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
- 中文名称
- 南郑县
- 外文名称
- Nanzheng County
- 行政区类别
- 县
- 所属地区
- 中国 陕西 汉中市
- 下辖地区
- 22个
- 政府驻地
- 城关镇
- 电话区号
- 0916
- 邮政区码
- 723100
- 地理位置
- 陕西省西南部
- 面 积
- 2849平方公里
- 人 口
- 56.66万(2010年)
- 方 言
- 中原官话
- 机 场
- 汉中城固机场
- 车牌代码
- 陕F
- 行政代码
- 610721
目录
南郑地名,始见于《
2011年6月24日,根据汉中市民政局《关于乡镇机构改革中撤乡并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全县由原来的30个乡镇撤并为22个镇,由原495个行政村3762个村民组撤并到393个行政村3054个村民组。至此,全县有22个建制镇、393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3054个村民组。
22个乡镇:汉山镇、 圣水镇、 大河坎镇、 协税镇、 梁山镇、 阳春镇、 高台镇、 新集镇、 濂水镇、 黄官镇、 青树镇、 红庙镇、 牟家坝镇、 法镇、 湘水镇、 小南海镇、 碑坝镇、 黎坪镇、 福成镇、 两河镇、 胡家营镇、 忍水镇
南郑县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由于地理因素、季风环流等影响,气候具有以下特征:
①地处海陆气候分界处,包括两个气候带:北
南郑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繁衍。人工栽培植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洋芋、红薯、油菜、烟叶、花生等。蔬菜主要有萝卜、白菜、番茄、黄瓜、苦瓜、茄子、山药、芋子、魔芋、芦笋、瓜类等35种。此外,水生经济作物如莲藕、茭白等,遍布河塘。野生植物以乔灌木、中药材、花、草为主。已知乔灌木57科、164种,主要有油松、巴山松、马尾松、栎类、桦类、漆类,杉、柏、椿、竹等;还有油桐、油茶、油橄榄、茶叶、桑、花椒、棕榈、楠竹等亚热带树种;果类主要有核桃、板栗、柿子、石榴、猕猴桃、桃、李、杏、梨、枇杷、樱桃、柑、桔、大枣等。药用树种主要有杜仲、厚朴、樟类;珍惜树种主要有
2013年,南郑县经济稳中有进、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以保持经济增长为首要任务,综合实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持续提升。坚持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两手抓”,认真落实促投资、扩消费、稳增长各项措施,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4.46亿元,增长13.5%;财政总收入31.75亿元,增长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1亿元,增长22.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1亿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830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0元,分别增长14.9%和11.9%。金融存款余额122.56亿元,贷款余额38.19亿元,分别增长17.4%和16.4%。继续实施项目带动和招商引资驱动战略,认真做好项目储备、要素保障、机制完善等工作,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3亿元,增长29.5%。汉通公路大河坎至小南海段改建工程竣工通车,宝汉高速、西成客专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4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95亿元,增长47%。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个,实际到位资金47.35亿元,增长25.2%。
(二)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支撑作用在优化升级中不断增强。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联动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不断显现,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78.12亿元和35.63亿元,拉动经济增长10.3和2.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达到15:58:27。始终把保工业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稳产促销保市场各项措施,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0.57亿元,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1.09亿元,增加值60.65亿元,分别增长22.9%和20.2%。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8户,新增省级名牌产品3个。金正米业年产6万吨绿色无公害精米生产线投产运行,石马汽车回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顺利推进。绿色食品工业集中区申报为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梁山工业园区4条道路建成投用,新入园企业5户。华燕科技、秦元新材料等中小企业持续壮大,全年新发展民营经济组织661户,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66.39亿元,占GDP的49.37%。