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绿春县

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北回归线以南。东、北分别与本州元阳、金平及红河县接壤,西北倚思茅市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思茅市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国境线长153公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3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0公里,总面积3096平方公里,县城驻地大兴镇,海拔1640米,距省会昆明462公里,距自治州首府蒙自270公里。

目录

绿春县位于

1984年以前,绿春县辖10个人民公社,81个生产大队。1984年机构改革,把全县原来的10个人民公社改为9个区公所和1个镇,把原81个生产大队改为81个乡人民政府。1988年机构改革,把原来的区公所改为乡人民政府,原来的“乡人民政府”改为行政村公所(办事处)。全县设8乡1镇82个村公所(办事处),2000年,原来的村公所改为村民委员会,原来的城关办事处改为两个社区,即东城社区和西城社区。

2005年全县辖8乡1镇(大兴、牛孔、戈奎、平河、三猛、骑马坝、大水沟、大黑山、半坡),二个社区、81个村民委员会,723个村民小组,759个自然村,县人民政府驻地大兴城关镇。

历史沿革

地形地貌

地处哀牢山南出支脉西端,为中山峡谷地貌。主要是沿各分水岭河流两坡广泛发育的古夷平面、阶地和深切的“V”形谷、悬崖绝壁、活冲沟等幼年景观,河流深切、沟壑纵横、峰恋叠嶂、支离破碎为县境地貌的主要特征。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最高点为雄居县境中部的黄连山主峰,海拔2637m,最低点为小黑江与李仙江交汇处,海拔320m。境内无平坝,河流两坡广泛发育的古夷平面、阶地和洪积扇面积很小,多高峻条峻状形山地,海拔一般都在1200-1500m左右。

绿春县风景绿春县风景

境内山脉均系哀牢山南出支脉。中部为黄连山,西北东南走向,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部为哈鲁俄普-来洛宏山,西北东南走向;巴尺山-牛尼老白轰东-作播梁子-窝轰梁子-宋壁梁子,由东向西贯穿县境;老马梁子-哈巴梁子-瑶人轰东,则由西北向东南逶迤而下,踞县境西南端;大兴轰东-轰东龙马-米欧后山-阿郎山,又由东向西转南,屹立于中越边境中方一侧。上述山脉,海拔在1700-2400m之间,它们构成了绿春的主要山地。

气候水文

县境属云南省西部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型,是云南省典型的湿热区之一。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全境从低到高包含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6种气候类型。每年11月至来年4月为干季,5月至10月为雨季。县城海拔1640m,年平均气温16.9℃,最高年平均气温17.8℃,最低年平均气温16.5℃。最高月均温为6月,20.1℃,极端最高温为31.4℃。最低月均温为12月,11.3℃,极端最低温为-1.2℃。气温一般由4月份上升到18℃以上,9月份逐渐下降到18℃以下。年均日照时数为2089.9小时,日照率为48%。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6-12月湿度大,均为80%以上,1-5月湿度较小,一般在80%以下。县境属云南省四个多雨区之一的滇南多雨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mm,年降雨日数153-215天,以5-10月雨日最多,为120-149天;尤以6-8月雨日最集中,月平均在24至29天,占年总降雨日数的40%至47%。连续降雨日数最长60天,连续降雨量最多为765.6mm。一日最大降雨量为132.3mm(1993年7月7日)。全年无霜期340天。

境内河流均属红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李仙江、小黑江、勐曼河、渣吗河、马尼河、洛母河、搬布河、牛孔河、大头洛巴、白那河。

土壤植被

土壤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水稻土7个土类,9个亚类,20个土属,26个土种。其分布特点是与海拔高差和气候类型成对应关系。其中砖红壤379965亩,占总面积的8.18%;赤红壤624028亩,占13.43%;红壤面积1516405亩,占32.64%;黄棕壤面积368242亩,占7.92%;黄壤面积734475亩,占15.81%;紫色土面积295962亩,占6.37%;水稻土面积117922亩,占2.54%;3个亚类是:淹育型水稻土亚类面积86912亩,占1.87%;潴育型水稻土亚类面积29950亩,占0.65%;潜育型水稻土亚类面积1060亩,占0.03%。

