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岩礁
- 中文名
- 苏岩礁
- 外文名
- Suyan Islet
- 纬度
- 北纬32°07′22.63″
- 经度
- 东经125°10′56.81″
- 地理位置
- 中国东海北部
目录
隋唐以来,
东海面积77万平方公里,涉及中韩日三国。三国单方面的海洋管辖区域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三国的海洋划界主张截然不同。
中国主张依据公平原则,考虑到所有特殊情况和相关因素,取得公平合理的划界结果。中国主张在东海大陆架一直延伸到
韩国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投资230多亿韩元(约合2400万美元)在苏岩最高峰的南侧65米处,打桩兴建一座高76米(水下40米,水上36米),重3600吨,相当于15层楼高的巨大钢筋建筑物,于2003年6月竣工。
韩方将此观测站称为所谓“韩国离于岛综合海洋科学基地”,其外观与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类似。该建筑占地面积约1320平米,水面分三层构造。顶层建有面积为524平方米的直升机停机坪,还有卫星雷达、灯塔、气象设备、太阳能电池等设施,生活设施和码头在下面两层。8名所谓研究人员在基地常驻,每15天轮换一次。韩国海洋研究院的职员大约每年登礁7—8次,进行装备、设备的维修保养与检查。此外,基地还有消防设施和监视警报仪器,即使在无人状态下,也可以通过基地监视附近海域,并对靠近基地的人员和船只发出警报。该基地设计标准为能抗24.6米的大浪和每秒50米的大风,使用寿命为50年。韩国政府每年投入维护该基地的经费约为7亿韩元(约合73万美元)。
该基地建成后,韩国曾在附近海域进行各种资源勘探,并派出舰艇和飞机巡视,俨然将其视为海外领土的延伸。
韩国在苏岩礁上的建设过程
韩国在苏岩礁搭建的非法平台韩国在苏岩礁搭建的非法平台图册1995:现场海洋调查(水深测量,潮位、海潮流观测)。
1996:现场海洋调查(海浪),二维空间水中模型实验,设计及计算作业条件。
1997:现场海洋调查(海浪),精密海底地形探查,建筑物概念设计、测量。
1998:海底地基探测及资料分析,建筑物开始设计,科学基地运营方案。
1999:选定和购买观测装备,决定建筑位置,三维空间水中模型实验。
2000:各种工程方案、工事课题制作完成,决定施工负责部门。
2001:详细设计所谓“科学基地“,为提高安全性,进行风动和水力实验,购买观测装备。
2002:建筑物开工建设,远距观测、通讯系统制作安装,10月下层建筑完工,科学基地临时运营。
2003:5月上层建筑完工。各项设备安装完毕,开始试运营,6月11日人工岛竣工典礼。
2013年6月27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将访问中国,与中方领导人举行会谈。在此期间,日媒大肆炒作中韩苏岩礁问题,宣称中韩在苏岩礁问题上存在分歧,但苏岩礁本身却位于日本防空识别圈内。
2013年6月17日,日本ZAKZAK网站撰文称,中韩出于对“日本复兴”的恐惧,不断加强在历史认识等领域的交流,大有联手对抗日本、开展国际宣传战之势。但在此情况下,中韩之间的苏岩礁问题可以成为分化两国的“王牌”,日本大可以打出“苏岩礁位于日本防空识别圈内”这张牌,扭转不利局面。
韩联社2015年1月28日报道称,韩中两国从29日开始在上海举行海域划界谈判的预备会议。由于这是双方的第一次预备会议,预计29日当天很难得出具体结果。分析称,从海域划界问题的性质和中韩两国存在的意见分歧来看,要想取得实质成果并不容易。目前,韩方坚持在划界时采取“等距”原则,即以两国海岸线的“中间线”为界,而中方坚持采取“等比例”原则,即按照海岸线长度比例来划分界线。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