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全年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资金5568万元,县财政投入支农资金2204万元,完成农业总产值36.74亿元,增长5.2%。粮食总产14.93万吨,油料总产3.36万吨,实现“十连丰”。新增市级园区6个、县级园区14个,流转土地3.1万亩。新申报省级龙头企业1家,发展专业合作社10家,18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72亿元。顺利启动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开展了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全面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了旅游商贸发展。全年接待游客4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26亿元,分别增长35.8%和44.6%,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龙头山森林公园建设等5个项目完成投资3.15亿元,龙岗和圣水文化生态旅游园区等项目有力推进。东龙华府城市综合体和外滩新天地等星级酒店开工建设。新培育限额以上企业5户,“新网工程”和“镇超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三)以提高发展质量为核心目标,城乡建设在统筹协调中整体推进。把新型城镇化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统筹推进核心区、重点镇和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达到39.1%。全年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5.4亿元,江南西路B段道路建成通车,县城东片区道路、江南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等项目全面开工。深入开展县城“双创、三场、四化”工程,完成新华巷、影院巷、城南小区等背街小巷改造和六斗渠治理,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大河坎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完成投资6.95亿元,全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青树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完成投资3447.36万元,新集镇和黎坪镇市级重点镇建设完成投资5946万元,牟家坝、黄官等区域中心集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效应逐渐显现。全县17个新农村示范村、20个扶贫整村推进村和100个农村清洁工程重点村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实施“三改”4.77万户,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2处,解决了2.8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小流域治理41平方公里,新修村组道路115公里,1.64万人实现脱贫。
南郑县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广大群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政策性财政减收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0.1%,其中新增财力的86.7%用于改善民生,75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是三大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建成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18个,共建房2497户,累计搬迁群众7635户,新建保障性住房1568套。积极开展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结合试点工作,安置移民对象400户。汉江综合整治建成堤防主体工程8.98公里。
二是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4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35万农民进城落户,转移劳动力14.67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605万元。
三是城乡社保体系不断健全,五大社会保险超额完成任务。建成陕南军休干部疗养院和4所区域性敬老院,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4亿元。下拨“7.22”暴雨洪灾救灾资金656万元,灾后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是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考录取率连续九年提升,二本以上上线率46%,9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有序推进,“营养改善计划”惠及4.83万学生。
五是医疗保障能力继续提高,县医院综合大楼投入使用,5个镇卫生院公租房及安心工程如期完工,新农合参合率99.99%。人口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3.77‰。