植被属古热带植物区系,多为热带植物,北缘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山地苔藓林均有分布。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明显,从320-2637m有原生态植被和次生植被,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一类是北热带雨林季雨林,分布于800m以下低热河谷,主要代表树种是云南龙脑香、毛坡垒、多果榄仁、毛麻楝、水团花、八宝树、红椿等;一类是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分布于800-1600m,优势树种红椎、栲米、木荷、桢南为主;一类是温性常绿落叶阔叶林,分布于海拔1600-1900m,主要代表树种有滇青岗、水东瓜、木莲、滇锥栗、楠木等,草本植物有蕨类、大管、紫茎泽兰、马鹿草、五节芒等;一类是温凉性山地苔藓林,分布于海拔1900m以上分水岭,以木莲、槭树、石栎、蔷薇科花楸、七叶树科七叶木、樟科山胡椒、六驳等组成。

生态环境

绿春,青山巍峨苍郁,峰峦叠嶂,碧水长流,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最高海拔2637米,最低海拔320米。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具备北热带、南亚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等六种气候类型。县城海拔1640米,年均气温16.6℃,全年无霜期340天。素有“哈尼山乡”、“山水画廊”、“滇南春城”、“天然氧吧”的美称。

绿春,这个山青水秀,四季如春的哈尼山乡,正如她美丽的名字“绿春”一样,没有现代工业文明的污染,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民族文化,都是绿色的,是原生态的,从而形成了绿春别具一格的哈尼文化生态县。

人口民族

2005年全县总人口207972人,其中:城镇人口15599人,农村人口192373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其中,

土地资源

据1990年土地详查显示,绿春县土地总面积4643933.8亩,按2005年人口计算,人均22.33亩。在县内土地中,除365584亩为石山、石壁、沟河不可利用外,其余皆可用于发展经济。

县境西南部李仙江、小黑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带属热河谷地区,是县内可开发的热区资源。全县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面积有249.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5.66%。2005年全县耕地面积437020.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41%;农用园地74167.6亩,占1.59%;林地2545460.1亩,占54.81%;牧草地51476.5亩,占1.10%;其它用地140693.3亩,占3.02%;建设用地29793.1亩,占0.64%。未利用土地65322.2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9.40%。

矿产资源

绿春县境属哀牢山成矿带,成矿条件较好。有一套含铜、金的砂页岩地质。此类岩石也是铅、锌、银等金属矿产较好的矿源层。境内非金属矿藏有煤、硫、砷、水晶石、正长岩、泥灰石、石棉、石灰石等;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锰、锌、镍、钾、铝、锡及钠盐等。已初步探明的牛波和龙土金矿、大马尖山铅砷矿、牛孔巴甫锰矿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

水力资源

年降水总量75.6亿m3,年径流量51.7亿m3。境内沟壑纵横,河流密布,水能理论蕴藏量约168万kw,可开发量120万kw以上。已开发的黄连山一级、二级、平河、洛瓦、中拉等5座电站总装机容量2.15万kw。正在开发和拟开发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85万kw。

动植物资源

绿春境内以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已知脊椎动物451种,其中哺乳类100种,隶属9目24科68属;鸟类199种2亚种,隶属13目36科;爬行类36种,隶属1目7科27属;两栖类38种,隶属2目7科13属;鱼类76种和亚种,隶属5目17科57属。有国家级保护动物7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5种,Ⅱ级保护动物59种。

有维管植物2802种,隶属239种1099属,其中蕨类植物41科109属269种;裸子植物8科11属13种;被子植物190科979属2520种。1995年发现的谭清苏铁是苏铁属植物新种,仅分布于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小黑江流域及越南的黑水河流域。小黑江流域是国内唯一的谭青苏铁分布区,分布总面积4838公顷,种群数量为82万株。列为保护植物的有15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4种,云南省保护植物24种。

土特产品

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造就了绿春县丰富的自然资源。绿春的土特产品主要有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连山为核心的森林面积24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41%。黄连山原始森林、李仙江河谷热带雨林、二甫云海日出、宋壁梁子的石林溶洞、

地区生产总值改革开放以来,绿春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七五”期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548万元,到“八五”期间已上升到12364万元;2000年由“八五”期间的12364万元提高到19562万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9.6%;而到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43000万元,5年年均增长17.1%,超过了计划年均增长10%的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8682万元,第二产业完成了7697万元,第三产业完成了16621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3750万元,比2004年增长15.08%。

固定资产投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调整了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在经济上给予较大的补贴,县内的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增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大。“七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3万元,“八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82万元,比“七五”期间增加5279万元,增长2.8倍。从“九五”期间开始,绿春县以路、电、水为主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1574万元,比“八五”期间增长3.2倍。“十五”期间大力推进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包括交通(元阳到绿春油路、绿春到李仙江桥油路、县乡弹石路等)、电力(水电站、电网等)、城镇(绿东新区开发、街心花园、乡镇集镇建设等)、水利(潘家东山水库、黄连山水库)等项目。5年内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年均增幅达63.1%,是“九五”期间的5.3倍。

