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回族自治县
- 中文名称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 地理位置
- 云南省东北部
- 所属地区
- 云南省昆明市
- 下辖地区
- 13个乡镇
- 行政区类别
- 市辖县
- 面积
- 3598平方公里
- 人口
- 53.9万
- 气候
-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 旅游景点
- 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石板河旅游区、先锋“六甲之战”纪念塔等
- 电话区号
- 0871
- 邮政编码
- 655200
- 车牌代码
- 云A
目录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昆明市北部,东经102°41′至103°33′、北纬25°20′至26°01′,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84.5公里。县内最高海拔3294.8米,最低海拔1445米,年平均气温14.5℃,年均日照2118.9小时左右,无霜期236天以上,年均降雨量1020.9毫米。全县国土面积3598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 (倘甸、凤合、金源、联合4个乡镇已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托管移交昆明市“两区”管委会)、1个街道办事处,174个村(居)委会(含托管的42个),1805个村民小组(含托管的428个),1577个自然村(含托管的360个),总人口53.9万人(含托管的12.9万人),农业人口50.3万人(含托管的12.5万人)。
全县国土面积3598平方公里,境内有大小山峰90多座,属梁王山系,最高海拔3294米,最低海拔1480米,有大小河流20多条,一个
原名浔甸,其意为积水之甸。1912年以多水患,故众议删去水点,改为寻甸。又据《
2011年末,全县总面积3598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9个镇、4个乡,167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户籍总人口5419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233人,占总人口的6.69%;农业人口505725人,占总人口的93.31%;少数民族人口123423人,占总人口的22.78%。其中,回族66241人,占总人口的12.22%;彝族49285人,占总人口的9.09%;苗族6439人,占总人口的1.19%。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38.32亿元,同比增长11.3%;三产比例为30.3:29.0:40.7;完成财政总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24.9%,地方财政收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50.5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4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06%;固定资产投资达41.2亿元,比上年增长3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89%;工业总产值达38.8亿元,比上年增长5.5%(现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5324元,比上年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97元,比上年增长14.4%,居民收入是农民收入的4.38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45.5亿元,比上年增11.39%,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9%,贷款余额达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8%。
全县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大麦、荞子为主。2010年,种植水稻109312亩、玉米144836亩、
县城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5万人,截至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9.46万人,有休闲广场2个,绿地小广场8个,绿化率达36.8%;交通信号灯及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分别为33套,电子监控卡口6套;在建垃圾填埋场1个,
政府在红军长征驻扎过的柯渡丹桂村建成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以保存革命文物和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纪念馆里还增设历史文化陈列室,陈列各类古代文物百余件。至今尚存的易隆古驿道遗址、文庙、古城、古寺、文笔塔等古迹遗址近20多处。距县城东南20多公里的关索岭,传说是诸葛亮南征驻扎的大本营,曾立过“会盟碑”。相隔不远处的钟灵山有西南八大名寺之一的钟灵大寺遗址,密林中尚存30余座和尚陵塔,数量之多居全国第四位,钟灵山已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保护开发。这里既是旅游点,又可提供研究佛教历史、佛教建筑的实物资料,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城西14公里有清水海,是避暑游览胜地。位于县境东部的白石岩溶洞群,又称“撒米落溶洞群”,神奇壮观。据前来考察的国内外专家评价,认为其科学价值超过旅游观光价值,可以开展科学考察与探险。可对洞穴的形成及活动断裂、洞内恒温、恒湿等环境质量进行研究,开展特种医疗服务。境内历代突出的人物、事迹均载入史册,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明正德七年(1512)“立法陈纪,化夷变俗,拓土城以防寇,建学校以育士”,创养正书院。明嘉靖二十年(1541),“除奸革弊,疾恶任能,设馆牌以均徭役,立哨戎以防寇盗”。轻康熙二十九年(1690)绿化荒山,改造“火龙山”为“青龙山”。雍正二年(1724),改建塘子牛栏江大桥,增修各处水利;在城东南麦场后修渠引水排涝。民国24年(1935)4月和25年(1936)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寻甸。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寻甸留下光辉的足迹,中央军委在七星鲁口哨发布抢渡金沙江的命令,红二方面军在六甲激战,击退国民党滇军的围追堵截,一批各族儿女踊跃参加红军北上抗日。民国27年(1938)拆除城隍庙的菩萨,创办寻甸县立初级中学。民国38年(1949)5月,滇、桂、黔边区纵队副司令员朱家璧与云南省主席卢汉的代表龙泽汇在果马磨盘寺举行谈判,对争取云南和平解放具有重要意义。滇桂黔边区纵队领导组建寻禄新区人民政府、寻甸游击大队、寻禄会巧山区支队、果马游击大队进行艰苦斗争,为推翻旧制度,解放全中国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寻甸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和省、地委的领导下,先后经历了减租退押、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运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寻甸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同时,寻甸也和全国各地一样,经历了“大跃进”、“反右倾”和“文化大革命”运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了一定损失。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过拨乱反正,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工作重点由长期以来“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寻甸县委、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地委指示,在农村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工业、商业、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