六是文化大县建设步伐加快,高台、红庙等4个镇文化广场建设进展顺利,镇村文化站、室实现全覆盖,全年发放“户户通”17018套,送戏下乡60多场,送电影下乡4700多场,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1.31亿元。建立了汉调桄桄、黄官藤编等38个非遗项目传习基地,开办了桄桄戏艺术班,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郑县圣水镇,背依灵泉山,面对汉江,距汉中市10公里.建于明代嘉靖时(1552—1566)。因有青、白、黄、乌、黑五泉环绕佛殿,取“五龙捧圣”之意,故名“圣水寺”。
南郑县资源丰富,有年产50多万吨的农作物秸杆、活立木蓄积量达1008万立方米,年产20万吨木屑,可供生产食用菌 2亿袋。加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4.6,土壤湿润,非常适宜食用菌生长。我县拥有一支 专门从事食用菌技术指导和推广的队伍,并建立了“南郑县食用菌技术指导站“,负责全县食用菌生产的发展规划,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服务。
面皮被誉为南郑风味小吃之首,它是把大米(最初用面粉)放入水中浸泡四个时辰,然后推(或打)成米浆,上笼蒸成薄薄的饼子,置于通风处降温,抹上菜籽油切成细条,调入精盐、米醋、酱油、胡椒粉、姜汁、蒜泥及红油辣椒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也可配点萝卜丝、豆芽菜,看起来白里透红,或配以菠菜白绿相间。吃起来微辣微咸,酸香可口。
黎坪八大碗是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黎坪镇的特色美食。黎坪八大碗,注重营养与口味,更注重荤素的合理搭配。形成了咸鲜、酸辣、鲜香的口味特点,以脆嫩、清爽、酥烂、软糯适口、质感鲜明为特点。
最早的八大碗以猪肉为主,而且碗碗全是肉。通常一桌八大碗要用掉六斤多肉,每个碗放八片或八块肉。如:条子肉、方块肉、米粉肉、蒸腊肠、蒸血丸子、蒸土鸡、蒸酥肉、腊瓤肠、蒸腊肉排骨、排骨炖莲藕、蒸焖野味等。体现出的是宴请者家底之殷实,待人之厚道。讲究的是实惠、解馋。吃席时再配以大碗喝酒,那种豪爽、那种酣畅淋漓的场景,往往会给吃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没吃过的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八大碗虽然碗碗不离肉,但工艺做法有别,垫底的辅菜也不相同,用的都是当地的土特产,如红薯、土豆、干竹笋、干四季豆、香菇、木耳、豆腐、红白萝卜等。八大碗菜品具有香浓味厚、咸鲜酸辣的口味特点。
泡姜鸡是南郑地方特色的一大美食,主要食材来自秦岭原生态农家放养的土鸡,配上炮制了上百日的小土姜、酸萝卜、小米辣加入三十多味名贵中草药翻炒炖煮烹饪。泡姜去掉了鸡肉的腥味,泡姜的辣味和萝卜的酸味浸入鸡块,入口后鸡肉是香中带酸,酸中带辣,辣中又带香,那种刺激的感觉,时时刻刻在唇齿间跳动,让你的味蕾在畅快淋漓的爽辣中,品味不同寻常的美丽。
南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考古工作者在县境北部的梁山脚下发现的龙岗旧石器遗址遗物证实,南郑地区早在120万年以前即有古人类生息繁衍;原始公社时期,已有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南郑是汉水流域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社会从古到今各个时期的承载、延续踪迹都可以在这找到。
南郑地名,始见于《史记.秦本纪.六国年表》,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左庶长城南郑”。名称来源历史上有三种说法,其中“郑民南奔”说逐渐为大家所认同,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引《耆旧传》语:“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
南郑置县时间,史无明载。其地在殷商、西周时期即为汉水上中游地区重镇,为褒国所有。东周春秋为蜀地,战国时期秦置汉中郡,辖南郑县,南郑正式置县,为陕西置县最早的县之一。自公元前451年秦左庶长建筑南郑城后,历为汉中郡、道、府附郭首县。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时曾以南郑为都城;汉末张鲁以“五斗米道”在此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将近30年;三国时蜀汉与曹魏在南郑地区进行过激烈较量;晋武帝泰始年间,南郑为梁州及汉中郡治所。西魏废帝三年(554年),南郑县改为光义县,治所不变;隋开皇初年复称南郑县;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废汉川郡置梁州,南郑县为州治所;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南郑为山南道梁州属县;宋代,南郑为府辖县及路、府治所;元朝(1271~1368年)设陕西行中书省,南郑为兴元路路治,南郑县正式划归陕西;明朝时期南郑为汉中府治,其间明末农民起义军在南郑地区留下众多可歌可泣的斗争史话;清朝南郑属陕西布政使司汉中府辖县。民国17年(1928年),撤销汉中道,南郑县直属省辖。20世纪30年代初,南郑县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之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12月6日,南郑县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随即将南郑分置为南郑县与南郑市。南郑县迁治与汉中城东的十八里铺,除汉中城及郊区归南郑市外,其余集镇和乡村仍由南郑县辖领。1954年底,将四川省通江县的碑坝区划归南郑县。1958年底撤销南郑县,辖区并入汉中市。1961年9月县市分设,划汉江以南原南郑县辖的冷水、汉山、红庙、南海、碑坝五区及原褒城县辖的高台、新集、黄官三区和原黎坪中心区的部分区域为南郑新政区。今南郑县实为两省四县(区)边缘地区组成的老名新县,属陕西省汉中市(地级)辖县。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