农业

2005年农业总产值29350万元,比2004年增长15.06%。比“九五”期间增长20.87%。

绿春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荞麦、大豆、花生等,全县有耕地面积214219亩,其中旱地95232亩,水田、干田99507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659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5885亩。1980年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98年实行第二轮承包,完善了农村经济体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科学技术的推广使用,粮食产量逐年上升,200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7352万kg,农民人均口粮306kg,基本实现粮食自求平衡。到2005年累计培植各类绿色产业85万亩,其中:橡胶15万亩,八角23万亩,紫胶寄主树13万亩,茶叶12万亩,草果10万亩,木姜子2万亩,黄栀子2.5万亩,胡椒、咖啡、大黄藤和珍稀树茶等特色产业6.5万亩,绿色产业初具规模。截止2005年底,全县封山育林面积100万亩,退耕还林面积18.1万亩,荒山造林面积6.1万亩,森林面积242万亩,森林覆盖率41%。

绿春县的畜牧业主要是饲养猪、牛、马、羊为主。2005年大牲畜存栏61945头,比“九五”末增长1.39%,出栏7846头,比“九五”末增长14.37%;生猪存栏130362头,比“九五”末增长7.02%,出栏81620头,增长15.24%。肉类总产量667.6万kg,比2000年增长14.65%。畜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

截止2005年,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5898件,水库5座,{其中:小(一)型3座,小(二)型2座},小坝塘5座,库塘总库容量728.9万m3,有效灌溉面积8.33万亩,水利化程度37.5%,设计库容1128万m3的黄连山水库正在兴建中。各类人畜饮水工程539件,解决了539个自然村,15.23万人和4.91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农村小型水电站14座,总装机容量1.14万kw,年发电量6000万kw小时。2005年以前,县城人畜饮水供水水源主要靠牛波、俄批两个水库,俄批水库因不能正常蓄水而无法供水,仅靠库容27万m3的牛波水库供水满足不了县城1.8万人的用水需求,2005年建成了潘家东山水库至坡头水处理厂引水管网,管道线长10km,使用水管为DN300球墨铸铁管。引水管网的建设,解决了城区生产、生活供水不足的矛盾,也满足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

工业

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400万元,比2004年增长15.21%,比“九五”末增长26.15%。

1984年以后,工业企业全面实行改制,2005年,全县共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股份有限责任制1个,股份合作制1个,集体企业3个,国营企业1个,个私企业12个。全县工业企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切实转换经营机制,生产经营长期低位运行的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变。

乡镇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绿春县的乡镇企业稳步发展。2005年底,全县乡镇企业1913个,其中,农业企业69个,工业企业296个,交通运输业370个,建筑业15个,服务业1163个。乡镇企业从业人员4893人,乡镇企业总收入807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927万元。

财政金融

2005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实现新的突破,地方财政收入为3006万元,比“九五”末增长34.62%;财政支出22430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8.0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1500万元,比“九五”末增长18.89%,其中,城镇储蓄存款14023万元,农村储蓄存款613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3555万元,比“九五”末增长7.49%,发放农业贷款21386万元。

商贸旅游

改革开放以后,商业企业进行了流通体制改革,特别是“九五”和“十五”期间,继续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转变传统经营模式,开拓市场,搞活流通,千方百计扭亏增盈。到200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80万元,比1986年增长5.48倍,比2004年的15602万元增长10.1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实现零售额1088.4万元,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4%;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实现零售额1369.7万元,占7.98%;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1980.4万元,占69.73%;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2741.5万元,占15.96%。分城乡看:实现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080.3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3.85%;实现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099.7万元,占47.1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4391.6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7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788.4万元,占16.23%。

绿春县的旅游处于起步阶段,以开发哈尼文化旅游资源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哈尼文化生态县。2005年接待旅客3.04万人次,其中国外旅客115人,旅游总收入915万元.

