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族传统织锦。土家语意为“花铺盖”。中国五大织锦之一。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按照土家族习惯,过去土家姑娘出嫁时,都要在织布的机台上制作美丽的“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
中文名
西兰卡普
语意
花铺盖
起源
秦汉时代
工艺
手工传统织锦
民族
土家族

目录

西兰卡普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

西兰卡普一般以深色的锦线为经线,各种色彩的粗丝、毛绒线为纬线,进行手工挑织。西兰卡普的图案色彩艳丽,纹理丰富,一般分为三类:自然物象图案,几何图案和文字图案。

土家人常用来美化自已服饰并且是土家族婚俗中的主要嫁妆。西兰卡普可做面、沙发靠垫、中堂、窗帘布、垫、包袱、锦挂、服装等。

历史

题材为老鼠嫁亲题材为老鼠嫁亲

土家织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四千多年的古代巴人时期。作为土家族先民的古代巴人,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善于纺织,其“桑蚕、麻纻”成为贡品。因而“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华阳国志·巴志》)秦汉时期,土家族地区的纺织业有所发展,所织的“賨布”成为纳贡之名品。

三国时期,在蜀国诸葛亮“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的决策下,土家族地区的人民逐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染色技术,编织出五彩斑斓的“土锦”。

唐宋时期随着土家族地区与汉族经济交流的增多,土家族地区的纺织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社会风气,当时土家族的“賨布”,被汉人称为“溪布”、“峒布”或“峒锦”。

土司时期,西兰卡普被称做“土锦”、“花布”等,且大量用于服饰,《大明一统志》载:“土民喜服五色斑衣。”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西兰卡普的挑织技艺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土家族姑娘,从小便随其母操习挑织技艺,姑娘长大出嫁时,还必须有自己亲手编织的西兰卡普作陪嫁品,因而这种工艺得以发扬光大。

工艺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它是在机床窄小的土织布机上,用蓝、黑、红、白等色棉线为经,用各种色彩的丝、棉、毛线为纬,采用挖花工艺手工挑织而成的。具有粗犷洗炼、结构饱满、色彩艳丽、图案奇特的艺术效果。

表现手法

西兰卡普壁挂:月是故乡明西兰卡普壁挂:月是故乡明

西兰卡普的图案多用象征和抽象表现的手法,直线造型,连续对称,呈单一型的演进变化。其传统图案即达二三百种,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自然物象的图案;

二是各式几何图案花纹;

三是文字图案。

这些传统纹样图案多取材于土家族的生活。如虎豹麂鹿的斑纹、锦鸡的彩羽、云彩的云钩、水波的曲钩、拱桥的弯钩、梅花钩,还有蝴蝶扑牡丹、双凤朝阳、喜鹊闹梅、土王五颗印、迎亲图等。近些年还推出了摆手舞、母子情、湘西行、姊妹舞、熊猫图、月是故乡明、湘西边城等等。这些图案设计独特、造型奇异、生动逼真,真实地反映出土家族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等,表现了土家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西兰卡普十分注重色彩的对比与反衬,强调一种艳而不俗、清新明快和安定、调和的艺术效果,体现出了土家族豪放、粗犷、大方的民族性格。

在色彩运用上,既有唐代五彩缤纷的强烈对比,又有清代素雅大方的色调调和,土家人尚红、黑色,因红色系暖色,代表光明,黑色为冷色,象征庄重,故西兰卡普以红色为主,以黑色为辅,间之以黄蓝白色参差点缀。设色古艳厚重,斑斓多彩,对比中显调和,素雅中见多彩,华而不俗,素而不单,给人以明快、活泼和生机。

图案题材

西兰卡普壁挂:湘西行西兰卡普壁挂:湘西行

西兰卡普的图案题材广泛,内容几乎涉及到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定型的传统图案已达二百余种。

植物花卉为题材的,有九朵梅、莲花牡丹花、韭菜花、藤藤花等;以动物形态为题材的,有阳雀花、燕子花、虎皮花、小马花、猫脚迹等;

以生活物品为题材的,有桌子花、椅子花等;以几何图案为题材的,有单八勾、双八勾、十二勾、二十四勾、四十八勾等;以文字类为题材的,有万字花、王字花、喜字花等;

以吉祥图案为题材的,有凤穿牡丹鹭鸶采莲、双凤朝阳、二龙抢宝、喜鹊闹梅等;

此外,西兰卡普图案还有汉字题材的“福禄寿喜、长命富贵、一品当朝、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等。由此可见,西兰卡普的题材选用与土家人生活和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体现土家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动艺术写照。

图案特点是:纹样丰富饱满,色彩鲜明,或者取材于日常生活,或者取材于自然风光,斑驳陆离,栩栩如生,具有明显的土家族风格。

意义作用

编织西兰卡普是土家族姑娘必备的本领。从十一二岁起,她们便要开始学习。待到长大出嫁时,她们所织出的西兰卡普的多少、技艺的高低,便成了衡量她们人品、才能的重要标志。过去,西兰卡普多用来作被面和其他衣饰,现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深受土家人的喜爱,而且织锦壁挂、锦带、挎包、花被单等还远销到了北京上海新疆等地。

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上既体现了以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工艺为内涵的品格,同时又体现了以融合各民族先进文化因素为外延的社会与时代特征。它在传播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因子来丰富发展自己。如土家西兰卡普的“福禄寿喜”、“富贵双全”等汉字题材的织锦图案,就是体现汉土文化交流的织锦工艺品,使西兰卡普不断步入更高的艺术品位。

传说

相传,西兰卡普是由一个名叫“西兰”的土家姑娘所首创。西兰是一个心灵手巧、擅长彩织的姑娘,为了在土锦上织出半夜开花的白果花,长期深夜到白果树下观察白果花的形态。嫉妒她的嫂子向公公告状,诬陷她半夜外出与人私通,败坏门风。老人信以为真,竟用拐杖将女儿打死。土家族姑娘们非常怀念、崇拜她,继承了她的绣织手艺,并将土家织锦称为“西兰卡普”。

生存现状

西兰卡普西兰卡普

195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土家族织花能手叶玉翠与湖南省美协工艺师李昌鄂合作,从事土家织锦的发展和创新,共同创作了《开发山区》等五幅“西兰卡普”作品。特别是《开发山区》,叶玉翠按照李昌鄂有山、有水、有田土、有畜禽的设计图案,经过多次现场观察,反复琢磨构思,发挥了她40年来练就的布局、调色技巧,融汇了传统技艺,倾注了对党、对新生活的热爱,获得各国人民和专家的赞赏。后来省美协将它送到北京展出,受到国内外美术家们的一致好评。被选入中国工艺美术品展销会,到东欧各国展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土家族青少年织花能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新创了《韶山景》、《北京八景》、《摆手舞》、《熊猫》、《乌云花》、《蝴蝶菊花》、《狮子滚绣球》、《土王五颗印》、《张家界风光》、《七十二钩》、《寿星花》等十多种作品,为民族艺术的繁荣增添了崭新的内容。

1979年11月,作为西兰卡普的传承人,叶玉翠出席了全国工艺美术艺术、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受到党政领导的接见,《人民日报》、《人民画报》、《民族画报》、《光明日报》纷纷报导了她的事迹和主要作品。

1981年6月,《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肖离来到叶玉翠的家乡湖南龙山县苗儿滩镇叶家寨采访,以《捞车河畔一天孙》为题,在《大公报》上报导了她的事迹,在香港各界人士中轰动一时。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下一篇 中国印刷博物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