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刻砖刘

“刻砖刘”与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并称天津民间工艺“四绝”。与“刻砖刘”不同的是,另外的“三绝”在市场化道路中都已经找到自己的位置。由于砖雕艺术与古建筑相辅相成的特殊关系,古建筑的逐步减少,正在将砖雕艺术带入一种窘境。
中文名
刻砖刘
所属地区
天津
类型
民间工艺
创始人
刘凤鸣

目录

刻砖刘刻砖刘作品
在天津有项与

刘凤鸣的作品构图丰满,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既生动、含蓄,又富有装饰性,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刘凤鸣还发展了“贴砖法”,从贴一块砖增加到贴数块,使砖面的起伏更加明显,即所谓的“堆贴”。如今刘先生的作品大都已经收入博物馆的库房中,如果想一睹刘先生的佳作全凭运气了。

面临消失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工艺美术厂曾经为刘凤鸣父子安排了一间工作室。“我们的工作室与泥人张工作室是邻居,泥人张在楼上,刻砖刘在楼下。我17岁开始正式学习刻砖,当时父亲已经是65岁的老人了。新中国成立,匠人的地位提高了,父亲的创作热情高涨,尽管当时已经年过花甲,但却像个年轻人一样,勤于创作。1956年,红桥区西北角修建民族文化宫,父亲创作《鹤鹿同春》两块。1957年又陆续创作《九狮图》《

刘凤鸣刘凤鸣
刘凤鸣(1889-1978),天津人。天津早期砖雕艺人马顺清之外孙。天津的民间砖雕艺术自清代天津成为商埠以后就很发达,天津老城厢众多的宅第,其门楼、影壁、屋脊、山墙等都饰以砖雕。天津的艺人马顺清独创的“贴砖法”,即先雕好小型单个砖雕,再粘贴到砖面上。刘凤鸣作为马氏砖刻艺术的继承人,15岁跟外祖父学艺,继承和发扬了马顺清的“贴砖法”,创造了天津刻砖的独特风格,被人们誉为“刻砖刘”。他的刻砖作品气势雄浑,刀法细腻。他独创的“堆贴法”加大画面空间,远、中、近景层次分明,提高了刻砖的艺术魅力,确定了天津刻砖的独特风格。

刘凤鸣的砖刻艺术以立体或半立体透雕见长,在方砖上雕出怪兽、人物、山水、花卉,构思精巧,形象生动。刘凤鸣不识字,也不会绘画,透雕的造型构图,全凭自己的想象,随心应手,创作了很多精美的砖刻艺术品和建筑工艺品。如《九狮图》《龙凤图》《水浒》,以及表现现实生活的《渔家乐》《丰收》等。特别是《三国演义》,拼刻在七块砖上,幅长一丈左右,精刻的众多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背景是茂密丛林、巍峨城堡、汹涌江河,烘托出战斗的气氛,令人惊叹。

新中国成立后,刘凤鸣被安排在工艺美术厂工作,并加入了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被选为天津市人民代表。这时的刘凤鸣已65岁了,但他以极高的创作热情,先后创作了《九狮图》《龙凤》《三国演义》《游园》《水浒》《草原套马》等作品。以“刻砖刘”为代表的建筑装饰砖雕,使天津刻砖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民间建筑工艺。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国家体育场    下一篇 上海市盲童学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