科技教育

1978年以来,县科技部门配合农业部门做了几项试验、示范及推广:高山水稻良种合系41号示范,获平均单产430kg,此品种适宜于绿春县海拔1400m以上稻区;引进马铃薯合作88、会-2号,两品种亩产均达1000kg;水稻灵的试验,通过实验,该品种适宜在绿春县推广种植;药材产业技术示范及推广长势良好;推广薄膜育种、水稻旱育梯植浅插、电脑农业系统7.14万亩。成功举办了以下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对农业、畜牧曾医、茶叶、卫生、计生、财会、水利培训;开展对橡胶芽技术、杂交稻栽培技术、柴胶生产技术、茶叶种植技术、冬季早蔬菜种植技术、养猪技术培训;举办蔬菜、脱毒洋芋、新法养猪8改技术培训;举办果树嫁接、茶、八角、蓖麻、水果培训。

绿春县乡村学校绿春县乡村学校

1978年,全县有小学585所,在校学生人数16017人,教职员工1100人。初中10所,在校学生人数3034人,教职员工215人。高中1所,在校学生人数361人,专职教师13人。到2005年,全县有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9所,完全小学57所,初级小学88所,教学点159个,小学在校生24765人,初、高中在校生12769人。全县教职员工1869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028人,初中专任教师545人,高中专任教师6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5%,初中毛入学率达98.4%,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3﹒3%,青壮年文盲率2.51%,比上年下降0﹒73%。1978年至2005年共举办2345个扫盲班,累计脱盲人数有61227人。2005年全县青壮年剩余文盲有2533人,青壮年文盲率降至2.51%。“普六”“普九”顺利通过省、州评估验收。

文化艺术

到2005年,全县有图书馆1个,藏书5万余册,文化馆1个,文化站9个。县新华书店1个,自1978年以来销售各类图书

绿春县哈尼蘑菇房绿春县哈尼蘑菇房

12157627册,其中2005年销售图书727115册。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64支,以哈尼族昂玛突、苦扎扎节、彝族火把节、傣族馔谟哪节、瑶族盘王节等各种节日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起到了自娱自乐的效果。2003年11月,东仰民族歌舞团成立,建国以来共演出128场,观众达16万余人次。2005年,为县城区和八乡一镇81个村委会94个放映点放映电影1058场,观众达17万余人次。2001年创办了《绿春文化》刊物;2004年整理出版了哈尼族叙事长诗《都玛简收》,同时成功举办了“中国·绿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庆典活动,并且获得大上海世界基尼斯记录。1990年11月红河州文艺调演,绿春代表队获“创作表演”和“优秀节目”奖,2001年8月红河州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表演项目一等奖和二等奖,最佳节目编导奖;2002年11月云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绿春文艺队获“表演项目”两个一等奖;2003年11月红河州“歌颂家乡建设红河”系列活动中,《红河颂》获“最佳制作奖”;2004年8月,红河州首届社区文艺展演《阿皮合巴》获三等奖;2005年10月,红河州文艺汇演,绿春代表队获组织奖;节目综合奖;集体三等奖;个人创作三等奖;服装设计三等奖;歌曲演唱三等奖。

体育·卫生

从1978年至2005年,全县有体育运动场59块,

绿春白旺绿春白旺

绿春白旺

绿春白旺是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的特色美食。白旺是哈尼族喜庆宴席上的一道重要的菜,是每个成年男子最喜欢吃的佳肴。一旦佳日节庆酒宴上缺少这道菜,就觉得食兴未尽而感到扫兴。

“白旺”是用动物生鲜血加工的凉拌菜。多限于健壮的猪(病猪、母猪忌用)鲜血。白旺的制作方法是:把炒干了的适量食盐放入一个适中的盆里备用。当锋利的尖刀戳进猪脖颈后刚抽出,用放好盐的盆接住喷溅而出的鲜血、并用一把筷子迅速搅拌,不让其凝固。鲜血快流淌一半后,便把盆移升。因为做白旺的血只能用喷溅而出鲜红的那点,其余的不宜用。再用切细炸香炒脆的猪肝片,炒香的花生米面、姜、蒜和切细的薛莱根适量而均匀地撒入血里,血即凝固,再把一个烧得鲜红的火炭吹去灰尘,放进里面,随着一声“哧”的响声,冒出一道清烟,毒气赶去,白旺即成。端上酒席,其色鲜艳,鲜甜爽口,其味无穷。此菜极讲个“鲜”——血要鲜、隔夜不用,莱要鲜、隔餐不食。

哈尼豆豉哈尼豆豉
哈尼豆豉

哈尼豆豉是哈尼人家的一种独特豆制食品。豆多呈黑褐色,味美甘甜,很开胃口。其香馨浓且特别, 老远便随风扑鼻而来,使人馋涎欲滴。绿春县的哈尼族老乡制作豆豉的方法因地方不同而异,但三勐、平河一带的腊咪(哈尼支系之一)的传统制法,据说最数正宗。

腊咪妇女们把黄豆在水中浸泡一夜,待胀大变软后舂(或磨)成细渣。取洁净并脱过籽实的荞杆,晒干放在盆里或石板上点火烧成白色的灰末;将百分之五至十左右的荞杆灰拌入豆渣内,放适当的盐,掺少 许温水和匀,然后捏做成小孩拳头般大小的扁圆小团,再摆放到簸箕里,用稻草盖上,搁置在背荫通风处十天左右,让其充分变腐发酵,散溢出阵阵特有的浓香,这就成了。

