常州红梅公园
分类
工艺品
藏品
梳篦又称栉

目录

11常州梳箆博物馆

   常州梳篦博物馆 梳篦总称曰"栉",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谚云:

80年代设计的“红楼十二钗”造型欣赏梳80年代设计的“红楼十二钗”造型欣赏梳

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特产,花开并蒂。常州最早叫延陵,这首常州地区汉族民谣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产木梳、篦箕。梳篦总称曰“栉”,是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栉在我国古代,与

1梳箆

制篦业的祖师当是陈七子。春秋时期,

1宫梳名箆

有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始自晋代(公元265-420年),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常州市东郊东晋古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半圆形木梳,已有 1500 多年历史。 常州卜恒顺梳篦店开设于明代天启年间(1622),世代相传,有“雕花、描花、刻花、烫花、嵌花”五种工艺。明末清初,常州梳篦已驰名南北,西门和南门一带有几万人从事梳篦生产,世代相传。城内有篦箕巷、木梳街,均以梳篦集散地而得名,有卜恒顺、王大昌等千年老店。

1慈禧太后御用象牙梳

我国最早的栉当为1959年山东宁阳大汶口出土的距今约六千年的象牙梳。从已出土和一些汉族民间传世的梳篦看,汉、唐、宋各代各有不同。汉代的呈较长马蹄形,纹饰一般以云气纹为主,间有入羽鸟兽等;唐代的呈马蹄形,下部略宽;宋代的为月牙形。古代的梳篦多为木制或竹制以及名贵物料制作,如金、银、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锡、嵌玉镶珠等材质。从文献记载来看,唐代妇女不仅喜欢插梳,同时还喜欢插篦。盛唐时,当地梳篦花色繁多,不胜枚举,大的竟有二尺多长。北宋以来,质地日趋贵重,金银栉具相当流行。宋代妇女崇尚插梳,不次于唐代,而且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大文豪苏东坡曾有“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的诗句。元代,常州梳篦从运河经长江出海,随着水上丝绸之路传到海外。元朝以后插梳之习,渐趋式微到明清时,差不多已被遗忘。明清时代,文献中关于常州梳篦的记载渐多。明代关于常州西郊八景之一文亨穿月,篦梁灯火的记载,把左运河畔篦箕巷的夜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到清代乾隆时期,常州城中已是削竹成篦、 比户皆为的景象。光绪年间,苏州织造府官员每年农历7月总要到常州定制60把黄杨木梳、60把梅木脊梁象牙的高级梳篦,并在10月间连同6套龙袍、600朵宫花送到紫禁城,作为贡品进献皇帝这就是宫梳名篦的由来。据说,慈禧太后对常州的梳篦尤为钟爱。辛亥革命后,梳篦的需求量因人们剪辫而激增。当时还流行着一种刘海篦箕的小型篦子,许多人身上挂个小口袋,袋里装一把刘海篦箕,引为时髦。后来,常州的梳篦逐渐传入海内外,1915年常州老王大昌和老卜恒顺梳篦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1926年老卜恒顺梳篦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近代和当代妇女虽不普遍以梳篦插髻妆饰发式,但有些妇女,尤其是少数民族子女仍沿袭着用精美梳篦来作发饰。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王岗镇    下一篇 皮皮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