在制作豆豉时,有的还加点辣子和花椒粉等配料使其增味。一时吃不完的豆豉,蒸熟以后晒干放置在火塘边上,保存两三年也不走味。豆豉常作调味品,亦可单独做菜。象煮青菜或南瓜叶等,如掰一小块豆豉在火炭上烘至焦脆时捏碎撒拌进去,菜和汤都既香又鲜。在锅里放油把豆豉炸透后,铲到碗里再加点汤,配些佐料,就是上好的蘸汁。如果没有别的菜,临时烧一块豆豉也可下饭。哈尼族民间还用豆豉做药,将其烧焦后研入温开水中服下,治疗肠胃疼痛不适、吐泻和隔食腹胀等,效果不错。

哈尼蘸水哈尼蘸水
哈尼蘸水

戈奎是因其哈尼饮食而闻名,新闻媒体曾采访和拍摄哈尼美食专题片。其菜肴做法独特品种繁多。仅一道哈尼蘸水,其佐料达30余种。戈奎蘸水作为全县哈尼蘸水中品种最丰富,味道最可口的特色菜之一。名不虚传,地道和戈奎蘸水做法极其复杂,除盐、花椒、辣椒、味精以外,还需要小葱、大蒜、哈尼豆豉,还要放一个煮熟的鸡蛋在蘸水里,可称戈奎一绝,中央电视曾专题报道。蘸水一样久盛名的就是魔芋,戈奎魔芋是最为戈奎人自豪的特色菜,它是饭桌上总是与蘸水形影不离。由于制作方法精细,看上去就比一般魔芋晶莹剔透,夹一块放在嘴里,会越嚼越有劲,越嚼越有味,伴随哈尼蘸水的另一道戈奎特色菜是腌菜。除戈奎蘸水、魔芋外,戈奎农家腌菜也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腌菜种类繁多,品种丰富,有腌鱼、腌肉、腌蜂儿等。生活在白那河的戈奎人民世代沿袭着要长期保存制作腌菜的习惯。戈奎特制的腌菜,做法独特,凡是能吃的山珍海味都能腌制成腌菜。每当亲朋好友到来时腌菜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主要菜肴之一。

树皮凉拌菜

树皮凉拌菜是哈尼原始佳肴之一,是哈尼族喜庆佳宴上的一道名菜。特别在酒宴上,它既是下酒的佳肴又是醒酒的良方。 

树皮凉拌菜的制作:取某些野生树皮,如橄榄树皮等,要钝刀刮下其厚实、鲜嫩的树皮、呈粉木状备用,再选健壮的猪,纯净的瘦肉适量,剁成细肉加盐、葱泥、蒜汁、花椒等作料均匀地拌于树皮中即成,此菜微涩回甜、清香自然。且利用树皮葱泥蒜等药用价值,具有清凉解毒,提神益气之功效。所以,如果说白旺只属哈尼成年男子的专利,表现其粗犷的阳刚之气,那么树皮凉拌菜是男女老幼皆宜、药菜结合的体现。

酸笋煮连壳螺蛳

酸笋,是哈尼族利用家乡的特产竹笋腌制的酸菜,把它与其它鱼、肉类烹调而成的各种菜肴,味浓生津让人垂涎,特别是连壳螺蛳共煮,食法特别,别具风味,哈尼山乡的螺蛳不同于内地那种壳厚肉少,腥味强烈的海螺,它大如核桃,小如指头,皮薄肉丰,遍布于梯田,早春二三月或秋收后都在田里拣到无数的螺蛳,拣来后放在盆里,时常更换清水,让其吐去污物的螺蛳剁去尾部清洗净后,连壳放进已加热的铁锅里加适量盐干炒,待螺蛳水气炒干,螺盖脱落便放油,油热再放水,水开了便放酸笋煮到一定时间加花椒、辣子、薄荷即可食用清香扑鼻,令人垂涎三尺。螺蛳汤下饭,胃口大开,倍增食量。吃螺蛳更有意思,先要用筷子把螺蛳内自头部顶进尾部,封住气口,然后用嘴猛吸一口螺蛳,一团鲜美的螺蛳肉便滑进口里。 

酸笋煮连壳螺蛳,闻之清香,食之有味而且营养丰富。难怪那些曾在绿春工作的同声,几年后还念念不忘此菜。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政协委员    下一篇 遂宁市安居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